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书法家刘茂青——根深叶茂树长青

海峡品牌杂志之军旅天地特稿             

             军旅书法家刘茂青——根深叶茂树长青

            文/邱胜斌  图/金秋

6月23日,漳州市百名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女排腾飞馆举行,笔者驱车前往观展并采访漳州军分区政委、漳州市委常委刘茂青大校。战友重逢,分外高兴。得知刘政委书法精进、硕果累累、屡屡获奖,已成为驻闽陆海空部队官兵中屈指可数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且担任漳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宁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笔者钦佩之余,连夜赋诗一首:

金戈铁马翰墨情,

        亦文亦武笔耕勤。

        文昌为模羲之韵,

        习古通今屡创新。

        北人南相闽海风,

        南相北骨泰山魂。

        爱兵亲民植沃土,

        根深叶茂树长青。

有道是数十年磨一剑,其中甘苦寸心知。也许拙诗写到了战友心灵深处,刘政委回微信说“看了战友为我写的诗,感动得想哭……”

  亦文亦武笔耕勤

    大凡习书练武之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茂青少时求学年间,受山东祖籍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便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家境贫寒,书写材料来之不易,他学书法比起别人来更不容易、也更加勤奋。笔墨纸砚不够,他就用毛笔蘸上水在报纸上练字。初中高中阶段,他更加自觉地加紧练习,经常爱不释手。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1976年,茂青应征入伍。火热的军营生活使他的才华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一手握枪杆子,一手握笔杆子,朋友们调侃说从此我拥有了革命的‘二杆子’”:茂青笑道。从军三十多年来,茂青先后在数十个岗位任过职,无论是在基层营连,还是师团主官的位置上;无论部队驻地高山、海岛,还是都市、田园,他始终坚持笔墨相伴,工作之余勤学苦练书法技艺。他到漳州工作后,充分利用在军队和参加市委工作两个平台努力弘扬书法国粹。他把宿舍的杂物间改造成了书房,经常练字到深夜;办公室窗台成了他的案台,一有空就挥上几笔。

    茂青说:“我从八十年代到现在,完整的电视剧没有看过一部,经常利用晚上十点钟以后、中午休息半个小时写书法。特别是星期六星期天,对我来说很珍贵,我都把手机关掉,排除干扰。利用点点滴滴时间见缝插针学,包括我乘飞机坐火车,哪怕一个小时也看字帖。乘务员过来问我,说你这个同志怎么回事,这么几个字看那么久看不清楚啊,我说这是字帖呢,空姐也感到很好笑。”

    从一名士兵到正师职主要领导,茂青借笔墨精神抒发军旅情怀,把自己在部队丰富的军旅经历和耿直的个性特点行云流水般地运用到书法当中。读他的书法作品,可以领略到他凛然大气的军人之美。中书协理事沈一丹说:“不管是在地方还是在部队,刘政委的业余时间都能用在这种学习上,他对书法的执着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他太刻苦了,对书法不仅仅是热爱,而且是酷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习古通今屡创新

在茂青把杂物间改造成的书房里,墙上挂着毛主席画像,案头摆放着王羲之塑像,一支如椽巨笔显出与众不同的气势。

    茂青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毛主席老人家,毛主席是书法大家也是伟大领袖,我对他的诗词特别钟爱。比如《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这首诗就是晚上完成的,我在上中学时就会背这首诗,所以一气呵成,写完心情特别好。

三十多年来,茂青临池不辍,以唐宋筑基,上窥魏晋、秦汉,下及明清,关注当代艺术发展的倾向,于诸体皆有涉猎,他的作品以行书、草书创作最为引人注目,这和他是一个军人的职业特点紧密相连。

读茂青的书法作品,尺寸规格不一,字体种类多样,学今仿古,或碑或帖,善于博采众长。茂青说:“习字如练武,态度反映其修养程度,练武、习字都得态度端正。”借笔墨精神,用笔墨抒情怀,他把自己在部队的丰富经历和个性特点行云流水般地运用到书法中,从一幅幅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凛然大气,极富军人气度。
    在茂青眼里,多姿多彩的军营生活就像一幅幅变化多端的书法艺术,他从书法艺术中悟出了带兵之道,认为书法中的张弛有度和部队管理是融会贯通的,字的一笔一画犹如部队的一兵一卒,一幅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就像是一场实战的排兵布阵,有时疏可跑马,有时密不透风,每一个字的横竖撇捺、宽窄肥瘦,每一幅字的间距落款,都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体现着一个人的气质。茂青说,作为军人,只有爱军精武,爱岗敬业,养浩然之气,积渊博之才,书法作品才能展现出军人之精气神,才能创作出新时代的军旅书法精品。

