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新近日创作的诗词选(二)

 《2015年陈汉新诗词朗诵篇目》 (共五章48首)  




第一章、  岁月如歌


1、         自嘲

可笑无才欲补天,平生碌碌慕诗癫。

为人处世不知巧,白纸一张留世间。

荣辱兴衰随逝水,是非功过伴消烟。

我行我素多偏见,难入俗流难入仙。

2、       诗赋情结
伏案三更烛下萦,为敲一字到天明。
才穷无奈难入梦,思断有余偶拼成。
胡凑八行充笑料,顺来五韵补荒穹。
晨曦霞照滋心愿,如是诗奴不了情。

3、     南浦月·孤雁

    孤雁南飞,寻寻觅觅迷云路。历山悉数。早起披晨露。暮落江边,惟借荆棘住。今何奈。曲身洼处,长夜谁相度?
4、     临江仙·赏春

雅士诗坛吟小调,座中列位豪英。花间对饮沐春清。桃红催绿柳,枝幌度鸣莺。

一曲临江仙管乐,无边风月渔灯。不狂不放不人生。惊雷催酒醒,天籁奏三更。

5、       蝶恋花·惜春

花谢花开花弄露,带雨梨花,点缀林间路。蝶舞传情蜂欲助,莺啼闹醒枝添绿。    雨后新晴滋万物,美景良辰,情盛歌一赋。勿把韶华空自误,临风把盏神如故。


6、       水龙吟·忆春

     问春何以匆匆,风花雪月悉拥有。潇潇洒洒,莺歌燕舞,韶光经久。似锦繁花,环肥燕瘦,金樽递酒。盼春长不老,焉知春老?晓风岸、池边柳。    春去十之有九,仅留得、一杯残酒。几分酣意、几分旧忆,何堪回首。过往名声,都随东去,无须再候!举杯将进酒,放歌依旧,山河依旧。

7、    临江仙·初夏怀春

     夏雨携风临后院,池塘泛起新荷。携珠展角听蛙歌。白鹅拨倩影,翠鸟戏娇蝌。

     入夜清晖柔似水,窗前把盏时多。相思情恸奈如何!明知春不再,空自弄蹉跎。


8、           六宝斋 *

六艺人生梦,宝山撤手回。

斋坛修正果,佛度我无为。

注:“六宝斋”是鄙人书斋号,译义为:琴、棋、书、画、品茶、听乐。乃鄙人追求之境况也,因作诗咏之。有联为证:茗外风清赏月景;几边墨香伴琴声。诗中内容涉及有儒、释、道。是鄙人有意“三合一”融之。 

9、     《六宝斋吟诵》六首

七弦工尺随心动,角徵宫商羽曲生。

柔按轻拨升韵律,如歌如梦最怡情。


两方对壘鼓声摧,万马千军任我麾。

帷幄运筹拼睿智,错行一步满局灰。


千篇翰墨著人生,养性怡情儒雅风。

张旭二王书帖永,心随笔动见真功。


田园山水绘丹青,野草芊芊笔墨耕。

七彩人生潜入画,神传意到最须功。


品茶

泥壶装入几香茗,茶伴人生物我情。

寒夜高朋陋室聚,吟诗作赋咏兰亭。


听乐

高山流水漫晨氤,三日环梁入臟深。

若是今朝钟子在,撫琴弦正慰知音。





-----------------------------


第二章、  山水寄情
 1、    十六字令·春词三阕

春。烟雨蒙蒙柳色新。廊桥下,长橹扰晨氤。

春。姹紫嫣红芳草新。莺相闹,桃艳醉人心。

春。细作耕耘时最珍。农夫乐,田里汗沾巾。


2、     春探百岛湖

高峡百岛屹平湖,纱笼清波色有无。

今日芳容终乍现,游人迷醉忘归途。

注:“百岛湖”是广东省南雄市的湿地湖。因湖中具岛几十个之上,称之为“百岛湖”,湖水十分清澈,生态风景非常秀美,有多种候鸟栖息,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3、  十六字令·重阳三阕

