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国之瑰宝
刘绪春
草书是中国古代汉字书写的一种书体,有章草、今草之分。人们通常把带有隶书笔法称为“章草”;把后来带有楷书笔法的草书称为“今草”。“今草”写得狂放一些就是“狂草”或称为“大草”。
草书早在秦汉时期即已产生,《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在汉字书写中,草书以简驭繁.笔法多变而著称。清代宋曹在《书法约言》论草书中这样赞誉:“如人坐立、行立奔趋、揖让、歌舞、醉狂、颠伏,各尽意态,方为有得”。草书运动感很强,书写时经常减少笔画,上下字之间多纠连,字与字之间要求上下呼应.气脉贯通。草书的动态、动感、神韵主要从点画中来,其点画经常表现为短促、急速、或大幅度拖长。草书的点画在“使转”中得到运用,“使转”也成为草书形质的主要特征。
草书便于抒情,个人的情感起伏变化可以表现在上下翻腾、跌宕起伏的点画当中,这就给书法家施展个人才华,表现艺术个性,发挥艺术想象能力,创造了自由展现的空间。
草书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难以捉摸的精深学问。草书给人一种亲切、喜悦、开心的感觉,它塑造了绚丽多姿、气度豪放的笔法。其章法、笔法、体态、意境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正如著名书法家孙过庭所述:“草书要对各种书体的笔法无所不悟,则是表现力丰富的奥秘。”
当今,草书的艺术性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实用性,草书被誉为书法艺术的巅峰和王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