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书法学习、创作与《中国书法》的关系

 

我”的书法学习、创作与《中国书法》的关系

张洪宝

《中国书法》同我有缘,与我同行。20多年来,教我日益认识热爱书法,领我步入书法学习深造的殿堂,帮我启程走上书法创作之路,使我成为一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由此我无限感激《中国书法》,因为我们彼此有着深厚的感情及亲密的四大关系。

关系一:爱上书法学习,自费订阅《中国书法》二十年。

1992年,我这个教了二十多年中学语文的教师,调到镇党校后,工作有了变化,命运有了新的转机。国庆节下午,我和几个同事、朋友到县文化馆图书室去借书看,偶然间发现一本《中国书法》杂志,当时我惊喜地喊着:“好书!好书!”从头到尾,翻阅了足足有三遍。夜幕降临,大家几次催着要我走,但我仍爱不释手。

时隔不久,一个礼拜天我到县邮政局,订购了1993年度《中国书法》。当我从邮递员手中接过第一次送来的属于自己的《中国书法》杂志时,难以言表的喜悦之情以泪水暗暗地化作自信和决心深埋心中。每每看到书中介绍的名驰中外、字留古今的书界大师、先贤和领军人物,都为之仰慕并做为学习的楷模和心中的偶像;每逢读学术、经典文章时,精辟名段,重点句子,都用红笔勾画出来,反复释读,有些都做笔记抄下来,有空就温习一下,尽量做到读后能背,消化吸收,孜孜不倦;每当看到刊载的书法作品,都要尽量用手指勾临,用笔墨临摩,甚至到目注心诵“背”字“帖”,将栩栩如生的字象通过自己心揣笔摩,学以致用,通过学习以此来丰富书法学养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光阴似箭,春华秋实。二十年过去,我订阅的《中国书法》,也堆超人高,着实从中收益匪浅。她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书法、书法与写字、书法的规范要求、如何进行书法创作、书法如何为社会大众服务等等一系列问题。尤其使我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书法艺术具有双重性,即实用性和纯艺术性,欣赏书法艺术能使人得美的享受,乐的启迪;学术者可以开拓眼界,从别人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从而提高区别精华和糟粕的能力,将欣赏的过程变为实践、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此外,《中国书法》教诲我们:一是一定要多读书,凡有关书法理论的书籍,不论古今,都要广泛阅读,甚至还要涉及哲学、文学、诗词、历史、音乐、建筑学等各个领域,进而了解和掌握历代书法的流派与风格,各家的笔墨技巧特色以及观点和见解。即现代书界倡导的增加“学养”。二是必须动手多写,加强实践。做到专精一家与博采众长相结合,严格按照汉字构成的结构、规律与法度,演示着先人的书法精品,不断概括、总结、完善,做到继承和创新。二十年来,《中国书法》这份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伴随着我的工作和学习,引领我在书法艺术海洋里畅游。

关系二:提高书法水平,《中国书法》送我到中央美院书法创作研修班深造。

二○○八年七月,我在《中国书法》第六期见到《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研修班”的招生启事》,心想可以报名试一下,62岁能到中央美院深造,心里特别高兴。但又一想,去年从教育界上退下来,受聘于企业政工部做政宣工作,今儿又要脱产进修公司领导能同意批准吗?心里很矛盾。

由于对书法学习的执着和艺术创作的追求,自我决定:分两头“行动”。一是中央美院方面,按照招生启事要求,办理了相关资料手续快递发送给中央美院。很快院方来涵并通知我被录取;时不宜迟,接着我一份上学申请报告递交给春雨集团董事长王金勇(全国劳动模范)。我们公司重视招贤纳士及各类人才培养,王董事长欣然答应批准我到中央美院书法创作研修班脱产进修。

