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2

 

       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

              ——论高英明先生和他书法创作

 刘光裕  朱志雄

   我爱诗书画,捉笔走天涯。不为朱门舞,专向贫贱家。大书风雅颂,小写雪月花。懒与学者计,却喜众人誇。 (《花雨》)

这是高英明先生关于创作的一首小诗,也是他人格、心灵、修为的自我表白。的确,“腹有诗书气自华”,凡见过高英明先生的人,无不为他的诗人,学者气质所折服。高英明先生是诗人,学者,也是书法家、摄影家。曾经出版过诗歌集《心迹》,《花雨》。编有《澳门知识600问》等书籍,并与河北电视台一起组织拍摄了《澳门印象》专题片。其书法作品在海内外小有影响。近年来,他参加了不少海内外书法展览、获过不少奖项,许多作品在海外广为流传。特别是2010年在台北北栋会馆举办的冀台文化交流书画展上,其作品受到了台湾同行的广泛赞许,许多作品被台湾业者收藏。在2011年澳门第二届《世界华人聚濠江》大会上,他的书法作品被河北省政协作为礼品赠送给各国华人代表,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年来他屡次谢绝了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学会、中国艺术学会、中国书画研究院等组织邀请兼职的要求和授予的荣誉,因为他认为诸多虚名无益于潜心研究书画,成大事者必须超然物外,超越名利的羁绊才能与达到与古人相语,与天地沟通的境界。

我和高英明先生相识是2011在台北难道冀台文化交流会上,那时,他龙飞凤舞、大气磅礴的的作品给我以深深的震撼。当时我和中国国民党中央林丰正副主席办公室主任朱志雄先生就向他发出了邀请,请他来台湾举办个人书画展,可惜由于诸多原因,至今未能成行。我喜欢他的作品,大气、浑厚,给人以力量和想象。同时,我也是他诗书才情的崇拜者,或者叫粉丝,更是他高标逸韵的敬仰者。高英明先生的温文儒雅、风流倜傥的气度与狂放不羁的个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英明先生的书法作品与他的诗歌、文章一样,一上来就能给人一种强烈的势,尤其他的行草作品更能给人带来一种蛟龙出海、吞吐大荒的想象力和雄浑、刚正的震撼力。,然后便是龙飞凤舞、汪洋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给人以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感觉。再然后,或洞于无形、无声处,或凝结于冰泉阻塞中………往往将人带向浩瀚苍茫的宇宙或遥远幽深的过往,使人流连忘返,使人遐想联翩。紧接着又忽然串起,猛地将人拉回现实,或扶摇直上九万里,或泥牛入海无消息。最后嘎然而止,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或许,这就是高英明先生所追求那种效果,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专向先贤圣者谈古今其总体风格,我想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首先,他以天地正气 ,书写心中块垒,故而大气磅礴。 现在,在书法界,一些人为了冲击比赛、展览,一味迎合展览的审美,专家的口味,过于追求“展厅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往往通过打小稿、精心设计等方式,制作出近乎完美的艺术效果,虽然从技法、章法、墨法、等方面无可挑剔,但因为时时处处的处心积虑使作品少了许多原始的朴素与天真。

    我们知道,中国书法是以哲学为基础的,自然离不开天地正气。而这种心灵与天地的契合首先深刻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我系何人于何地兮, 有何德而何能,追屈子以九天兮  ,又有何枉与何憾,……我祭奠屈子不是因为自己有怨我吟哦“离骚”不是对世事不满,……我敬仰屈子,不是因屈子的忠谏,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我钦佩屈子,是因为屈子的才学…….我歌颂屈子……是因为屈子的高洁,我热爱屈原,是因为屈原的爱国。国,无论如何,都是自己的家园。为民族之复兴,虽赴死亦欣然……(《花雨》)可见,他苦苦追求屈原的高洁与执拗,不是没有缘由的。

同样,书法以黑白、点线为表现手段的,无论“阳舒阴惨”还是“阴舒阳惨”,其所显示的磅礴的表现力都源自人心,而人心的博大、正直与否,则来自天地之心。所谓“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即书法的“气”乃阴阳统一的本体。归根到底是“天地之经”。所以说,书法创作者必须把自己完全润于天地万物之间,才可能在每一步骤、环节、层次、方面等充分体现“气”化万物的道理,进而获得与自然生命一样的强大艺术生命力。 多年来,高英明先生就是这样,在强调人文情结、风骚之意的契合时,更注重于天地正气的修炼。他不仅以高深的技法、扎实的基本功做基础;更注重约取优秀中华文化之精华,以丰富的想象力,加上诗人的浪漫情感,使其作品颇具自然的神态和意趣。

从高英明先生的书法作品看,他似乎比较喜欢孙过庭、傅山和黄庭坚的书法,特别是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诸上座帖》。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到黄庭坚的那种纵横驰骋、体态开张的精神。他认为,书法创作的主潮应该以抒情为旗帜,追求个性张扬与理性互动相结合,故而他的作品才能给人一种大气磅礴、汪洋恣肆的感觉。2008年在庆祝河北政协成立60周年书画展时,他的作品以一种磅礴的气势搅动了整个展厅,受到各方面的赞扬。正如他在《 "天地之心"约取"风骚之意"》里所言:以"天地之心"约取“风骚之意”而“情动形言”,始终是推动书法创新发展的动力和关键所在,也正是他多年努力的方向。

