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评论】
冯大师兄天雍,自号泊庐,学问四十余载,向不斤斤贵贱,而以中庸姿态游于艺海。未逐逐于古,未逐逐于今,彬彬然经历世界,亦博亦约。
今岁方春,大师兄以新茶相邀,并示拟刊书画百帧。虽尺寸斗方,而有浩荡之势,笔墨连卷,似无拖沓之疵。其书之白,其画之黑,其法在焉。非妄立新法,非死守旧法,更非不拘法而法自生者。实其学问于花花世界而凭时境所起,何曾矻矻规矩而成。所谓超前,所谓滞后,其作不必加此浮签。
摘自 宋大雍《艺无终止 合顺游之——读泊庐》
泊庐,余十年前老友,尚与谈画理,其境界学养岂在寻常之列,心迹高远眼光透亮之士也。今得观其佳作,虽为盈尺小品,尚能笔笔入纸。画或不能取悦于庸众之目,而下根薄植者不能见其项背矣。
观泊庐书作,方知其绘画功力实得益于书法。其书法用笔逆折顿挫,出于古法,又清心扑拙,力能刮铁。结体则左右开张,拳脚往来,避让得体,俨然书家风范。书之优劣,关乎人品,观其书风,极具书卷味,实得之于学养也,心窃慕之且喜之。
摘自 朱瑶春《书画之道 关乎学养》
历来的大家,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买胭脂画牡丹”,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位真正的书画家的起码素质。说的再清楚一点,真正的书画家是为自己作画的。
泊庐正是如此,相识几十年,他一直寂寞楼居,临池求索,不求名利,不露秀作态。他的画笔墨简练,流畅自如,传统功力很深,书气很足。看到他的画,我自语不止,泊庐先生是真正的画家。
摘自 陈士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0余件作品以不同的风格和形式表现了美丽西湖的不同内容。有的恬静优美,有的狂放遒劲,其中不乏构思奇妙和创新之作。
泊庐先生性温和,喜读书,爱收藏,好学问,且率性随意。提笔写字即心平气和,渐渐忘神,不觉中借书法而进入物我两忘境界。其书法率真地体现出他的文人情结:飘逸、悠雅、洁净、纯美,如明月朗照江天,如清风拂动树梢。
泊庐先生的书法,有一份平心静气,有一种积极的休闲姿态。
摘自 羊惠民 《泊庐书法写“西湖”》
近期观摩冯兄的作品,如见晨曦中的一泓清泉,荡涤心扉,自由自在。
实钦佩泊庐之画,粗看象老翁之肌肤,细察为山景,已将大气磅礴溶入其中,小中见大,随心所作。
越來越煞克,己能看出老辣的激情,能见到寫時頗具恣意放怀之状态,也似暢快自如任筆由之,所谓“真神助也”! 丨
摘自施伟中《近日读泊庐山水》
泊庐安贫乐道,向以淡泊自持。先生也是性情中人,本是豪饮高士,平时创作勤奋,几十年从未辍笔,每有惊人之作,必是醉后泼墨。
泊庐潜心研究黄宾虹山水数十年,得之精华及笔法。然泊庐师古不泥,对浓墨法,破墨法及积墨法下足功夫。解读先生画作笔力圆浑,墨华飞功。去尽斧凿雕琢之迹,自然从容,大趣盈生。“冰冻三尺,非一曰之寒”,先生数十年来以发扬传统文化为己责,化龙之鱼 ,终非池中之物。
摘自严寶富《读泊庐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