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永存
最初了解陈允升先生是在三十九年前的1975年,那时文革尚未结束,我高中毕业,工作无着升学无望,闲来无事游荡到解放路一个文物店①,柜台后坐着的一位中年男士,我一看竟然认识,他是我中学历史老师刘家骥先生,我打过招呼之后便翻看店里的书籍,看到一本有碗口直径大小的圆圆的册子,打开翻看,顿觉眼前一亮,是毛笔书写的隶书,每页中间画田字格,每个格子写一个字,每页四个字,内容是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但见这隶书功底极深,笔笔精到,字字秀巧,惊若神品,一下子触动了我这个酷爱书法的草根青年的神经,不禁爱不释手。
刘家骥老师告诉我,这是陈允升老先生作品,没有宣纸,在药械厂弄的工业滤纸写的,家里困难,老妈妈拿来卖的。“你买了吧,两块钱!”我挠挠头,我真没有两块钱,买不了,只好与神品失之交臂,至今想来都是个遗憾。自那之后,我就十分关注陈允升老先生,但一直不曾谋面。
浮生如梦,三十九年转眼已去!今年暑假前往临沂三中家属院拜访老校长薛奎喜先生。薛校长拿出许多书法书籍资料供我欣赏,其中一本陈允升先生的《隶书字》吸引了我的眼睛,我如获至宝,借来悉心研究,发现这是陈允升先生写的供他的学生临摹的帖,因年代久远已经品相老旧,其后经人分拆复印装成册页,多有墨迹水渍残破缺啮,而且由于册页制作时顺序错乱,一时也看不出内容是那家诗文。
我首先查阅资料,得知正文内容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的第一首、第五首和第十一首,还有唐代李成康的《采莲曲》和白居易的《西湖留别》和《余杭形胜》两首诗。此后我细心拍照,在电脑上对原帖进行仔细修复加工,希望把损坏的地方逐一修补完善起来。修复中我特别注意保持书品原貌,比如陈允升先生的隶书撇画和钩画中经常运出飞白,到末端稍驻急收,形成富有特色的劲秀效果,如果不懂书法就很容易做坏,为此我十分专心,谨慎从事。但是白居易的《西湖留别》和《余杭形胜》两首诗,由于当时复印效果极差,通篇乌黑而且残缺不全,电脑实在无法修复,看来只好将来用手工双钩填墨复制了,但那样效果会大打折扣,也是喜事不足。
经过四个夜晚的努力,终于完成字帖的勘误和修复。新版字帖字体清晰,笔道利落,焕然一新,拆散的正文内容都重新拼凑排序又恢复了起来,并加了正文原稿、作者年代和姓名,最前面还加上了《陈允升先生及其隶书法帖简介》,这就很像一本完整的字帖了。但有些缺憾无法弥补,如错字、漏字、白字只好将错就错了;《采莲曲》缺好几个字,《西湖留别》和《余杭形胜》没能收录其中,也只好如此了!作为对陈允升先生的隶书笔画和结体的欣赏,作为临摹用帖,这就很不错了。我到文体市场买来素描速写本装订起来,还是很像样子的!
陈允升老先生已经仙逝三十七年了,书法界陨落了一位声望极高、受人尊敬的艺术家,但他的书品却流芳后世,墨香永存,令人神往。作为后来的追随者,修复一下老先生的墨迹,为传承先生书法艺术花点力气,表达自己的追忆,甚是欣慰!
注:①文物店位置就在现在的华通国际商务大厦B座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