秋,叶落梧桐景更幽,古村外,竹影伴孤舟。

秋,瓜果姜茶五谷收,粗粮饭,薯芋比珍馐。

秋,享沐夕阳老叟悠,儿孙孝,康乐自无忧。

 

4、    古坊探隐

—— 日前与文友再访南雄牛田古坊山庄即兴

独探幽篁里,庐边绕雾氤。
荷塘浮鹤影,翠鸟慕秋深。
池浅星辰近,云稀日月新。
晚来风阵阵,竹下沁笛音。


5、   石陂山庄即兴吟

— 甲午秋诗社石陂山庄采风纪事

赏桂南山下,悠然看鹤飞。

青山浮绿水,兰蕙隐荆扉。

饭香涵野味,茶淡溢芳菲。

时有高朋至,携诗载日归。

6、    牡丹亭蕴千古情 

— 6月9日与诗友游南安府牡丹亭随感。

文坛俊士南安聚,觅古寻芳进府园。

共探牡丹亭韵事,重温汤显祖心弦。

良辰美景鸳鸯梦,乐事怡心柳杜缘。

五百年前一幻境,引来骚客至今缠。
  

7、       梅国怀古

千古雄关万载山,几多行客度其间。

长怀文献凿险障,正看状元出大川。

南粤情深来宿雁,梅国月冷送谪官。

茫茫人海花荫里,谁忆前贤拓路艰?

8、        梅岭吟

千重云水万重山,岁月沧桑印险关。

地尽三江接北岳,天连五岭会南巅。

挑夫担重梅解渴,雅士身轻诗作餐。

人海征途何处是?翠悬天崭任君攀。


9、         黄山咏唱


—记壬辰初冬望日拂晓临黄山观日出

梦幻排云楼绕松,卧佛坛下数莲峰。

玉屏始信*黄山美,西海朝霞脚底生。

三瀑九叠天外泻,四绝一线地中兴。*

拨云信步光明顶,笑揽君临天下风。


 *  1、 始信指“始信峰”。康熙时太平县令陈九陛初登黄山后,为黄山景色所折服,始信徐霞客所言不虚,遂于狮子林客堂壁书“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此方知”。则是“始信峰”名的由来。

 2、 黄山四绝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一线”则是一线天。


10、     九日登高怀远

—乙未秋再访杨历岩即兴

天高秋影露沾衣,小步登山赏瀑溪。
石峭危崖泉水溅,藤枯老树日光晞。
清风古道寻诗韵,暮日荒原听鹤嬉。
随趣依稀兹旧梦,壮心不已忘朝夕。
----------------------------------

第三章、  天华物语
 

1、         咏梅

铁骨丹心傲雪霜,临风出世沁清香。

魂扎庾岭馨驿道,独领风骚披盛妆。
2、         赞梅

老树横枝一朽才,几经寒酷唤春来。

催将冰雪化新雨,长润百花入瑶台。


3、         画梅

老树横枝跃纸中,冰肌铁骨傲长空。

新芽放绛映霜雪,点綴疏繁笔底功。
4、       梅影馨香

北风瑟瑟妆银粟,楼外清辉泻露台。

月影写梅随月转,冷香邀月入窗来。
5、         咏兰

姿展深山峭壁边,清晖涤育若天仙。

六合铸就君王气,魂沁幽香赋雅篇。

6、         访菊

篱畔寻芳陶令门,沾霜素璧映芳魂。

我合寿客心怡久,岁岁重阳对月吟。

7、         咏松

昂首青山傲岭东,竹梅为友啸长空。

雪霜蕴育千年志,潇洒巍峨不老翁。

8、         咏荷

夏雨新停映彩虹,青池倒影现莲蓬。

淤泥不染冰清质,敢笑群芳谁与同。

9、     风入松·初夏喜雨

    和风日丽艳阳天,喜雨降山川。百花齐放千般秀,莺相闹、乳燕呢喃。明月清泉泛影,松风野鹤相欢。    荷塘慕早露尖纤,绿柳袅翩翩。蝶蜂飘忽榴花树,心相注、勤不畏艰。但愿芳菲永驻,长施玉液人间。
10、     临江仙·咏竹

