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追溯至古代,魏晋之前多用石墨,后被松烟所替代,历史发展到今天,墨基本上分为松烟墨、油烟墨、漆烟墨。再细分那就是商品墨、珍藏墨、雅玩墨、礼品墨,但无论如何划分归类,功能和作用是一样的。
墨的主要原料是碳黑、松烟、胶等,一般情况下,松烟墨用来写字,而油烟墨画画则更好些。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墨大部分是书画兼用墨汁,如果对作品要求不是过高,一般情况下,一得阁汁就可以了。至于云头艳、红星墨汁、中华墨汁、雄狮墨汁、曹素功墨汁、久久墨汁、开明墨汁等墨汁,要根据自己的不同喜好和接受程度进行选择。
不管如何选墨,好的墨汁应该具备焦、浓、湿、淡、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浓淡之别。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人们拿写毛笔字当作工作,天天写,时时写,所以墨一般不会剩下,也不会干。而现在的人们把学习写毛笔字作为一种业余爱好,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就撂,有时候倒出来的墨汁一次不一定能写完,所以,就涉及到剩墨如何保管问题,即我们通常说的宿墨。宿墨从字面上讲就是隔夜墨,隔夜墨经过一夜的蒸发,水份跑掉了,剩下的是更浓的墨和胶,等第二天写的时间,免不了出现黏稠、拉不开等的现象,因此,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一是当天写不完的墨汁,可用一个塑料袋将砚台一块套起来,第二天用的时候跟头天一模一样;二是用不同的宣纸进行书写,比如说阴湿非常历害的生宣等。
刚买回来的墨由于粘稠度较高,大都需要兑点水,兑水多少一是要根据创作字体大小,二是根据宣纸需要,三是看写哪种字体。有人加水,还有人加酒,无论加水加酒,目的是一样的,可能酒能刺激一些人的味觉和创作激情吧。
另外,朱液也是一种墨汁,只不是它是红色墨汁,用来搞特殊创作。白色墨汁则是在黑色宣纸上书写,凡此种种,都是在纸上写毛笔字,只有经过不断实践,才能换来得心应手。
善书的人被称为“墨客”,汉字书写又被称为“墨迹”,用墨拓出的碑帖拓片又称为“墨本”,珍贵的书法原迹又称为“墨宝”。由此可见,墨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