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启功的肩上(二)
——周永刚谈书法艺术创作止于牝牡骊黄
赵孟頫和启功两位书法先贤,一位强调用笔,另一位则强调结字,他们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仿佛雄辩的说明了“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
用建筑来打个比方。采用木材、石材、钢铁、土坯中的哪一种材质,就如同书法中的用笔。选盖东方亭榭、西方城堡、树上小屋中的何种形体风姿,就犹如书法中的结字。奇材可以令人惊叹,妙结也能使人折服。
然而,强调用笔也好,结字也罢,终究要为了一个什么?
为了创造视觉美。或者说是创造视觉艺术品。并试图用这份创造来感染、陶冶观者。
用相马来打个比方。是公马,还是母马,是黑马,还是黄马,都不是目标,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用笔、结字都只是措施、工具,创作出一幅幅视觉盛宴才是最终归宿。
民国时期的李叔同先生,曾经提出过评价书法作品的一个标准:章法占50分;字占35分;墨色占5分;印章占10分。这一标准在目前看来,其时代局限性已经很明显。
在毛笔字基本退出实用,书法进入纯视觉艺术时代的今天,我总结出了我个人的书法艺术品评价标准:章法占60分;笔法占15分;字法占15分;墨法占10分。此处的章法是指观者站在能够对作品全貌一目了然地位置,把整幅作品当做一幅画或者一个字来对待,如果从大局观看,整体感觉非常美,就能得60分,就已经及格了。就如同一支队伍,全队队员团结齐心,就一定不容小觑,就已经堪称是一支队伍了,至于战斗力的强弱,再往下看。笔法指中锋用笔水平的高低,在各种丰富笔势变幻中,始终能够保持中锋不变则得15分,侧锋则得0分。字法指碑帖传承和字理积淀,有由、得当则得15分,无由、生搬硬套则得0分。墨法指驾驭水性、墨性、纸性的能力,以及对环境湿度、温度的关照,甚至对自身呼吸的掌控,这些功夫,关乎最后10分,得失在毫厘之间,颇为难得。
如此看来,既使谁笔法、字法、墨法都很优秀,若章法不力,仍然是不及格。因为没有章法,作品就没有灵魂,就是一群散兵游勇。
章法,这个占据了60分的宝贝,从哪里获取呢?从节奏律动中来。因为节奏律动是调和阴阳、生化矛盾的法则、规律。
混沌派生出阴阳,阴阳派生出四象,四象派生出八卦……,这是大自然的节奏律动。那么,书法创作的节奏律动和音乐的节拍是不是异曲同工呢?请看下图:
|
|
|
|
|
|
|
|
|
|
|
|
|
|
这个图只是一个暗示,给黑暗中的实践摸索提供一丝光亮而已。
附:笔者对比说明作品两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