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中年人,就是我厂艺协秘书长、广州自学成才者张德龙。
张德龙,生于一九四六年,四岁丧父,家徒四壁,赖乃母微薄的工资收入艰难度日辗转到了七岁,张德龙进入宝盛沙地小学读书,在学校里,他特别喜欢学毛笔字。每当年关岁晚,他放学后总是长久地伫立在写春联的老伯档前,贪婪地欣赏书法,有时还主动帮老伯压纸,磨墨,故也就不时得到老伯的指点。每有所得,他就刻意描摹。由于家境困难,他最初练字的办法只靠空描沙划,屡被迷信的外婆骂他“发神经病”。进入市十二中读中学之后,张德龙更加酷爱书法艺术。他经常流连某书法班的门前,企望得到老师的指点。由于没有钱交学费,他只好买帖自学。先学柳公权的《玄秘塔》,前后三年,练字常到深夜。夏夜闷热,蚊奇痒全然不觉,以至双脚被蚊子叮咬得又红又肿,至今仍留下斑驳的痕迹。
经过三年习柳公权后,张德龙又转学欧阳询、王献之、赵孟頫、文征明诸家的碑帖。这时,他悟出了最好的书法老师是碑帖,临摹碑帖能使自己扎下坚实的书法根基,走上正道而不致误入歧途。同时,他又逐渐由喜欢柳、欧体的风骨,再追求王、赵、文体的线条流畅和多变。
初中毕业后,张德龙进入本厂三抄车间当学徒,八小时之外,他仍孜孜不倦地对书法艺术进行探索,二十多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不但每日研磨挥毫,而且认真钻研各家书法理论,立志“百家悟透立一家”。他以“求真逸”三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按照他的解释:“求真”是追求真才实学,有了真才实学,才能挥洒自如,弘扬飘逸。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德龙的书法艺术日臻成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在厂内名气大噪;在厂外也崭露头角。西安、吉林、大连、长春、昆明以及江门、市桥,大良等城镇都展出过他的作品,受到行家们的一致好评。我省著名书法家欧广勇在看了张德龙的书法作品之后,热情地称赞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书法家”。
原来鲜为人知的张德龙,登门索书的人多起来了。不但酒家、商店请他写招牌,连市文化公园、鲁迅博物馆都向他征集展览的作品。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他应“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午书法家作品展览会”涵约,以行书书写陈毅的“磨刀浮云中蔽日,严冬过尽绽春雷”的条幅送去展览,在高手如林的中外书法名流中光荣入选,这是对自学成才的张德龙的书法造诣一次严峻的考验和充分的肯定。
张德龙苦学书法既不是为了消遣,也不是为了“捞外快”。他的目的是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遗产,并把练就的才华服务本厂、服务社会。
无私地把知识奉献给下一代,是张德龙成才之后所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从一九八三年起,他先后受聘为本厂技工学校、子弟学校、工会宣传员培训班以及市一宫、华侨小学、清泉街小学书法班的书法老师。他的讲课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对学龄前儿童尤其做到谆谆善诱,耳提面命。一节课下来,他每每筋疲力竭、声音嘶哑。同时,他又自编自印教材和字体,故教学效果显著,成绩斐然。在他教过的学生中,就有严劲文等三位少年儿童荣美国和日本作书法艺术的交流。另有许多小朋友的书法作品获区、学校和街道书法比赛的奖赏,许多家长都为张德龙诲人不倦的精神所感动,拖儿带女登门求教者大不乏人,有些甚至是从江村慕名远道前来求师学艺的。
在培育书法幼苗的工作上,张德龙委实做到呕心沥血、不知疲倦。近年来,他又担负省书法协会少儿书画班(共四个班)的负责人,至目前为止,被他传授过书法艺术的儿童、少年、青年已不下八百人,由于他热心执教和办学,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八年连续三年被市文化局、市成人教育局评为全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工作者。
从一九八六年起,张德龙担任本厂俱乐部负责人之后,对开展职工文体活动不遗余力。每年,他都亲自筹措职工书画摄影展览、中秋赏月晚会、菊花展览、每年一系列体育比赛以及义务代写春联等雅俗共赏的活动,受到全厂职工的好评。
一九八二年,他与厂内文学艺术爱好者共同组织了文学艺术协会,把有文学、书法、美术、摄影、盆景制作、集邮等癖好的职工汇聚一起,既可以怡情冶性,又壮大了厂的宣传队伍。
张德龙除书法之外,还工于石刻、木雕及园林设计。近年,他与另一位工会干部合作,先后为厂设计了具有苏州园林特色的憩园,七八个古色古香的拱门、厂正门内俱乐部门外的鱼池假山,为本厂绿化美化付出了心血。可贵的是,他和那位工会干部对厂发给他们的设计费分文不受,悉数用作发展本厂文学艺术的基金。
一九八七年,张德龙的书法造诣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省分会的传承,正式被接纳为该会的会员,并被广州市总工会评为全市自学成才者。
现在,张德龙在积极搞好本职工作之外,还担任了由他发起成立、有二十多间工厂企业的职工企业的职工参加的江南职工诗书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担任江南书画篆刻学会副会长,还参与了筹建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工作。
一个只读过初中的普通工人,凭他那执着的追求、顽强的毅力,竟能挤身到省书法界的行列,这事例对我们每个立志自学成才的人无疑是很有益的启迪和很有力鼓舞。
“学无止境”,在一片赞誉声中,张德龙并没有沉醉,他说:“艺术是无止境的,我还要努力,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虽然他现在的书法已经达到一定的造诣,但他并没满足。张德龙从前几年开始又在书法方面钻研。他尝试取法北碑的雄奇、唐代李北海的猗侧反正,融入赵孟頫秀美的书体中,冀得摸索出一条创新的路。
黎寿昌
1988-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