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峰的篆刻艺术特色与人生精神追求

 

王耀峰的篆刻艺术特色与人生精神追求

   古老高雅、源远流长的篆刻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传统艺术之一,它从周秦古玺、秦汉印发展到今天,已有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篆刻以刀代笔、入门不难、深造不易,是综合书法和雕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谈起王耀峰的篆刻艺术,凡是欣赏过他篆刻作品的人无不为他精巧的构思、娴熟的技法、独特的风格所称奇,他创作的篆刻作品线条流畅、法度谨严、功底扎实不流于表面、不流于肤浅,而是境界高、格调高。他的篆刻艺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对传统篆刻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不断探索创新,冲切兼用,刀法自如,朱文线条刚劲有力,充满活力;白文大气磅礴,生动有趣。

   为了使自己的篆刻艺术达到一定的境界,王耀峰购买了大量的书法篆刻资料,利用业余时间徜徉于秦风汉印之中,潜心观赏,临习琢磨,久之,方得大悟。汉人极讲书法,印章灿烂缤纷。朴质高韵既是汉人书法的特色也是汉人的治印特色,如果在书法篆刻的道路上不沿袭秦汉印风,那是很难走上摹刻古玺汉印之路的。所以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研习,他认为“借古”不易,“开今”更难。
   对传统的东西既要虔诚继承,又要把传统视作负担,需要用很大的勇气和才气走出传统,要从传统中走 出来,去表现“开今”,就必须在创作上即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有所发展,诸如风格工放、形式多样、取法范围、主观追求及创作理念上都需要大胆创新。继承和创新在艺术创作中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现代审美意识对艺术创作充满了诱惑,但继承并非抱守残缺,不思进取;创新亦非抛弃传统,求新鲜容易,篆刻创新万万不易。他认为,一个有志于篆刻艺术的追求者,首先应善于在传统中遨游,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博取众长,兼收并蓄,吐故纳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审美情趣运用到创作中去,在刀与石的碰撞中产生出艺术的火花。整天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里细心研磨、观察、领悟,每作一印,不即动手,“冥搜万象”,对其章法布篆冷静思考、左右权衡、举一反三,乃至成竹在胸,印面如在眼前隐现,乃即捉石,乘兴下刀,一挥而就。     苏东坡曾云:真放在精微。在近十年来的治印过程中集中精力注重细节变化,创造出了“随意造形,适形创艺”的独特风格。他常说,一滴水能反应出太阳的光辉。一枚小小之印要反映社会生活,时代风貌,关键在细节的构思和处理上。从细节处往往能看出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理解的高度和深度,他在广泛涉猎和汲取古现代各派书画名印精髓的基础上,大胆摒去了方寸框架之内的缺陷和不足,形成了一套构思巧妙、虚实有致、图文并茂、隽秀雄奇的艺术风格。所治之印,依内容的变化在形式章法上或狂放、或典雅、或刚毅、或柔和、或工稳、或活泼,极富感染力,开创了印外求印的广阔天地。   吸收、溶化、创造、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篆刻语言,使之达到一定的水准和高度,并非一件易事,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底气和灵气,而灵气的背后是功力,功力的背后是寂寞,功力并不必然产生灵气,而寂寞也可能产生巨大的功力。齐白石当年说:“篆刻痛快事。”我想他一定是在经受了苦难的“寂寞”之后,一方方理想之印诞生了,于是痛快之情溢于言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艺无止境,艺海无涯;王耀峰先生为了他的篆刻艺术,付出了精力气力和毅力,可喜的是他在事业和艺术的成就上取得了成绩,我们衷心祝愿这支印坛新秀一定能绽放出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 

                                   (大名书协 撰稿)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