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 两件小事

两件小事

 

五所  张军

 

没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的人,怎么也想像不到那时的生活有多苦。年终,食堂把结余的一点粗粮蒸成窝窝头,把每个分成十份,每份也只有小手指那么大。大家排长队来领自己那份“口粮”,小心翼翼地用手心托着,只怕碎渣渣掉了。炒完菜的锅不洗,加上几桶水,再扔几个切碎的菜帮子,放点盐,烧开就是一锅汤。大家排长队舀不花钱,不限量的“共产汤”。运气好点的,有幸还能捞上白菜帮子。饭量大的,边喝边又排到队伍后面。

当时,李觉副部长家住三里河。他经常要在下班前先到食堂转转,看看职工吃的啥、馒头份量够不够,然后才回家。有时,他还会留下来,和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边吃边聊。有一次,食堂把养的猪杀了。终于尝到肉味了,每个人都兴高采烈。那天,李觉副部长到食堂转了一圈,走到食堂门口就喊食堂科长:“小藏,肉还有没有?”科长说:“没了,还留有猪腿。”只听李觉副部长大声说:“明天给大家吃了,别再留了!再放,4条腿就变成2条了。”

1965年夏季,我从青岛去北京汇报调研情况。可能是路上吃了不洁食物,一到北京就腹泻、发烧,匆匆赶到三号招待所登记住宿后,就急忙去北医三院看急诊。昏昏然躺在一间急诊临时用的病床上就开始输液。

那天正逢星期日,只有一个大夫、一个护士值班,就诊的人倒不少。我也不知昏睡了多久,拉了几次。又要解便,刚一起身,就听见“不要下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俞大光主任,我又惊讶又非常不好意思,“你咋知道我在这?” 俞大光主任温和地说:“我去招待所查了登记,听服务员说你可能看病去了。”

后来问过护士才知道,俞大主任一来先把便器倒了,又告诉护士点滴快完了。“今天看病的人多,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在昏睡,他就一直在这,有几十分钟了,我还以为是你家里的人呢!”护士显然又感动又抱歉。

吃饭、生病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了,没有对职工的那份深情、那份关爱,就不可能想到,更不可能去做这些小事。然而,也正是这些小事深深感动着每个职工,令人终生难以忘却。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