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名师们异口同声强调要临帖

 

为何名师们异口同声强调要临帖

          ——醉猪斋主人谈贴中之理与耳中之理

学书者,一旦有幸与名师接触,那怕只是片刻功夫,也总是要虔诚的问一句:“我怎样才能提高书法水平呢?”

“要临帖。”

这样一个看似老生常谈的答案,往往令求教者好生失望。

我在去年冬天,有幸向李刚田、卢中南、张旭光、刘洪彪、张继五位当代书法名师求教书法技艺,他们的回答虽然各有侧重,但是,“要临帖”这三个字却是异口同声。

时光荏苒,通过自己摹贴、临帖的经历,我开始逐渐明白,前辈们苦口婆心的强调要临帖是有深意的,是欲辨已忘言的。

按说凡是成了名的书法家,其书学理论轻轻松松能给求教者讲上十天半拉月,即使随机一说,也能谈上个把时辰。但是,为什么不讲,至少不展开讲,是怕后辈们学了去,超过自己么?显然不是。小胸襟不会成为大名家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名师内心很清楚,耳朵里得来的理论,只是纸上谈兵,胶柱鼓瑟,在创作实践中是无法灵活运用的。名师们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得到的答案就是再好的理论,若不从实践中反复锤炼,都是靠不住的,都还是人家的东西,都是乌托邦。

耳中之理也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有了耳中之理,我们再去摹贴、临帖时,我们的洞察力、悟性会大大提高。博览群书,尤其是广泛阅读美学、哲学类书籍,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可以使我们的摹贴、临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细心地读者会发现,我在临帖前总是不忘赘个摹贴。原因是我从自身的临摹经历中感受到,摹贴,尤其是摹经典纸本影印字帖,几乎等同于,是由原创者再手把手地给我们教书法,提按、速滞、转折不差毫厘。太宝贵了!由书圣亲手教我们,还分文不取。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