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古集善成大美——高明

丁元国书法网 12/26 21:27

融古集善成大美

                      ——丁元国书法艺术的特色

                        高 明

书法是一门“磨人”的艺术,没有捷径可走,有书法家说,一天不练走下坡,三天不练问题多,十天不练手抖活。我认为此话是十分有道理的。没有多年扎实临帖的书法,终究是缺了些气韵和行道,所以书法家的“得道”往往比较晚,也有个别年轻成名的,但更多的境遇是“天际通会,人书俱老”,我想丁元国的书法,就是大器晚将成。

丁元国走的正是这样的一条书法艺术道路。他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那生活比较艰难的岁月里,从小他就天资聪明,学习刻苦,喜欢书法,在村里是人见人夸的好孩子,长大后他应征入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得到了锻炼提高,入党,提干,有着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成为了一名干部,部队转业后,他长期在临沂卫生系统工作,多年来始终酷爱书法艺术,他写字,说的简单点是爱好,说的深刻点是精神追求。所以他并不急于成为所谓“名家”,他的字也就经得起人们冷静地评价,认真的欣赏。

临沂著名文史学家刘家骥先生观后评说:“丁元国先生多年来研习各种汉碑的书体,既有齐鲁各汉碑风韵,又有石门汉隶的气质。特别还吸收了西汉竹简隶书的精髓,而成一体。从他的隶书中可看到各种隶书的成分”。

丁元国的老师,著名书法家惠玉昆先生称丁元国的隶书:“感慨于著名书法家高庆荣的守古得真。得悟于《兰亭序》的变与逸、《张迁碑》的古拙灵动与“无章”。得益于张继的“吃透一帖,融会贯通。”放于欧阳中石的“去(形)见其才”理论,大胆出新。”

古人有“墨分六彩”之说,即“浓淡,枯湿,燥润”。若能妙用六彩,湿中带燥,将浓逐淡,由润渐枯,涩润交融,行笔中必然有快有慢,一会似急军奔腾,一会似赴蜗蠕动,墨色会由润似春水繁花,转又燥似秋韵梨耕。既有清泉川流,古琴荡耳之声,又似有明月洗心,闻鸡起舞之快。挥毫已成乐曲,泼墨也成欢歌,像无声旋律回荡,似高歌已越千山万壑,此种境界岂有自我乎?忘我已成善举,作品岂不善目祥容?岂不赛画也?

丁元国把这种逻辑现象,作用于创作中,他笔下流淌的墨,焕然成为自然和心路情绪的熔浆。喷射而出的是:责任的牵动,修养的积淀,灵性的闪动与美仑的博现。既是情感的爆发,也应是法则与技法融汇的勃射,还应是气势的贯穿。行笔也君临一切,任其抑扬顿挫,逆顺转折,枯润畅涩,全任自然。在引古出新的章法上,疏密虚实,跌宕飞卧,畅爽秀逸,出其不意,自然匠心独具,汉字文化会众颜集出,相应成趣,观者不觉疲乏,随字顺笔陶醉于里,张弛于外。

一份努力,不一定有收获,而百分的努力定有十分的收获,专注与钻研是其成功的基石,近年来丁元国的第一篇论文《写字书法合为贵》就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上海举办的国际论坛上被选中出版,他的一些书法文章和书法作品,也不断见著各种报刊,他还成为中国文联根雕艺术20个评委之一。在第三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艺术节上,他精心制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水印《兰亭序》,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已故著名文史学家,书法家,‘临沂书圣文化节’发起人王汝涛老先生见到后激动不已,欣然为他题词“兰亭集序题御诰,书画篆印点缀巧。先贤音容画中真,羲之故里琅琊耀。神品翰墨晋韵深,精仿巧辑出奇妙。尚待丁郎更奋进,沂蒙文化一升腾。”

丁元国在书法创作中力求在变化中求稳,稳中求活。在书法运用上,率意活脱,方圆参差,折转互用,平波交替,有简书的不规,石门颂的纵逸,艺瑛碑沉稳,张迁碑直方,行书的随性,偶有篆笔的弯和。具有汉碑的古拙朴茂沉稳之气,虽少一些明、清书法的描绣,但绝不乏晋风的灵变与秀逸,字字有情触,笔笔有神韵,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书卷之气,这种精巧的融会,有一种趣味天成之感。

古人云:“字如其人”。丁元国的字温儒俊雅,与他温和的为人,俊朗的外貌很吻合。我与丁元国交往的时间不是很长,都有部队生活经历和共同的书法和文学爱好。是我们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多了起来,在近日的一次文友小聚中还得知,他的夫人赵女士还是我母亲的不远的本家亲戚,这样又多了一层关系。在与丁元国的接触中,我注意到他一直在各种风格的隶书法帖中,寻找着最细微最有魅力的笔迹和墨趣,在严守法度,习碑临帖的刻苦中,他对自己书法的间架结构有了心得,对书法艺术的精髓有了觉悟,尽管他的字还留有所谓正经书家的韵味和笔意,但他毕竟开始“写”出了自己。

“写”出自己,更重要的是写出格调,而格调是要靠修养慢慢滋润的,显然纯粹的写字也可能把字写好,但要写出气象,写成大器,仅拘泥于书法技巧是远不够的,丁元国深谙此理,他知道要写好字,需要有好的修养和胸怀。
这种修养必须面向大众,择善美而学。这种胸怀,必须放弃自我情感,守正避邪,追雅俗共赏而融。这恰恰 是一个艺术家应有的、不可缺少的"真、善、美"的境界。而恰恰是这种开阔大气的思想境界,让丁元国的书法超然物外,别具一格。他已把自己沉静扎实的人生当成了书法。欣赏他洋洋洒洒盈盈 数尺间的书法,我不由得顿生感慨:融古方能出新,集善方成大美。出新是最好的继承和广大,大美则是全人类追逐的目标。

丁元国的心语是:”只有潜水员才能了解水底的奥妙,只有名医才是真正医治疑难杂症的高手“。
衷心希望丁元国先生认真总结和检视自己,锲而不舍,殚精竭虑,奋力拼搏,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以坚定的步伐走的更高更远。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临沂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