    玉树临风千载翠,迎春破土萌生。持节何惧雪霜凌。依山霑月影,顺水觅泉音。    倩影拂阶清几许,虚心静受蝉鸣。留得枝叶入丹青。不跟花斗艳,一任世间评。 

------------------------------


第四章、  望月怀远
 

1、     鹧鸪天·上元夜思
    月上高楼忆旧知,孤灯摇影续残诗。一时意注冲天望,几度心烦把稿撕。    

鸳有梦,讯无期。相知相念透灵犀。清晖若是知情物,赐我梧桐与凤栖。


2、     蝶恋花·怀故人

独倚廊栏滋旧梦,绿上窗台,素手将琴弄。长忆知音相与共,弦随曲舞春风送。   只恨当年情种种,缘浅情深,惆怅牵思恸。幻落梧桐栖彩凤,醒来却是南柯梦。


3、     故里情怀 
      一 南雄首届姓氏文化旅游节献辞
   古巷千秋事,故乡万载情。
   悠悠桑梓子,久久梦仍萦。
   姓氏源流远,民俗厚道崇。
   珠玑晖影漫,赤县臻大同。



4、        五月祭屈原

惊天一笔开诗路,千古风流屈子殇。

漫道离骚橘颂赋,礼魂壮渡汨罗江。

湘君恸洒斑竹泪,山鬼欣闻粽叶香。

九死忧思犹未悔,修远索求慨而慷。



5、       方石遗墨长留香


——在南雄书协成立30年之际,再赏首届会长郭隆钰当年亲赠墨宝,余与其交往甚好,思其高风亮节,特吟唱缅怀。

 

观书赏字忆方石,德艺双馨著百诗。

 南岭书坛析汉隶,九州古玩辩青瓷。*

虽无佳句咏前辈,却有衷情寄故知。

吟罢低头凝赠作,犹闻翰墨溢兰芝。

 

*郭隆钰(19241995),字:方石,祖籍江西泰和,早年就读于“国立中山大学”。生前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广东书法协会会员。曾任南雄市委宣传部长、政协副主席。著有《古瓷考略》、《笔情墨趣》、《稚园诗话》、《方石斋文集》传世,书法曾师从岭南吴子复及豫章陶博吾,以隶书见长。


6、     咏怀诗人汪国真(并序)

     汪国真(1956-2015),中国大陆现代诗人、书画家。北京人,祖籍厦门。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其代表作有《年轻的潮》、《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热爱生命》等。曾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被《中国青年》杂志评为建国60周年十名代表人物。
 

汪洋浩海屹明灯,国粹诗文写毕生。

真挚情怀舒广志,简洁话语恸群峰。

可歌可泣人生路,如醉如痴笔墨耕。

一代风流虽已去,千年画卷永留声。


7、   冰兄大师百年祭(并序)

——廖冰兄(1915-2006),原名东生。广州人,祖籍广西。著名漫画家,原中国美协理事,广东美协副主席。活动在新闻报坛五十载余。曾获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晚期作品《自嘲》获第六届全国美铜质奖章、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基金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冰兄漫画1932-1982作品选》。鄙人自少时尝独钟其漫画,更敬其人品、慕其才情、赏其胆识。近日北行缘识其长女廖陵依(著名音乐词曲家),并受其赠著书及MV光碟。旧忆历历,今逢冰兄诞辰百年,谨以一首《冰魂雪魄傲岭东》萦怀咏颂。
  入骨三分漫画家,独持偏见写人渣。

自嘲笑饮老爷酒,公论强揭恶虎疤。

苦辣酸甜心底去,诙谐怒骂笔中紮。

冰魂若是今宵在,贪腐何曾不惧他! 

