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山 墨 韵

 

——天山书社第二届社员书法篆刻作品展·序

乌鲁木齐市文联主席  熊红久

当大地摊开苍茫的宣纸,五月的天山以博格达的笔锋泼墨挥毫,苍松翠柏和鲜花河流,便有了翰墨的馨香。

这是一个创造的时令,更是一个展示的季节。天山书社第二届社员的120件书法篆刻作品,或如绽放的清荷,韵致高雅;或如奔涌的激流,跌宕酣畅;或如沉稳的磐石,敦厚劲道;或如峻拔的雪峰,气象宏阔。追人视野,荡涤心境。

两年前,天山书社成功举办首届社员书法作品展,艺术价值和社会效应均得到提升,赞誉鹊起。他们没有被誉所困,两年来,钻研技艺、笔耕不辍,既立足疆内书坛,更放眼全国展事。先后有12位社员作品,36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展览,包括第三届兰亭奖尧山杯新人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青年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扇面展、册页展;全国第三届西部展等,在新疆书坛显露出勃勃生机。他们根植传统碑帖经典,把握当代书坛脉搏,临池和创作并举,个人独修与集体切磋同进。充分展示了社团开阔的视野、科学的方法和浓厚的氛围。

书道艰难,唯勤唯悟。书法看似小技,却有“技近乎道”之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经年苦练,甚至皓首穷经,未必有成。在遵循“板凳须坐十年冷”“慢工才能出细活”的同时,需研究方法,注重心悟。两年来,社团排除干扰,定期开展活动,临碑帖探源流;练技法活笔性;读书论明思路,如琢如磨,如痴如醉,心无旁骛,相互砥砺。汇聚团队之力,抵御书道寂寞。

天山书社在立足新疆本土,向书界前辈求教同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先后有6人赴内地学习与开展艺术交流。邀请全国“兰亭奖”获奖作者8人(次)来书社讲学论道。拓展了思路,提高了技法。

这次“天山墨韵”书法篆刻作品展,既是对两年来社团工作的回顾,也是对学员书艺的一次集中检验。值得欣喜的是,此次展出的作品,与上届相比,无论在技法表现的丰富性上,还是书体创作的多样性上,都有大幅提高。或质貌古朴;或流美典雅;或温婉沉静;或激荡起伏;或绵密厚重;或清新素雅,不一而足。这些作品,既有对传统法帖的传承和再现,也有对当代名家经典作品的思考和借鉴;既有对笔法、章法和墨法等技法上的研究,也有对作品装裱等外在表现形式的探索和理解,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社团成员对笔墨内涵和形式表现并重的现代书法意识,也彰显了18位书法家对书法的个性解读和重构力量。他们力图通过自己的审美追求和笔墨表达,努力凸显个人性情,一些作品在揭示传统经典精神的同时,又展现了作者迥异时风的不同追求,老经典写出新面貌。透过一幅幅作品。可以感受出书法家们岩浆沸腾的艺术潜能和才情飞扬的高超技法。观看展览,是经历一场视觉盛宴,更是沐浴一次精神洗礼。

艺无止境,学海无涯。书道的进取没有终点。书法既是笔墨技法的修炼,更是文化学养的积存;是对人生和生命的一种态度,更是对社会和世界的一次领悟。

一切成就,都是另一次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路还很漫长。好在他们已经健步走在书法的征程上了,没有比脚,更高的山峰。

我期待着,中国书坛也期待着。

是为序。

201457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