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得趣

 

见性得趣,游艺依仁

---张崇范书艺感言

崇范老弟要回到他一直系念的老家高密,向家乡父老汇报自己学习书法的成果。这对他来说是件大事,我很高兴写几句话为他助兴。

中国书法的祖师钟繇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说书家是借助“笔迹”流播美感的。因而,创造了怎样的美,这美又创造得怎样,就成了衡量一个书家成就的基本标准。崇范的书法,基础扎实,功力沉厚,结体严谨,意态生动。通观崇范的书法创作,隶、楷、行、草皆有可观。而其最钟情、也是最擅长的,则是隶书。我从他的隶书作品中突出地感受到了流溢在字里行间的朴厚、整饬、平和之美以及多种盎然的意趣。

关于书体的选择,孙过庭说:“(书家)莫不随其性欲(指性格追求),便以为姿。”崇范对隶书一体情有独钟绝非偶然。清人刘熙载称:“汉碑气厚。”其一语道出了隶书的特质。在形体上,隶体方扁,横画突兀,富于排叠端整之美。再有,隶书作为以直线为主的静态字体,以协调为本,意态安稳平和。隶书的这些特色,均与崇范的心性十分契合。大凡与崇范有过交往的人,都会感受到他身上那种高密人特有的朴实厚道,还有他在军旅生涯中历炼出的严谨果毅以及他那极具亲和力的安祥和悦。崇范的精神特质又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其书作厚实的线条、端稳的结体以及不激不厉的气息当中。孙过庭所谓的“达其情性”,于崇范的书作有鲜明的体现。

崇范隶书创作的另一特色,便是意趣盎然。“意趣”是笔墨形态中足以引发观赏者审美兴味的美感、趣味。宋代“尚意”大师米芾就十分推崇“真趣”,并把“得趣”当作评鉴书作的最高尺度。从事隶书创作若一味追求严整端正,则必流于刻板呆滞,了无生气。试看众多汉碑名品,无一不是在整体的协调中参以变化,静中寓动,从而各有独到的美感意趣。崇范的隶书创作,在遵循基本隶法的前提下施以变化:或在点画上夸张其长短的差异,或参用篆书的曲线;或在形体上改横势为纵势,或使左右结构高低错位;或在全篇布局上横不成列,或变换字形的大小、斜正  通过这些手法的熟练运用,使其隶书作品在传承经典,吸取汉碑、简帛书法精华的基础上,各具动势和情味,或郑重,或洒脱;或浑穆,或天真;或稚拙,或灵巧;或憨厚、或悠闲,看上去异态横生,天机一派。人们似可以从中窥出作者对多彩生活的无穷兴味及其未泯的童心。

崇范多年担任国家级出版社的领导工作,其为人,宅心仁厚,善良诚笃;正业之余孜孜于书艺,且成就优异。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遊于艺。”崇范足以报慰家乡父老了。

首都师大   王世征

2013.8.30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