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馆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

 

县文化馆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

宁蒗县文化馆           杜吉才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宁蒗县的经验,就各级文化馆站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  县级文化馆  文化站  作用  地位

  由于文化部启动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保护工作已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开展,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的文化馆、站,在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于何种地位,应起到何种作用,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以提高我们的认识,以明确我们的职责,起到我们应有的作用而贡献我们的力量,根据宁蒗的实际简述如下:

一、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是县级文化馆站的天职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县文化馆建立之时,就将保护工作列为文化馆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因而收集整理、挖掘研究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工作,从文化馆成立之初,就一直开展到现在,只不过由于没有专职的岗位和机构,也没有具体的岗位目标责任,行不成长期的、日常性的工作,有任务时抓一下,缺乏规划难于持续。但文化馆对这一任务却从来没有忘记,一直都在断断续续的开展,如宁蒗县在上世纪80年代开展的民族民间美术的收集整理展出,多次民间艺人的调查命名,以及全国性的课题如十大民间文艺集成也有很多文化馆的同志参与或负责,特别是县一级,几乎就是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在完成。

  文化馆有完整的组织体系,80年代后,县(乡镇)县有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形成一条完整的组织体系,它们之间虽无行政领导关系,却有广泛的业务指导联系,在工作中经常是上下配合、整体行动,同时又从中央省、市、县到乡镇的文化行政领导体系的保证,上通下达,政令通畅,因而在机构组织上、在行政领导上得以确保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展开。而具有这样的组织机构的,只有文化馆系统。一切文化工作前沿阵地,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不管是政府行为的系统工程,或者是专家学者的单个项目课题,都少不了他们,因为文化馆站的任务就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承担这一任务是文化馆、站的天职,也只有文化馆、站是这一工作的最佳承担者。

二、保护工作的队伍建设在县文化馆站是最佳的选择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是长期性的、全面的系统工程,不只是做几个项目,请几个专家就能完成的,临时性的机构无法完成长期性的工作任务,要完成这一系统工程,没有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城镇建立一支专门的队伍是无法完成这一历史性的任务的,只有县文化馆系统。因为除了县文化馆之外,难以找到更适合的承担者,重新组织机构则机构庞大,编制经费均大量增加,这不切合实际。全国的保护工程由文化部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组建国家中心来具体指导全国的保护工作,是因为没有国家文化馆。如果只在省一级组建保护工作机构或委托研究机构来完成,那么到了地州、县、乡镇该找谁,具体的工作有谁做,可以肯定的是,到时还是由各级文化馆站来完成。

而将保护工作的队伍建在县文化馆系统则不需重建机构,一般不必增加编制,只需增加专项的经费即可,在县文化馆内组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机构,县文化馆因编制少因而只设岗位,一般一至二个即可,乡镇文化站则将保护工作列为其主要工作之一,进入年终考核。这样,既不增加机构,也不增加编制,就可解决。

三、县文化馆具有组建保护工作队伍的人才基础

县文化馆在这几十年里,也曾断断续续的做了大量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发掘研究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们热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他们是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骨干,而在宁蒗少数民族聚集的文化馆中也有各少数民族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他们原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只要将此任务赋予他们必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同专家学者不同,他们关心的是本民族的传承发展,而不是研究的结果,他们处于第一线,大多数在基层,同时大多又是当地人士,他们同当地的民族有一种天然的联系,熟悉当地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将这一工作重任交给他们,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同志,由于职业特性而形成的只讲工作、只讲奉献、只讲付出,而较少有名利的计较和对成果的追求。这不是他们不会或不愿,谁不愿名利双收?谁不愿出人头地?然而群众文化工作更多的是组织、指导、辅导、培训,工作的要求是只有付出久而久之,在群众文化系统内就形成了这样的风气,只要在群文系统工作时间一长,自然也就受这种风气的影响而少了名利的计较和对成果的追求,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需要的就是这种可贵的奉献精神。

四、县文化馆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的重担交给文化馆,并在文化馆系统中建立保护工作的队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文化馆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又是其职责,文化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开展保护工作的人才队伍,因而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1.县文化馆应成为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中心

