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腹 有 诗 书 气 自 华

 

腹 有 诗 书 气 自 华

——浅谈罗益群书法作品的“三气”        

李招培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都会说这是对某个人的评价。是的,这既是我对罗益群先生所具有的学养和风范的评价,更是对他深具内涵的书法的评价。先贤早就说过“字如其人”的话,只是在益群身上体现得更统一、更精彩罢了。

业内专家谓罗益群书法既有颜真卿的浑厚、王羲之的秀逸、米南宫的风雅,且另辟蹊径,自具面目。这一评价虽高,然而对各大家书体都下过苦功并熔于一炉的益群书法,只要略加品味,便觉中肯。而我想说的是,兼具书法家、诗人和画家的益群书法中体现出来三气,即正气、大气、书卷气,三气相连,神凝于气,气溢异香。

益群书法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正气凛然。君不见明清时期书风的秀美与柔弱,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从真实自然成为政治雕饰的历史轨迹。虽然一百年前康有为倡导学碑,是对那种柔弱书风的一声断喝和一剂猛药,但那种“病态美”的丝丝印痕仍在。三十年戎马生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益群就不一样了。他作书时俨然一位大将,如排兵布阵,布局气势雄浑,字字错落有致,笔划不偏不倚,雄健有力。因其作品已经形成一种极为鲜明的个人风格,使人读之肃然起敬。这就是好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感动人,催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益群书法作品给人第二个感觉是大气。艺术创作应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境界。看得出来,益群在进行书法创作时一定心无旁骛。书法大家曹宝麟教授曾集古联赠益群:“不如意事常八九,堪系心人只二三”(见曹教授大作《剑胆琴心》)。生逢盛世的益群无论是边疆守土,还是砚田耕耘,都如鱼得水,都干出一番成绩,也就总是春风拂面,心平如镜。益群自撰的行书对联:“昔日金戈铁马,今朝翰墨丹青”,大气雄健,跃然纸上,具有那种天地人和的大气象,正本大道与天地通流的大化境界。这种境界,在益群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无论是尺幅扇面,还是盈丈巨作,那种发千钧之力,击云天之势,都无一例外地冲出了作品的边框,给人以震撼。行书作品《桂西轶事》,让同是军旅出身的我不能自已,至今仍觉军旗猎猎、军号嘹亮、刀剑出鞘,有力拔山兮气盖势之感。益群没有辜负戎马倥偬三十载的辛劳,也没有挥霍那咸中带涩的汗水,这大气是锤炼出来的。这正是:经历就是力量,经历就是财富!

益群书法作品给人的第三印象,是最堪赞赏的那无处不显、浓郁芬芳的书卷气。书法的奇妙之处,就是能用简单的笔画线条,体现丰富的感情世界。因为,艺术从来就没有千篇一律的刻板,而是美的运动。益群书法作品笔画如流动的旋律,飘逸生神,灵动含情,儒雅而高贵,恰如玉露春风,尽抒自然之美。去年底入选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览的小行草《笔墨春秋》,就是典型的代表。

由于益群书法作品饱含了书卷气,使得作品中的正气、大气内敛而不骄躁,反而使人读之有宁静中却飘然欲仙的感觉。草书《兰亭序》,观之如行云流水,意畅神达,痛快淋漓。它所体现出来的那种音乐的神韵和诗歌的节律,既能听得到,也能看得见。这种发挥暗示功能而呈现出来的美学意蕴,令人久久回味,给人种种启迪。

书法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书法的内涵无不体现作者的文化内涵。拜炮火熏陶之赐予,益群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文化的重要。他浸淫于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一刻不停地吸吮着先贤留下的文化乳汁。由此而使作品自内而外洋溢出来的文化气息,是一种艺术格调。格调是动情见性见神的东西,是艺术大道的暗示。

经历丰富的益群,因工作的关系,过去有机会接触中央有关领导和各类要员,但他很谦逊,从不在别人面前显示和卖弄。许多时候,他总是以他儒雅的、富有魅力的品行感动人,用书法这种“语言”抒发壮志豪情。

谨祝益群书法作品更上一层楼,日益精进誉冠群芳!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