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春华秋实之语,铸中华国粹之魂

    编者按:刘茂青出生于“中国书法名山云峰山”所在地山东莱州市,现福建某部任职,大校军衔。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宁德市书法协会名誉主席、福建省漳州市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多次在全国、全军、省、市书协主办的各种书法赛中获奖,并多次在全国各种书法专业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刊出和专题介绍,其作品应邀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并赴欧洲、东南亚交流展览。先后出版个人书法作品集三册,并在多地组织书协笔会活动和应邀举办个人书法展。

 

书春华秋实之语,铸中华国粹之魂

                    ——访军旅书法家刘茂青

记者 肖 雅

 

初见茂青先生,先闻着他的书香气,才见着他那硬朗的身姿,走近了,他军人的豪爽之气迎面袭来。如果你以为军人总是严肃的,没人情味的,那你认识了茂青先生,这些刻板印象便会随风而逝。炯炯有神的双眼,有力的臂膀,茂青先生有着北方人的身板,心里却藏着南方人水灵般的细腻。他爽朗,乐观,又健谈,说起军队建设,他很严谨,谈起书法写作,他很温柔,娓娓道来,像谈起自己老朋友一样。做军人,他是个有智谋又体贴战士的首长;做书法家,他是潜心好学、用毛笔书写心中秘密的文人。“军旅书法家”这一定义,恰巧贴合了他的多彩人生。

 

    常追翰墨人脱俗 

茂青先生祖籍山东莱州市,自幼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初高中阶段就加紧练习书法,从未间断过。“热爱是最大的动力”,他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不懈怠。”从戎30余载,茂青先生先后在数十个岗位上任过职,远离北方故土,在南方扎根,成家立业。中国书协理事、福建省书协副主席评价茂青先生是“北人南相”“南相北骨”,“他是北方人,但字比较隽永,像南方人一样细腻,但在骨子里却有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军人气质。”这是多年军旅生涯带给他的铮铮铁骨,也是南方秀水养育出的独特气韵,不论是刚硬侠风还是柔情似水,都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文化有着改造人,塑造人的作用,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国粹之精华,更能锻炼人的心性和境界。古人有云“常追翰墨人脱俗”,熏陶在书卷墨水气味里的茂青先生如此评价自己:一个有特点的军人。正如书法中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布局一样,茂青先生在一撇一捺的书写里,在日日夜夜对国粹之魂的精神追求里,他感悟出独特的带兵之道:“草书是书法中最美的是带着镣铐跳舞,形散神不散,带兵也一样,一张一弛,节奏很重要,该紧张的时候要抓紧,该松的时候就要放松。”

在茂青先生看来,要建设先进文化军队,做到文武兼备,首先要从首长讲话做出改变:长话变短话,空话变实话,要有感染力,亲和力和战斗力,不讲没意思的话,只讲不会被遗忘的话。而谈起企业文化,茂青先生也有着自己的见解:“没有文化,企业很难生存,奢侈品卖得不只是包装,而是它品牌里所蕴含的文化,是品味、珍贵、底蕴的象征。”不论是军队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在茂青先生眼里,都是人生的享受,按他自己话来说:“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享受。”

    情到痴处始为真

看茂青先生挥毫,是一种超然的享受。

写作时,他双唇紧闭,眉头微皱,双目直视笔尖,左手轻按纸上,右手紧握笔杆,青筋暴起,手腕苍穹有力,大臂带着小臂随字飞舞,一时间竟让人忘了时间的存在,孰不知是书法练就了他的心性,还是他的骨气塑造了这气神兼备的字。那笔尖轻触纸上,行云流水,跌宕起伏,有着淋漓尽致般痛快。一撇,轻柔婉转,一捺,大气滂沱,一点,气韵飞动,尽刚柔并济之大气。纵观纸砚之上,厚重处,泼墨积水,豪情满溢,不疾不徐,有种肆意宣泄任笔挥洒的美感。淡雅处,枯笔飞白,线条奇崛,从容优雅,诗意禅意无穷,极具正大气象之感。结构巧中有拙,拙中藏巧,耐人品味。墨迹未干,大作已成,他似有众人皆醉我独醒般清爽,又有酣畅淋漓的痛快感。观作者,无不叹服。

茂青先生一向崇尚“无意”,笔随心走,心随意走,强调追求幸福过程中的享受,结果已不重要。书法给他带来的思考、文化和精神上的追逐,都让他幸福,让他快乐。在随意挥洒的过程里寻求幸福,在书墨飘香的隽永里享受惬意,夫复何求?

