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启功的肩上(一)
——周永刚谈行气
为何要给这篇文字取这么个名字呢?因为下面我所要阐述的内容,是在启功先生《真书结字黄金律》的启迪下,生发出来的关于书法行气的粗略观点。
在百度词条中:指书法作品中,一行字需以一气贯之。其基本要求有二:一则是在一行字当中,能拉出一条中轴线,保证轴线左右两边的视觉重量大致相等;一则是字与字间具有相互联系,不致各自为政,支零破碎。
笔者以为上述书法行气里面中轴线一说欠妥。因为笔者经过试验对比发现:有些行(如图A),尽管在这一行字当中能拉出一条中轴线,轴线左右两边的视觉重量大致相等,并且满足另一条件,但是依然给观者造成气息不通之感受。
A:
通过对古人诸多法帖尤其是颜真卿告身帖和黄庭坚诸上座帖的观察、对比、测量,笔者发现,如果把中轴线的概念更换为“中轴带” ,不是线而是面,并且这个中轴带的带宽能够达到图B中任何一组要求,则行气得矣。
B:
图C中阴影部分为行气的中轴带(我为它取名为行气黄金带),XY单位长度0.382,XZ单位长度0.618,XW单位长度1,YZ单位长度0.236。
C: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暗与理合。这一行气黄金带宽与行宽的比例关系恰恰基本符合二八定律。
无论一行中的字如何收放参差,或左右摇曳,只要不伤行气黄金带,则行气无恙。
相较启功先生的真书结字黄金律,欣喜的是,行气黄金带适用于篆隶楷行草五体书法。
横向行气也通此律。
附:笔者创作实践作品一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