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画
吴玉刚
在漫长五千年的文化岁月中,人类不断地对生存环境和生命意识进行着深刻的思考,长期的探索过程里,人类创造了一种特定的方式来把握时空形态,这便形成了绘画艺术、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有着一个完美的创作过程,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到发展乃至高度成熟阶段,它几乎成了中国文化历史的代表,我学习认识中国各代及代表风格简认:
早在新时器时代,中国绘画就以抽象简略的符号、神秘的图腾,诞生在陶器、地面或岩石上,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力的敬畏和美好生活的希望。伴随着氏族社会的逐渐解体,绘画作品主要以青铜器纹饰、 帛 画和漆绘为主,风格多样。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隋朝建立以后,东晋画家开创的山水画在此时期突飞猛进地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绘画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合秦汉时的纯朴豪放、晋的含蓄隽永,出现了精湛而瑰丽的面貌。如吴道子的宗教画、张昉的仕女画,韩幹、韩滉的动物画都代表着唐代绘画的新高度。
五代时期成立了专门的宫廷画院,绘画艺术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又出现了新面貌。如荆浩、关仝用全景构图、皴擦点染的方式表现出大山大水的雄阔,山间点缀着微小人物使画面巍峨险峻。如董源、巨然表现的是平淡真情的江南风景、青山绿水。如人物画以宫廷君臣为主,如周文矩、顾闳中等代表作品《韩熙载夜宴图》。花鸟画如“徐熙野逸”和“黄家富贵”等。
宋代绘画艺术空前繁盛,总体形成的院体风格和院外文人画,以苏轼、黄庭坚、米芾、文同等一批文人书画的发展,山水画如李成、范宽继承并发展了五代北方画派的山水画风格。李成的画以平远寒林见称,淡墨虚旷;范宽则以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刻画崇山峻岭势状雄伟。北宋的杂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张译端《清明上河图》。花鸟画发展了水墨写意法,并形成了诸多文人写意花卉派,树一代山水花鸟、人物之新风。如“减笔画”“三远章法”,其宋四家“马远、夏圭、刘松年、李唐”,此间受中原文的影响出现了“辽、西夏、金”的绘画风格。
元代绘画画法也强调古意,远追盛唐,提倡以书入画,更以画寄景抒情,为漂泊的心灵寻觅家园,从而使这一时期的“文人画”成为主流。梅、竹、兰、菊成为主要创作对象。如钱选、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倪赞等文人山水画推向高峰。
明代时期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名家,以被贬的宫廷画家为代表的民间画形成。其创作画键劲势锐,墨色纵肆酣畅。从孤芳自赏到雅俗共赏的方向发展,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吴门四家”雄称画坛百年。花鸟画:如徐渭:他创作不拘成法、大胆突破、纵横挥洒、淋漓渲染。使花鸟画中写意画法别具一格,形成写泼墨画派。人物画以陈洪绶最具声望,所画人物变形夸张,突出个性并有写意及装饰趣味。
清代画坛风格多样,许多前朝画家出家做了和尚,艺术上张扬个性,以当时“四僧”为主要,如朱耷、原济、髡残、弘仁等革新派。但文人画依旧是画坛的主流,如清初的“四王”主宰宫廷绘画其为正统,以摹古为主。清代中期,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崛起,其写意花鸟画强调以情为主,刻写清高的人格品质。晚期任伯年由于西洋绘画的参与及透视技法与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相融合,形成“中西合璧”。
现代画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与发展,并取得很好的成就,出现如“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一代名家。他们既坚持中国画的传承,又大胆创新、中西合璧,又不失中国画的优秀传统,透视水墨、审美意趣,又有现代文化的气息及空间。
学习记录
2014年3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