    对于写字,茂青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一个字就像一个人,要有筋骨、有血肉。没有筋骨,字就会缺乏生气;没有血肉,字就不生动。他的书法作品善于布局,富于变化,屡屡出奇;作品风格气魄宏大,刚健雄浑,笔力得当,大有“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

    中书协理事、福建省书协副主席、秘书长柯云翰说,刘茂青以业余时间研习书法,但已经达到了可与专业书法家同台竞技、互相媲美的境界。他写得不疾不历,从容优雅,书法的魅力在他笔端流淌得很自然、很到位。他的书法风格既体现山东人、军人对正大气象的书写,同时表现了南方温润内敛秀气的表达方法,有北人南相、南相北骨的特点。83岁高龄的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谢学文认为刘茂青的书法“气韵生动、笔墨苍劲”。中书协顾问李锋、副主席赵长青、理事陈奋武、张旭光、孙晓云、沈一丹等书界名家均对刘茂青的书法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根深叶茂树长青

    “北方是我常常仰望思念的故乡,南方是我赤胆忠心守卫祖国母亲的疆场。多少年来我常用书法述说心中的秘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始终在我耳边飞扬……”茂青的这首诗,透露出他的书法植根南方北方、军队地方的生活沃土,又有着丰富激扬的情感世界的秘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茂青在书法感言中说,我一直在部队基层,处在带兵一线,常以书法与官兵交朋友,每年老兵退伍、战友转业离队之际,我就赠字一幅,聊表战友深情。
  茂青还有一个很大的贡献,他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推广和普及,他把书法艺术从书斋拉向火热的生活,从农村,到学校,到工厂,我们经常会见到茂青的作品在基层展示。

2013年国庆期间,应东山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刘茂青“谷文昌精神在东山书法展”在东山县文博中心展出。他把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谷文昌一心一意为人民的精神融入到楷书、隶书、草书、章草、大篆五种字体中,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优秀品格。展出七天期间,来参观的当地干部群众、学生、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课堂。

茂青创作书法作品也经常喜欢用自作诗文。在他工作过的地方,反映政治安定、经济发展、部队训练、文化繁荣、人文荟萃的诗词短文都成为他创作的首选,这正是他对部队生活、工作、做学问热爱的本真流露。只要接触到他的生活空间,这种感觉尤为强烈,无论家里、办公室、车上还是其他场所,总让人感觉到茂青的气场有股雄浑之气和斯文之气。他说,漳州是一块红色土地,又是一块历史文化沃土,我要好好研究漳州革命精神、谷文昌创业精神、龙江大局精神、中国女排拼搏精神、漳州110服务精神,不断让书法为部队和国防建设服务,为部队的全面发展和创建活力漳州、幸福漳州不断加力鼓劲。

几十年来,茂青的作品在数十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展登,书法作品被多家网络转载,多次在中央、省、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专题介绍其艺术成果,先后出版个人书法作品集三册,并多次应邀赴东南亚和欧洲等多个国家、地区交流展示,2014年4月作品应邀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家、省、市书协主办的各种书法比赛中屡屡获奖。

植根于生活的沃土,激荡着创作的豪情,我们相信,茂青的书法艺术之树,一定能根深叶茂,四季长青……

相关链接:

刘茂青书法作品主要参展与获奖情况:

1、盛世中华“长通杯”全国书画大赛成人组软笔、硬笔一等奖;

2、2006年“任伯年杯”全国书画赛一等奖;

3、中国书画名家北京邀请赛一等奖;

4、纪念颜真卿逝世122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5、第二届“盛世中华杯”中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金奖;

6、庆祝建国55周年全国书法银奖;

7、“双馨杯”全国中老年诗书画作品大赛银奖;

8、庆祝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银奖;

9、“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大赛银奖;

10、“和谐中国”全国书画新秀大赛优秀奖;

11、第二届欧阳询奖全国书法大赛银奖;

12、第五届全军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13、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14、纪念建党90周年全军书法优秀作品。

 

……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