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修佛之人讲究一缘,承蒙一学佛的朋友,不吝其才,教我一些佛法上的知识,让我有幸感悟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和奥妙,见性明心,我也从朋友身上看到了修佛之人的乐观,大度,以及无私的布施。不知有无慧根,更称不上弘法,不过我觉得信佛还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初学佛者,身兼最低智慧和最高智慧。人生各种三境界,其一和其三是一样的。对于初学佛者懵懂之时各种状态是最真实的,纵有贪嗔痴也是众生之乱相;得道之大成者阅尽生之乱相,能持,能施,也亦还原了生命的本来面目。余以为,佛之得道大成者只有一字,曰为“容”。佛学和哲学之间在某些方面一脉相通,佛法以明心见性,断恶修善为本。哲学中也以人为了什么而活着探讨了上千年,虽说这都是无穷无尽的话题,但最根本的观点也是让人先明白自己的定位,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此生所奋斗所信仰的方向。
我曾一度怀疑一个人具有思想,具有深刻的思想的现实意义,这表现在社会上太多精英人士因为思考太多而伤坏了脑筋,比如崔永元,比如老舍,乃至屈原,还有社会上以“真理”和各种权贵势力作斗争的勇士们,甚至付出了有损生命的代价。这或许是一个哲学,医学,伦理学的议题,但这一切都没有涉及到佛学。
因为对佛教不了解,我曾一度怀疑佛教中持戒,发愿的现实意义,但现在随着理解的深入渐渐的对佛学,佛法,佛教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印象。佛教是一种信仰,不知者不以为趣,不知者不以为佛的存在。佛学,哲学和文学,美学虽都能提升一个人的素养,提升认识这个世界的境界,但性质上哲学文学美学基本上都是忘我的,都没有关心思考者本身,也就是人本身存在的状态,情绪,和身心健康问题。佛法中经常告诫居士们修行要注意方法不要走火入魔。但研究哲学问题从来没有人告诫不要走火入魔,而现实中确有太多人已经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了,乃至走向了对立面,尽管他所秉持的是真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若非真正意义的佛教徒,若非一个哲文美学者,我们出于善心,出于兴趣,以提升自己素养养成良好习惯为目的,那么佛法所能解决的问题真是太多了,而且还是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
佛学也是一门科学。
鄙人以为,活着,就是一个人最大的价值,除此之外才有为谁,为了什么活着的问题。
对于太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想提高自己的素质,想提升自己的境界,改变自己的心态,做成一件事情,不能寄托于拜读各种经史文集,甚至瞎字不认,那么他可以寄托于一种信仰。
有女孩问,如何嫁给一个好人家呢?学诚法师说,自己做一个好人,便可嫁给一个好人家。
有人问,如何才能天下无敌,学诚法师如此开示,不数敌便可天下无敌。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有时花费好长时间,乃至数年不得所解,佛法大师却能一语中的,从时间效率上来讲这算不算是科学的呢?
得道高僧总能用只言片语化解凡人百般困惑,使之脱离苦海。纵观历史上佛界泰斗无不有历尽千辛万苦发大愿的经历。记得卢梭说过,苦难可以造就一个伟大的灵魂。
虚云禅师坚持苦行百余年,自光绪八年七月由南普陀起香,到十年五月到显通寺,一路上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腰酸脚痛,双膝皮开肉绽,途中足足跪拜了二十三个月。释本焕长老发大愿朝拜五台山,三步一拜,行程60多天。后住碧山寺,其间写血经二十卷,燃臂祭母。
修佛之人讲究一缘,承蒙一学佛的朋友,不吝其才,教我一些佛法上的知识,让我有幸感悟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和奥妙,见性明心,我也从朋友身上看到了修佛之人的乐观,大度,以及无私的布施。不知有无慧根,更称不上弘法,不过我觉得信佛还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初学佛者,身兼最低智慧和最高智慧。人生各种三境界,其一和其三是一样的。对于初学佛者懵懂之时各种状态是最真实的,纵有贪嗔痴也是众生之乱相;得道之大成者阅尽生之乱相,能持,能施,也亦还原了生命的本来面目。余以为,佛之得道大成者只有一字,曰为“容”。佛学和哲学之间在某些方面一脉相通,佛法以明心见性,断恶修善为本。哲学中也以人为了什么而活着探讨了上千年,虽说这都是无穷无尽的话题,但最根本的观点也是让人先明白自己的定位,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此生所奋斗所信仰的方向。
我曾一度怀疑一个人具有思想,具有深刻的思想的现实意义,这表现在社会上太多精英人士因为思考太多而伤坏了脑筋,比如崔永元,比如老舍,乃至屈原,还有社会上以“真理”和各种权贵势力作斗争的勇士们,甚至付出了有损生命的代价。这或许是一个哲学,医学,伦理学的议题,但这一切都没有涉及到佛学。
因为对佛教不了解,我曾一度怀疑佛教中持戒,发愿的现实意义,但现在随着理解的深入渐渐的对佛学,佛法,佛教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印象。佛教是一种信仰,不知者不以为趣,不知者不以为佛的存在。佛学,哲学和文学,美学虽都能提升一个人的素养,提升认识这个世界的境界,但性质上哲学文学美学基本上都是忘我的,都没有关心思考者本身,也就是人本身存在的状态,情绪,和身心健康问题。佛法中经常告诫居士们修行要注意方法不要走火入魔。但研究哲学问题从来没有人告诫不要走火入魔,而现实中确有太多人已经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了,乃至走向了对立面,尽管他所秉持的是真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若非真正意义的佛教徒,若非一个哲文美学者,我们出于善心,出于兴趣,以提升自己素养养成良好习惯为目的,那么佛法所能解决的问题真是太多了,而且还是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
佛学也是一门科学。
鄙人以为,活着,就是一个人最大的价值,除此之外才有为谁,为了什么活着的问题。
对于太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想提高自己的素质,想提升自己的境界,改变自己的心态,做成一件事情,不能寄托于拜读各种经史文集,甚至瞎字不认,那么他可以寄托于一种信仰。
有女孩问,如何嫁给一个好人家呢?学诚法师说,自己做一个好人,便可嫁给一个好人家。
有人问,如何才能天下无敌,学诚法师如此开示,不数敌便可天下无敌。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有时花费好长时间,乃至数年不得所解,佛法大师却能一语中的,从时间效率上来讲这算不算是科学的呢?
得道高僧总能用只言片语化解凡人百般困惑,使之脱离苦海。纵观历史上佛界泰斗无不有历尽千辛万苦发大愿的经历。记得卢梭说过,苦难可以造就一个伟大的灵魂。
虚云禅师坚持苦行百余年,自光绪八年七月由南普陀起香,到十年五月到显通寺,一路上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腰酸脚痛,双膝皮开肉绽,途中足足跪拜了二十三个月。释本焕长老发大愿朝拜五台山,三步一拜,行程60多天。后住碧山寺,其间写血经二十卷,燃臂祭母。
我们何以信奉一个宗教的信仰,何以信奉一个人的灵魂,只因他们经历了人世间的各种苦难。这也是佛教中持戒的缘故。
我们为了什么而活着呢,世界上太多的人为了活着而活着,但有少数人有着崇高信仰的人,致力于提高自己人生境界的人,他们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着而活着,助人为乐,修行施善,也为了自己更乐观,大度,健康的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