我的书画用印 万里城
笔墨人生大多离不开斋号,名玺、闲章的伴随,传统文化给书画带来了诸多情志、回顾、玩味。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师牛堂”为人所熟知,李先生除了画山水以外还喜画牛。水牛埋头苦干,无多需求的形染着画家,觉其轩宏无华,可爱无比。这何尝不是其本人勤奋耕于画坛的真实写照,其常用的“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印章,无不体现了画家的追求。
余书画水准欠佳,却偏爱立“斋”取“号”用“闲”。并乐此不疲。常用的“镂虚斋”出自陆逰《题庐陵萧毓秀才诗卷后》“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功夫在诗外,诗人绝不可以关起门来空想,只有从游历和阅历及现实里获得诗意。余何尝不是“痴人”,闭门造车,虚度时光,以“镂虚斋”自嘲又自勉。
余学画习字,偶有会意就有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古人佳作,留传名帖,心领神会,是先人不厌我,还是我更敬古人,“不厌斋”就名出有因。在书画创作渐入佳境时,全神贯注,无所思,无所想,宠辱与我何干,名利与我若浮云,“皆忘斋”应运而生。社会发展,工作生活多有变数,就是希望社会不断进步,人人和谐,自己也喜静,求净。“惟净庵”顺势乃出。
每遇月亮多有所思,古今多少描述,夜色之中惟有月亮或圆或缺变幻形象领人遐想,满月时明媚无比,弯月时引领山河,“拓月楼”自然秀出。将其拓将下来,怀抱明月,多些浪漫,自我陶醉。时而感叹人生之短暂,寄于天地之间,“寄庐”随之面世。
自己追求“清静无为,清心寡欲,清真质朴,清淡雅静,清爽畅快,清逸脱俗”。又名“六清居”。
余在下花园先后居住十七年,也因鸡鸣山乃塞外名山,庙宇众多,佛事繁盛,久已闻名,“鸡鸣山房”平地而起。
由于居住楼房,取“祥”之谐音,“翔云阁”诞生,“半闲楼”问世。
源于对佛教的尊崇,又看见印度人有名字为菩提××××,也有感于佛祖释迦彻悟于菩提树下,自号“菩提万里”。希冀佛法更加广大圆满,亦求心静,无尘无埃。余在写经或为高僧造像或是书写闲散诗篇爱属此印。
1969年初余插队到张家口坝上康保县屯垦公社西淖大队,号“西淖小农”以记之。
余在老家山东省莱州(掖县)回乡五年,曾在海上打渔,又号“莱州渔夫”,后又担任副队长,再号”昔时农长”。因面朝黄土背朝天数年,积肥、除草、施肥、种树、拔麦、刨玉米等无所不干,篆刻“夏叟冬夫春汉秋翁”以铭记那段艰苦岁月。
还因地域所在,刻印“鲁汉”、“渔夫”、“冀北人”、“鸡鸣山人”、“沙岭布衣”、“宣府布衣”。在广阔天地自由生长的“野田禾黍”,喜爱书法取“书法侍从”、“书法后学”等。
闲章也是书画必备,根据作品内容、形式、种类和当时心境,选用不同印章,可为作品增加点缀,情趣。用好可为作品增色,提高格调。
迎首章多为随形或长形,自己备有“蒙养”“、“心赏”、”“通灵”“、“陶情”、”“贵心悟”“、“如意”或用斋印。
名印更是必备,本人拥有50枚,尤看重电科院傅春衡老师﹑河北省丁力辛老师、山东省程绍寰(本人姐夫)所刻名印。
书写清雅闲适,田园风光内容作品多用的是“和天地”、
“常乐”、“思畅” 、“其乐无既”“、“散怀”﹑“与世无争”等。
画山水画则用“大好河山”﹑“瞻山识峻”、“物我无尽”、“奇山异水”“、“江山多娇”、“山水有情”、“中华豪气”等。
书写修为,格言,哲理内容可用“思进”“、“博观”、 “处其厚”、“文以载道”、 “德行道义”“、“宁静致远”、“百福自臻”等。
如恭笔佛家偈语、写经或为高僧造像,则用立佛,坐佛肖形及以经文内容的“观自在菩萨”、”“南无阿弥陀佛”“、“能除一切苦”、”“敬上”等印。
书写文艺理论,论句则用“厚今不薄古”“、“风骨”、”“观通变”“、“遊于艺”、 “承古爱今”、“载心’等。
创作本地农村人物时用“三祖故里”、”“农家”、”“乡亲”、“家住燕山深处”等。
身为一名大唐电力职工,经常治有关电力内容的印章,配合安全﹑生产﹑节日等活动,如“大唐”“大唐风”,“遵章守纪”。等数十枚,每逢春节还为《大唐国际》刻十二属相肖形印,以增加传统节日的气氛。
如果用印细致分类会很多,不赘述。余自己动手“豊印足石”,名﹑斋﹑号﹑闲章和其它章共有500余枚,使用起来还算得心应手,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自治,求人不如用己。自己还为别人刻印百余方。传统文化其神奇还在于她陶冶性灵,看上去仅是作品,开始细心观察,揣度,品味,就会体会其更多魅力,阐释更多文化,折射出更多信息。诗书画印“四合一”才能是完美作品。
余虽不是富翁,可也不算贫者,尽管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但拥有十数幽“斋”供我乐享,数百石“印”任我把玩,足够的笔墨纸砚由我挥霍,几柜书籍任随翻阅,又有电脑我所把持,搜尽天下所需,不亦乐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