县文化馆具有组织优势,县文化馆是政府依据宪法设置的公

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名牌效应,有广泛的号召力,便于邀请组织各类专家学者参与帮助开展工作,同事文化馆各种文艺门类齐全、人才设备是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可具有的优势。但文化馆有有其弱点,那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学者不多,而要开展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必须有较强的技术支撑,不能只靠一股子热情,想当然的开展工作。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而庞杂,任务艰巨而又长远,如果只靠文化馆的几个人是难以完成任务的,俗话说,您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因此,文化馆的主要工作不是靠自己去完成这一工作,而是发动群众,推动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将文化馆建设成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心,广泛的吸纳社会的力量,而各地的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已退休的老文艺工作者等等都是我们依靠的对象,一定要将他们吸引进保护工作的行列中,他们是我们开展此项工作的学术支撑,我们要充分利用它们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见解,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退休的老同志,绝大多数对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们以往的经验及学识告知他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现在面临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因而他们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很多人是有力无处使,如果我们文化馆将他们吸纳到保护工作中来,他们是非常乐意的,只要我们尊重他们,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一定会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奉献他们的聪明才智,而形成我们的学术支撑,使保护工作少走或不走弯路,云南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1. 县文化馆是政府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参谋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是政府推动的一项系统工程功臣的组织领导当然是政府的文化行政部门,也只有靠政府的组织推动,才能在全社会中开展行动,然而具体怎样做,则靠个及文化站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它们的意见和建议提交领导决策,因为作为行政领导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能要求他们都是专家学者型,不可能考虑到保护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具体工作,因而文化馆要承担起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参谋作用,为当地政府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出谋划策,及时的反映当地民众的意见,起到政府与民众间的桥梁作用。

2. 文化馆要成为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宣传阵地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传承和发展则要依靠各民族民众,我们是组织者,鼓励者,但真正的保护是靠他们的传承,各民族的民众才是保护工作的主力军,而向他们宣传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保护的意义,提高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以促进民促文化的传承,是我们的任务和职责,因而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利用文化馆站宣传栏的宣传、利用民族节日和一切活动开展宣传、包括向领导的宣传,这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得到领导的支持,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宣传是多种多样的,方法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因为宣传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与保护也是各种宣传媒体的工作职责。我们要主动加强与他们的联系,真去他们能更多地参与,其实这也是完成他们的任务,我们以往的工作已证明了加强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命名的艺人被广泛的宣传,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扩大了民族文化的影响。

五、我们采取的措施

为了建立队伍,设置机构,设置岗位,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机制制度变化、工作日常化、任务长期化,为此我们,在宁蒗县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培训项目,培训县、乡、文化馆站的上岗人员。通过培训,提高对保护工作意义的认识,明确保护工作的任务,初步掌握开展保护工作的方法,并通过此项目的开展,促使省、州、市文化馆在内部设立保护工作机构,成立保护工作部,在县文化馆成立保护工作岗位,乡镇文化馆站则列为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今年三月份,云南省文化厅已行文提出了在各级文化馆设置机构、岗位的明确要求和各级保护工作岗位的职责。保护工作的队伍已在云南省各级文化馆站中组建起来,并办了三期培训班,做到培训上岗,结合全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工作,各地均已行动起来,除了建立队伍,明确岗位职责以外,各级均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各自的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下一步将开展对各级文化馆中保护工作骨干进行培训。有队伍、有骨干、有专家学者支持,有个种学科及艺术门类人才的参与,为保护工作持续而长久地开展下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促使保护工作持续而长久地开展,只有工作机制和岗位职责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具体的任务要求检查和表彰的激励机制的保证。为此,我们计划结合每年的年终检查和年终考核要求全县各个乡镇先将年终总结和年终考核的结果上报我们,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做得好的乡镇文化站在省办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通讯》上通报表扬,并介绍他们的经验,对于上岗人员,则要求每人每年必须撰写至少一篇论文或调查报告,每两年组织一次评奖,获奖者也在《通讯》上通报表扬,对优秀的论文,将推荐给有关杂志发表。争取每两年开展一次颁奖和保护工作理论研讨会,已达到巩固队伍、提高素质与能力的目的,我们坚信,坚持数年,必见成效。

县文化馆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法替代的,因而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因加强对文化馆站的领导,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以支持,发挥他们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的作用,促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光大,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将努力从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是我们文化馆站人的职责和责任、目的和希望,也是我们县级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努力的方向。

作者简介:

杜吉才,男,汉族196310月生。云南省宁蒗县人,云南省宁蒗文化馆美术书法摄影部主任、群文馆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