---------------------------

第五章、  禅慧人生
 1、     莲开净寺进斋

——记壬辰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辰日访莲开净寺顿勇法师,共探诗书画与禅文化。


净寺莲开谒法师,言真意切把斋施。

缘识禅理心生静,念到无时佛自知。

2、      彩虹映净寺

夏雨新停映彩虹,莲开净寺兆祥容。

青蓬倒影生清静,一曲心经诵大同。


3、    牛子山前谒观音

乌迳庙前藏瑞气,天生牛子拜观音。
信男善女云来谒,相聚因缘沐佛恩。
4、    甲午夏谒莲开净寺

庵堂名刹感佛音,香伴偈言鱼鼓馨。

菩萨坛前明善恶,几分诚意几分真。

凡尘不染莲开寺,俗事多缠醉梦人。

一念之间觉大悟,终生化解度身心。


5、 大雄禅寺三圣殿开光礼赋

南粤珠玑藏宝刹,名存天下是为尊。
寺中三圣显祥瑞,世上苍生沐佛恩。
菩萨坛前施善果,信徒肚里洗凡心。
三觉圆满万德具,拓宇开荒无量真。

6、       无量佛 
  遁入千年寺,求禅谒塔珠。
  平心山海阔,极目楚天舒。
  送走凡尘念,迎来大藏书。
  诵经修正果,佛法度愚夫。     

 

==========================


附:(第二十九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论文) 

略谈诗词创作与欣赏 

陈汉新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国粹,是文学的精华,有几千年的光辉历史。我非常酷爱中国的诗词,以下是本人对中国诗词(主要是近体诗)的粗浅认识,与广大诗友共同探讨:

一、诗词的形式

    诗词的形式主要有古风、格律诗、词(也叫长短句),还有自由诗、散文诗、打油诗等。诗词的形式是表达作者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又相互依托,相互映衬。我以为诗词最大特点是:简短、精炼、上口。不论何种诗体,最好还是能押韵,达到音律上的和谐与美感,便于朗诵和流传。好的作品往往都会含有音乐的元素,所谓音扬顿挫,起承转合,扣人心弦之效果则是融合了音乐之美感。

    格律诗(则近体诗)是诗词形式中的精髓,是千百年锤炼出来文学体裁,最能体现音律上的形式美,之所以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现实中,初学者常以为格律诗是高不可攀,其实不然,您先以字词平仄两两相错去创作,发现不合韵律则换字,并非难事。不论五言还是七言,不论绝句还是律诗,平仄基本规则只有三条:句中音节平仄相间;联中句间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黏。

至于如何把握诗词格律平仄的拗救、粘连,对仗;如何避免出律犯韵、如何避免三平调、三仄足等,则是诗词的专业问题。有心者通览王佐邦的《诗词津梁》之[诗词入门十八讲]及王力的《诗词格律》,也就大可成半个诗人了。 

二、诗词的内容

诗词的内容是诗词的核心,是灵魂,比形式更为重要。它赖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和抒发最深邃的思想感情。诗词在意境上需要有“起、承、转、合”,常常运用“比兴”,比得好则有深度,兴得好则有高度。或含蓄诙谐或引经据典,达到言简意赅,仅以几十个字就能表达一组完整的意思和丰富的思想情感。

   其实一切艺术的基础原理与思维路径都是相通的。首先要求有创作热情(动机与灵感),想表现什么,再就怎么去表现。这就需有丰富的知识,深厚的沉淀,敏锐的眼光,去审视、去归纳、去提升,形成一次再创作。并不是生活物事的简单复制,而是升华为一个典型。同一物事,不同的视角(切点),思维发展的方向与效果则大相庭径。

    无论如何,诗词的内容远比形式重要。

三、诗词的创作

诗词的创作要以生活贴近,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诗词的创作与文学创作一样:应区分于政论文的写作,着重在“形象思维”,枯燥简单的逻辑思维是没有艺术魅力的。诗词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

