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毛笔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学习毛笔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玉奎

 

中国书法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自然的灵性、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人们在学习欣赏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因此,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毛笔书法这门传统的艺术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尊崇和喜爱,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拿起毛笔尝试着写上几笔。

书法作为中华名族的独特艺术形式,自古以来,成千上万的人为此奋斗一生。可当谈到系统地学习书法时,不少人却皱起了眉头,常被社会上流传的诸多源于学习书法的说法所吓倒,使学习受到严重的干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研习书法的经历,浅谈一下学习毛笔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飨读者。

唐代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不朽之作《书谱》中把学书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古往今来的书法实践证明,这是一切书法爱好者达到成功境界的必经之路。孙过庭的“三段论”对于今天学习书法仍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初学者切忌好高骛远,法度全无,自称“独创一体”,应枕经籍书,虚心临帖,夯实基础。对于基本功已经很好的人,切忌夜郎自大,孤芳自赏,大兴狂怪险绝之风,应在尊重法度和美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已达“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之境。

有人说:学习书法需要几十年的苦功。

这种说法一是不确切,二是影响不好。所谓不确切,是指练成书法时间有长有短。学写书法固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点滴的积累,但不是单纯用年来计算的。有很多的朋友写了几十年的毛笔字却总也不见进步,然而有些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会有很大进步。这与练习书法的方式方法和自身的悟性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所谓影响不好,是因为练习书法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情绪,觉得反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慢慢来吧,这样就放松了学习。其实,如果调整一下学习方法,认真用心的研习,定会渐入佳境。

有人说:学书法是要有天分的。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其所谓的天分是指人对写书法的悟性而言的,但该说法会让未开始练习书法的人丧失信心,望而却步;亦会让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进步不大的人认为是没有才分、天生不是写书法的“材料”而放弃学习。其实若仔细算一下一个学书法30年的人,他所做的努力、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同道们便可悟出一些道理。30年,若以每天学习2个小时计算,就是21900小时;再按每天练习8小时计算,也就是专门持续学习7年多的时间。试想,再笨的人用心花费7年多的时间从事一项工作是不难的,也是不会停滞不前的。当然,花费时间是一方面,用心和得法亦很重要。可以说,不得法练习几十年也没用,得法加刻苦研习才会天天进步。

也有人说,写字是入帖难,出帖也难。

这个问题在学书的过程中,属“后面的问题”。学习就是学习别人的东西,而不是学自己,入帖要无我,帖为师,出帖即创作,要集入帖时众家之长。还没完成入帖,就想出帖是不利于学习的。写的神似了,积累别人的东西多了,自己的风格也就出来了。不要忙着出帖去创作,练到一定程度,出帖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那么怎样学习书法才算得法呢?

笔者认为学习书法首先要拜个老师。田英章先生在《九成宫笔法讲座》中说过:“首先要拜个明师”。这里的“明”不是名人的“名”,而是明白的“明”,即找个明白的人做老师。明师会根据练习者的具体情况,因人施教,做出较长远的计划,按目标分步骤的去教导学习,往往有较好的效果。

其次是选好字帖。练习书法不要乱写,要选定一个贴或一种字体,选帖以古代欧柳颜赵四大家贴均可。

再者是做好临帖。要认真临帖,先追求形似,再达到神似。要先从楷书入手,因为楷书可以规范你的结构和笔画。建议从颜体和柳体练起,欧体和赵体有一定难度。练上三四个月可以加练点行书,比如练王羲之的《兰亭序》。有人认为初学书法不一定先从楷书练起,可以先写行或草书。我不认同这样说法。练习楷书是学规范严整的规矩,掌握汉字的间架和结构的,没有规矩直接求灵动,首先是失去了根本的原形,失去了创新的依据。一旦把手写滑了,再求规整则为难事。

还有就是读帖临习时要做到无我,即甘于做帖的“奴隶”,一个字一个字的练,一笔一画地琢磨。要看一个字,仔细看,哪个笔画在哪个位置,一眼看准这个字,用心去分析字的结构和笔画比例,看完后先照着帖子写一遍,照猫画虎,比葫芦画瓢。然后合住帖子想一想这个字,再写一遍,继而对照,找出缺点和不足,再练再临再对照。在这样反复的研习中,你就会感到与古人距离愈来愈近,悟出的东西也会不断增多,逐步达到由形似到神似的目标。切记不要不单个对照而通篇或整页的临,这样只会重复自己的错误,不利于坏习惯的改进。要把学到的字随时用到实践中去,学一个用一个,把运用当做练习,不要临帖时按部就班,离帖后又按自己的老方法去写,这样就会延长学习过程。如时时刻刻都想着新知识新方法,会更有利于吐故纳新,这样慢慢就会有感觉,写字一有感觉就势如破竹、通会而达、自然天成了,书艺便会与日俱增,渐次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日晚

于三立堂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