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
这本是个大事,大到联想到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可是至于学书法的普通人,再大也许只能略大于“传统”与“创新”的争执;“道法自然”的理解;“精气神”的歧义;仍至点、画与线条的战争,天篇巨幅与蝇头小楷的气场的神辩-----某某子曰:越是高难的书法,越是少得人懂;凡眼难凿,才是皇帝配着的盛衣----故历来创新有章,师法可度,墨缘善结也!等等----
有些书法论坛的版主说:论书法的人不应遑谈书法以外的事----把社会上什么反腐斗狠,改革政章的事情搬来泛谈,有违写字人应少问政治的“操守”,轻则警告,重则封号!这本是“五四”之前的老生常谈,堂皇潜置于现代,多少有些意味复古的味道,也许,在一些大师看来,这就是常人久违的传统了,谁说现代流行只顾创新呢?传统的时候被有意无意忽略罢了!至于规范的律条除了写在每版的上头,还有专人的帖条,写在最明显位置,以示严厉。可见读书人的清界之严似乎将偶尔的空谈国事推向“叛祖投敌”的地步!所以老夫子式的悟道似乎真当写字人为一味苦练(魔鬼国展训练),一味“创新”(学评委新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练评委书的学儒了。
中国书法其实是国学里最正统的东西,历来以传统和创新为两羽,比翼双飞。近来由于各行各业迫于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诉求,有引导者便藉书法现代实用退化的借口,将传统书法的“笔画”,从归类为西洋绘画的“线条”入手,准备插上西洋绘画艺术之翅膀,飞出中国,走向世界!这个表面一看似乎是好心的动机,但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因为“飞出去”纵然似乎容易,但是要飞回来时却很难了。因为那样的书法可能洋人欣赏,但可能已经不是“中国书法”,料是难以归宗了----
关乎书法艺术的文艺批评的现状,其实就是“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事实。
将批评做成自我表扬其实是需要环境的。六七十年前所倡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到今天的逐步异化,全成了“黄婆卖瓜”的年代。“黄婆卖瓜”——说明没有标准,或则标准只可藏在心里----这个倒好,可以凭心。但是再来个背地里的“规范”,或者“抬举”,或者“封杀”,这就有点暴戾强奸了。
今天的习主席,做了一次特别的事情,讲了一些一般人(包括文艺工作者)想讲但可能不敢讲的话——主席都讲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讲呢?----
除了斗胆讲,还真应该感叹“牛眼不识泰山”。
纵然有人敢讲,但不一定就有人敢真做;而且那当然还要看是或真假“大丈夫”!
习总的作风,除了有超前的震撼之外,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十足备好断腕之豪气的好壮士!把平时普通人想讲却不敢讲的都讲了,或许意即也是想把过去有人不想做,不敢做,不愿做的都做起来。这是需要怎样的直面世界仍至直面人生之勇气啊!!
社会就是一个机械化样儿的系统工程!谁都知道,人与机器是不同的;机器在执行指令的时候除了一些程序消耗外几乎可以是不折不扣的;但人却怀有私心,而且不一定不偏不正(医学里说人心是偏左的),有时又习惯于本位思考的桎梏,更有歪嘴和尚念错经的例子------也许这个世界上最难统一的就是人心思想,所以就有一样白饭养百样人的传说。
这个文艺座谈会有“破天荒”的味道。或许真能让多少准备出国的国人打消运走高飞的念头——让犹豫不决者顿醒;让迷茫之心清澈;让徘徊的灵魂伫足----也也许让绝大多数人已经看到不远的希望!因为文艺就是将来国人的风貌,是巨人的脑袋;是力者的肌肉;是强者的风度;是善者的仁心;是民族的缩影!
希望写字的书法人,特别是国展的评委及领导,请有空学习学习总书记的讲话,也学习学习总书记的为人。做有道德,有胸怀,有魄力的领导,不要只是环顾着地盘,无视现实上猪狗可以乱钻的漏洞,冷面国家改革大潮的涌动,动不动就只是加强总结,把什么“艺术至上”、“科学民主”等帽子大胆扣在头上。看看旁边人们的改革,看看大考改革的不遗余力,你这个还残留着封建科举晋考意识的老处男儿,你不害臊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