   形象思维比逻辑思重要。文学作品必须要符合"逻辑思维",但不是文学作品的唯一。更多更重要的是要有"形象思维",才有丰富无限的想象空间,否则就枯躁无味。这是文学与科学或数学的根本区分点。

     犹如我们向某上级写申请福利住房的报告,则应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列出自己目前真实具体的房屋、生活、经济状况(前题条件),然后根据目前政府的政策,请求上级解决什么……。而不能按文学创作形式写成是“因本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之所以要求解决什么……”。反之,诗词创作就一般不需实指了。诗词创作虽然也隐含“逻辑思维”,但不是简单的叠加和罗列。更应注重把握在“形象思维”方面。丰富的想象、深邃的遐想、无限的空间,以达到“言犹尽,意无穷”的效果。之所谓“形散,神不散”。如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等,都不是实指,也不是简单的逻辑叠加。而是典型的“形象思维”的运用,达到了十分精绝的艺术效果。

万物都可以入诗,只是作者切入的角度与视点存在差异。要:能从极平常的物事中,看出不平常的所在,这就需要作者要有锐利的眼光,敏捷的思路,捕捉该物事“质”的所在,有“独持偏见”。比如,我们身边的火柴、牙签类的极平常之物,同样可入诗。写火柴:可联想到人类自懂用火则与动物分离出来,发展创造了伟大的文明史;写牙签:则可从惜物、绿化、环保等角度切入下笔。意境高了,则可创作出好诗好词。创作中“联想”非常重要,而且要“善于联想”。“妙笔”确实能“生花”。 这是需要作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肚囊,有知识长期的积累与沉淀。是如中医老先生诊病下药,在中药柜的几千种药中,随时能取出几味对症配方。

作者还应掌握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语言词汇,尽可能要粗通政治、历史、地理、天文、科学及生活常识和多读唐宋诗词。写景的诗应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人的诗应该刻勒出血肉,甚至灵魂,入骨三分;写事理的诗要揭示出物事的哲理所在。并能以最精炼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创作情感,甚至是字字推敲,结句犹为重要,它往往就是表现作者情感点的“诗眼”。我的创作体会是:含蓄比直叙好、反衬比正描好,应虚实结合,要言可尽、意无穷,切忌生造或堆砌词汇,华而不实。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四十八回中借诗精林黛玉的口论诗词创作说, “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又:“词句究竟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有时创作中偶遇个别字词不合格律,则可以换字换词或拗救。要以意境为上,意真为本,勿食古不化。

   格律诗是必须讲究平仄和押韵的。但是它毕竟只是一个载体,一种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写诗首要的还是意境,我们不必为诗的个别字的平仄去刻意纠缠。若论究高水平的创作,则需尽可能注意其他细则都到位。其实,写诗不难,但要出首好诗则非常不易。诗词创作者起码应持有《中华新韵》、《平水韵》、《词韵简篇》、《词牌列表》、《联律通则》等几部工具书。