9月初,新学期开学,我到中央美院报到入学上课,新的契机让我有了新的转身,梦寐以求的书法创作,艺术王国遨游的夙愿终于实现,真正意义上开始了如饥似渴夜以继日的书法学习生活。高端的艺术院校,专业的艺术班级,高层的老师、先辈、大家,为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进修条件。首先,一流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的班主任是中央美院的徐涛老师,同时又是篆刻课件的授课人,为学员服务公仆意识强,待学员如兄弟姐妹,很受学员敬戴;教我们写大篆、楷书的刘彦湖老师,为人淳朴、厚道,治学严谨,授课认真;徐海老师授课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严格,大胆泼辣;蔡梦霞老师授课耐心,书法演示大气,功底深厚,辅导热心;中国书协的曾翔老师待人热情,书风豪放,讲授隶书课时,尽情发挥,课堂气氛活跃;中国书协的李强老师,年轻有为,大胆用笔,讲授隶、楷书体时,颇有一绝。在中国书协工作的张旭光老师,书画皆能,尤善书法,授课深入浅出,书法示范、辅导都很细心,受人敬佩;刘正成老师,授课方法灵活,讲授理论板书以身示范,书法演示,毫不含糊,一丝不苟,深得众人好评;王镛老师虽然书画大成,德艺双馨,但在辅导讲解中,耐心细致,平易近人,赢得学员们的赞许敬仰;沈鹏大师及弟子们书画展,邀我们去参观座谈,沈老年高八十余,德高望重,但心地平和,学术交流,无问不谈,博得学员们赞不绝口……当然,还有一些名师教授们,为我们授课,老师们的精辟讲解,出手不凡的书写示范,恰到好处的客观点评,苦口婆心地鼓励帮助,使我记忆犹新,终生不忘。

其次,一届基础扎实求学上进团结互助的学员。我们这一届学员二十多人,其中就有9名中国书协会员。大家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其中有来自台湾、香港的应该说基础较好,奋进目标定得高。生活上大家互相关照,学习上大家互相帮助。几乎每个人都做到了早上5点左右起床进教室,晚上10点以后才离开。除了吃饭时间,都是在读呀、背呀、写呀的做“功课”,可谓“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为的是“分秒必争,功到其成”。一年中除了正常的上课求学,还有组织地参加各种书品展览、艺术区活动20多次 。开拓了眼界,感受了氛围、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书法水平。因此,我很知足,想感恩。感谢中央美院,感谢我们的班主任和授课的老师们,特别感谢给我提供信息能到中央美院深造的《中国书法》。

关系三:《中国书法》报“喜”,使我终生痴迷与献身书法事业。

201151,将永远铭记于我的脑海,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喜难忘的日子。时近中午,邮递员为我送来了《中国书法》。与往常一样,宁肯放弃吃饭,也要粗览一下目录和全书。翻开《中国书法》总字第215期(2011.3)第29页《要闻》栏目,看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中国书法>杂志社举办<当代书法创作与审美特征研究>征文活动评审揭晓》大标题时,细心下读:一眼见到我的《传统 创新 风格——当代书法状况、思潮倾向及文化价值探析》,获优秀论文奖。真的,当时喜出望外,这更加鼓励我向书法理论层面攀登的努力,从理性上更加坚定了我向书法事业追求拼搏的勇气和决心。

去年八月,我看到《中国书法》总第218期上刊登的《第九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征稿启事》,在工作之余,又写下了参赛论文。今年5月,又见到《中国书法》总228期,《“我”与<中国书法>30年征文启事》,利用午休时间纂成此文,谨望评委老师们指正赐教。

关系四:《中国书法》,引领我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步伐一路同行。

我今年已66岁了,写了大半辈子字,也没真正弄懂如何把字写好。《中国书法》建刊30年以来,其实20年前就听说过。1993年我订购了以后,在刻苦学习中才逐渐认识到什么是书法。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书法作品,各方面有长进。20071月,中国书协主编的《中国书法年鉴》,收录了我的“良师益友”;2008年到中央美院进修,才真正通懂了“书法”的涵义。开始大胆写一些理论文章及书法作品参赛。20094月,“汉隶墨宝”,荣获《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暨隶书创作论坛》入围奖;“邮”字书作,获“中国2009 世界集邮展览千人千邮”展,作品被洛阳博物馆永久珍藏;时年8月,“为人师表”获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教师三笔字大赛”毛笔组三等奖;20115月,六米长卷《十七帖》获“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入围奖。

20089月,论文《眼见为实 感受是真——论曾翔老师书法教学“三大”特点》,由《青少年书法报》刊用;20092月,《字如其人,英俊遒劲——张英俊书法“五体观”》由《书法导报》登载;同年3月,《业精于勤 贵在以恒——由书圣王羲之说开去》、《书法艺术的“四法探析”》由《中国书画界》刊发。

业余期间,身兼两处中学业余书法教学及春雨花园校外辅导中心书法授课。20108月张权书法作品获“山东省首届青少年书画大赛” 书法三等奖;201110月张权、郭逸群、李禹彤作品分别获“山东省第二届青少年书画大赛”书法组一、二等和优秀奖。近几年,先后纂写如《书法概论》、《书法创作技巧》等书籍六册。

总之,我宁可不吃鱼、不吃肉,不抽烟、不喝酒,也要订阅《中国书法》。因为《中国书法》与我有缘、有情,关系密切,息息相关!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