    其次,他以“风骚之意”摹拟虚灵之气,故而灵动自然 。

 南齐时谢赫以“气韵生动”为绘画第一要义,黄庭坚云:“凡书画当观其韵”。其实,我们知道,韵在诗歌、书法艺术中都少不了。在书法中应该主要指作品内在的精神、气质和风韵。高英明先生似乎也特别追求韵,尤其是晋人之韵,虚无、空灵,爽爽。他的书法,追求自然、清新。同诗一样,给人一种雅的感觉。这些当然源于他对文学修养的深厚积淀,在他的诗中特别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以及诗意的含蓄和意境的空灵。故而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能够感到腾挪有致,斜正相宜,清爽自然的一种风致”和一种的源源不断的活力在跳动。

    其实,这就是“气韵生动”。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整体感和元气氤氲的回环,是一种艺术的美。是天地、人心、人性的体现,是历史、文化积淀的再现,也是人文、资源、社会、生活、民族精神的展现。但更重要的的一点,是从书法家笔底下流淌出来的,活性的,有生命的,具有艺术深度的美。当然,也是书法家在作品中始终要追求的目标。我们看高英明先生的书法,从章法与字态上;从笔墨技法上都强有力地反映出了这种天地、阴阳的和谐。所以说,没有很高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创造不出来的。

     再次,潜心笔墨,取法自然 ,故能够尽其态 。我们知道,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是书法艺术主要构成材料。书法美其实是由长短粗细不等的线段,按照一定美的规律的组合。因此说,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当然,这种线条并非任一自然线段,而是指那种彻底摆脱了图画性质,从而变成适合文字点画书写的线条。汉字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特艺术,主要因素是线条为其主要构成材料。所以,要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书法,对书法线条的研究,便成了窥测书法艺术奥秘的一把钥匙。 高英明先生的草书灵动自然,大气磅礴,首先来源于他内在的浩然正气,也源于他渊源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源于他深邃灵动的笔墨精神。

近代书家林散之先生在谈到学草时说:“我到六十岁后才学草书,有许多甘苦体会。没有写碑的底子,不会有成就。先写楷书,次写行书,最后才能写草书”。明确指出了学习草书的途径。米芾说:“草书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高英明先生的草法出于二王,更出于颜、柳。所以他下笔必为楷则,兼具楷书之严谨。他的草书看似龙飞凤舞,随心所欲,出神入化,满纸烟云,其实,他是用楷法写成的,所以他笔笔行得开,笔笔留得住,绝无漂浮之感。可以说,高英明先生是以楷书和行书在结字,用笔、用墨在创作,所以他的草书线条沉着宁静,似快而实慢,有条不紊;墨色深浅干枯,变化无穷。总体上给人一种雄浑豪放,天真烂漫之感。以他的话说,“自然就好”。

  我亦梦寥廓,天地读方圆。酣酒引北斗,赋诗桂树前。俯身抱玉兔,

放言说婵娟,而今无多事,泼墨写南山。”(《花雨》)

可以看出“雄浑豪放、天真烂漫“是高英明先生诗歌用语的主要特征,也无疑是高英明先生书法用笔的主要特征。四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勤奋耕耘于优秀中华文化的土壤,积累了深厚的文化修养,并深入探讨了书法用笔的奥妙,经过千垂百炼后,终于成功地运用了长锋兼毫的弹性与丰富性,驭笔于方劲圆润之间。如林散之先生所言: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高英明先生以浓淡干湿、干而不枯、润而有神的用笔特色,充分实践了古人关于“墨分五彩”之说。他的作品水墨交融,渗化洇散,墨色变化丰富,层次分明;浑然而有天趣,其节奏、韵律,给人一种“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美感。

清人邓石如在论章法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黄宾虹亦言“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所谓计白当黑,知白守黑。”高英明先生作品的章法可谓疏朗有致,平和中寓跌宕,清淡中显秀丽,幻化莫测,妙不尽言。他的草书取势,不仅靠结体,也靠行行字字间关系。实则紧处紧,空处空,在于得势。

高英明先生作书,喜欢用自己的东西,基本上是稍加思索,一挥而就,让人看着带劲儿、兴奋。他下笔干脆利落,斩钉截铁,笔锋挺劲矫健,笔身跃动转合,笔根正侧铺擦;在毛笔的运行中,瞬间的调锋转换,或长拉或短驻,或雄伟飘逸,或细腻粗犷,或前呼后应,上下贯通,一气呵成;尤其能够在其起伏跌宕中使人领略到音乐的节奏美,文学的抒情美,绘画的虚实美和体育的抗争美,完美地表达了他胸藏万卷书,远游万里路,独与天地万物相互沟通的艺术内涵,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他非同常人的胆识与气魄,进而达到阳刚之气和阴柔之韵的和谐统一。自然暗合与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或许,这就是高英明先生“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心灵契合。

 “幽兰生幽谷,扬扬泛远香。姗姗君子度,翩翩少年郎。蕾蕾霜雪地,茂茂乱松岗。即使无人来,不采又何伤。独钓千山雪,静观水流长。” (《花雨》)

毋庸置疑,时代不同,修为各异。但人们崇情尚美的情趣应该差别不大。只有那些超然物外,不为功利、名誉奋斗的书法家,才能够真正拿得起,放得开;才能够随心所欲,心手双畅。无疑,同历代有成就的书法家一样,高英明先生具有深厚的书法功力和渊博的文化修为,更有超然物外,跨越功名利禄藩篱的心性。用他的话说,就是“不必为生活的拮据而躁动。不会为名利的得失而涂鸦。他说,写字写龙字,龙字有气势。……要得真性情,握性求刚直。刚直本我性,天地共此时。 (《花雨》) 可见,高英明先生和他的诗词、书法正是凭借于此,才能在自由的王国,随意驰骋于法度之中,悠然超脱于规矩法度之外。

悠悠万事,殊途同归。成大家者,唯此惟他。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