    在这个不大的书房里,大大小小的毛笔挂在墙上,有写对联用的,有写中堂用的,有写小楷用的,有写章草用的……琳琅满目,错落有致;书房的地上、墙上、桌上、甚至窗户上,都是茂青先生的笔迹,《九章怀沙》《千字文》《黄鹤楼记》《兰亭集序》……应接不暇,溢气坌涌。墨汁与清水交融的味道,宣纸铺开木屑飞舞的味道,汗水滴在军装上的味道,交织于一起,便是茂青先生追求幸福的味道。

茂青先生常言“生活要有质量,质量要有兴奋点。”书法自然是他的兴奋点,可平时工作忙碌,节奏紧张,他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练字,这一练就练到了半夜。在某军分区大院里,要找刘政委,只要看看书房的灯还亮不亮,就知道政委睡了没有。在他眼里,书法像个中性友人,脾气中庸,在大场面上有着阳刚之气,在诉说柔情之时,又有着小女子般婀娜灵气,内涵丰富,千变万幻,富有理性、良好的修养、气度。写书法就是在跟这位熟悉的友人述说着心中的秘密,越说越起劲,越说越痛快,他是陪伴茂青先生走过半辈子的诚挚朋友,总能在他浮躁之时给予帮助,在困顿之时赐予力量。

茂青先生的真、行、隶、草、篆诸体中,最能表现性情的当首推行书和草书。他认为,一个字就像一个人,要有筋骨,要有血肉,没有筋骨字就会缺乏力度,没有血肉字就没有生气。他爱书法,爱到狂,爱到痴。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沈一丹女士用“情到痴处才是真”来形容他的痴狂,可见他笔风扬盖头,翰墨聚气神的风采。

 

人生得意须尽欢

多少年来对书法的痴狂,塑造了今天的茂青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奖杯奖状不胜枚举,声名远扬,求字者纷至沓来。可在他眼里,他首先是军人,其次是书匠,还不到书法“家”的程度。荣誉就是个生活的记录,像老师批改作业后的评语一样,推动着他在研习翰墨道路上继续前进。“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茂青先生希望能够用书法与人交流,哪怕是不认识的人,也能传递那份深邃的文化情谊。

军旅生活是茂青先生滋养内心的养分,是他挥毫泼墨的土壤。军营里的生活,战友情,将士情固然深刻,但父母情,家乡情也是茂青先生永难忘怀的情感。去年中秋节,他与战友们聚餐,谈起家乡,谈起父母,他思绪万千,感慨颇多,书《茂青中秋夜岁月感怀》一文,感动众人:

高中毕业参军来到南方,
   
是我少年时的一个向往。
   
自此养育我亲爱的北方,
   
便成了我常常仰望、思恋的地方。     

我经常看到南方的荔枝,
   
也常常思恋北方的高粱。
   
我虽然长年看到南方四季花开,
   
也每每留恋北方乡土沁人的芳香。     

   
小时候在家听惯了母亲呵护的教诲,
   
现带兵的我也喜欢战士们“一二三四”的铿锵。
   
多少次骄傲地昂听部队炮声轰隆隆的震撼,
   
有时还真想听儿时父辈马鞭甩出的粗犷。


   多少次在这个没有寒冷的南方城市奔走,
  
我也想在下雪的时候回一趟可爱的故乡。
  
亲手抚摸那生我养我的三间小草房,
  
亲眼看一看童年嬉闹的操场老模样。     

  
我的家现安在南方,
  
北方却住着我的爹娘。
  
我也曾千呼万唤地梦回北方,
  
可再也回不到几十年前入伍出发的那个晚上。     

  
我有时好像一只回家的季鸟,
  
既想栖息南方也栖息北方。
  
心如风筝般地系着思念和期盼,
  
也系着我爱父母爱故乡的憧憬梦想。     

  
我设想也许我的后代,
  
会像当年我来南方一样,
  
毅然决然地回北方去闯荡,
  
也为故乡的壮美奋斗增光。     

  
尽管我有军人职业的自信,
  
无羁的思念仍使我神采荡漾。
  
尽管多少年来我常用书法述说心中的秘密,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始终在我耳边飞扬。     

  
北方有我 童年难忘的土炕,
  
南方却是我赤胆忠心守卫祖国母亲的疆场。
 
“父亲的背影”已化作军人保疆卫国的山水,
 
“母亲的吻爱”已化作军人保疆卫国的热血衷肠。    


    现在熟悉的南方有我健壮的身影,
  
亲切而遥远的北方留有我成长的梦香。
  
南方北方都是祖国母亲博大可爱的胸怀,
  
永远是我孜孜不倦奋斗保卫的精神天堂!

“我是边流泪边写的这首诗。”茂青先生眼角里仍充盈着泪水,“书法是我思乡寄情的载体。”可以想见,茂青先生在思乡的炙热情怀里度过了多少个日与夜,又在多少个年复一年的军旅生活里深藏心中的情感。浓浓的乡情,深深的思念,任何语言在情感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生活给了我们前行的勇气,也给了我们回不到过去的伤感。这诗,这字,这情,无需赘言。

艺术是生活的镜子,是情感的传递。书法正是如此,用茂青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书法是人精神的心电图,是人思维跳跃的记录,是一种无声的音乐。”

茂青先生说他愿一生追随,永不停歇。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