    我以为今人创作诗词尽可能用《中华新韵》(简称新韵),这是基于今人写诗是给今人并以法定通行的普通话朗读的(应遵循当今国家语言统一的规定,并且查阅用字新韵比旧韵有规律,更加方便快捷,无须死记)。分析鉴赏古人诗词则需《平水韵》(含其他古韵简称旧韵)。我曾对用新韵及用旧韵创作的诗词作过分析有:用新韵创作的格律诗词,每首都朗朗上口,达到音律上的和谐美。用旧韵创作的诗词则十有二三在朗读时有些苦涩。这是今人与古人发音存在差异,有些字古人发音与今人差异比较大。如:国、革、别、德、竹、等很多常用字今音读作平声,古音则读为仄声。反之,古韵中有些平声字在今声中则是仄声,如:戏、梦、冻、共、坏、便等等。数词一至十中,今声平仄各半,古声则只有“三”是平声。这是由于语言发音习惯的变化,并非“厚今薄古”。 我想:唐宋诗词之所以比其他文学载体更流传广泛,音律的“和谐上口”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说明音律美是诗词的重要元素,是诗词内容得以广泛流传的重要载体。然而,中国近体诗(格律诗)成熟于唐代中后期,距今已近二千年了,汉字发音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既然诗词的格律平仄根本目的是为了“音律的和谐上口”,那么今人作诗就应“与时俱进”,尽可能使用“中华新韵”,则没有必要死守“古韵”了。而古韵也必然长期并存,一是目前很多老前辈的诗人已习惯使用,且他们中懂得汉语拼音的不多;二是鉴赏、分析、学习古典诗词也需使用。有如中华诗词泰斗郑伯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文艺报》总编)说“两千多年来,汉字的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押韵的字,今天未必都能押韵。诗歌为什么要押韵?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达到音调上的和谐,使之可吟、可诵、可歌,增强作品的形式美。语言变了,诗词的韵谱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否则就难以达到音调上的和谐。所以声韵改革是顺应艺术发展规律的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见《中华诗词学会通讯》2012第1期)

另外,在同一首诗中若通用一种韵调,更为上口,如通用阴平或通用阳平韵。这要比阴阳平混用及邻韵混用更为和谐上口(注:这已超出格律诗词的基本要求,是为苛刻了,只是本人的一点创作体会,切不可强求)。

诗词创作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创作诗词的过程,就是炼句炼词,炼字的过程,有时甚至“为敲一字到天明”。新作有时需要“冷藏”若干时间,或与文友交流探讨,再行修改方可成熟,有道是“好诗不厌百改”。

四、诗词的欣赏

诗词的欣赏要以诗的思想意境为主,审美诗词作者表达的主题意向是否鲜明,切入的视点是否独到,表叙的物事意义是否深邃,使用的语言词汇是否精确,是否含蓄。是否用典贴切,比兴有度。层次是否 “起、承、转、合”鲜明,在此基础上,再借以严谨的格律表达,那基本上可算好诗了。

诗词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好的作品内涵应有体现作者的 人品、学问、思想和笔墨。首先是作品或隐或现都会体现作者的人品和人格:或站什么角度,以什么身份、持什么态度;二是要饱含学问在里面,有广度和深度。之外还有提起、铺垫、渲染、引证、照应、概括、逻辑、哲理等等都体现作者的学问功力;三是要有思想:或褒扬什么、或鞭挞什么,或寓意深刻;四是笔墨要到位:或重或轻,或浓谈,或详简,取舍得当。哪种泛泛而谈,空口套话,或堆砌词句,东施效颦,甚至整篇作品无中心或多中心至不知所云,是不可取的。这也就体现作者的综合素质的厚薄。

窃以为:写人及物的诗词、文章、书画等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先有传承,重在发展。鄙人常以“独持偏见”倡之,所谓“人云亦云”则不足为道也。作诗有法(韵律格式),法可人人传之。然胸中之气,却因人独得,因人而异,可意会无以传也。是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何人能及?!

以上是本人对诗词创作与欣赏的一点粗浅体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在抛砖引玉,与广大诗友商榷。随附拙作《诗赋情结》一首:   

伏案三更烛下萦,为敲一字到天明。
才穷无奈难入梦,思断有余偶拼成。
胡凑八行充笑料,顺来五韵补荒穹。
晨曦霞照滋心愿,如是诗奴不了情。

 ================================


作者简介:   

    陈汉新(号:六宝斋主人)广东省南雄市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韶关市九龄书画院会员。南雄诗词学会副会长。熟悉电脑文档编辑与音视频制作。近年常在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上发表诗、书、画和理论文章,并多次获奖。诗词入选《百年辛亥颂诗》,《大中华千家诗》,《中华诗词家名典》、《中国古今律诗选集》;《中华诗人年鉴》;《感动中国》等。

----------------------------------

电    话: 13602910088          

电子邮箱: 363488764@qq.com    

QQ:363488764 (圣诞老人) 

                        2015-10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