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鹏书法创作纪略
王冠秦 王伟杰
王晓鹏沉迷于书法创作源于一度佛缘。
那是千禧年(2000年)金秋一个烟霞绚丽的黄昏,相互只见过照片,听过传闻,而至今尚未谋面的太白山睡佛殿游僧继医(据传法力十分了得),命徒弟带着他亲自撰书的一幅楹联来到王家,要他先把上、下联的上半联分别念出来,让王晓鹏对下半联。并特意嘱咐徒弟:若对上了再赠送,对不上就不必了。王晓鹏对上了,即“金鹏展翅九万里,心静目明祥云起”。徒弟要求给他师傅打个收条,王晓鹏沉吟良久说,这么贵重的礼物,打收条不好。我斗胆献丑,也给继医佛僧写一幅字。第二天,他即去西安市书院门古文化街买了笔、墨、宣纸及印泥,正经八百地写起字来。没过几天,便在四尺黄宣纸上书就一首七言诗《致太白佛僧》,送给了继医的徒弟:
金鹏展翅叩天阍,云外游僧落轻尘。
衣衫褴褛过闹市,佛光七彩映真身。
明目万里观天地,静心千载融古今。
无处不在时关照,上求下化菩提心。
在此之前,除在小学描过两年影格外,他再未拈过毛笔。后来,他把继医送给自己的对联拿去装裱,听装裱师说,继医已把他的诗书也送那儿裱过取走了,那便是王晓鹏的第一幅书法作品。
此后,王晓鹏习书不辍,俨然成了修身养性的一种习惯。
笔者无缘拜读王晓鹏《致太白佛僧》原作(连他自己也已记不清那第一幅作品的模样了),但有幸欣赏了他于壬辰年盛夏在六尺宣上重书的原诗,及其已在诸多典籍上发表的书法作品,由不得便想起了黄庭坚的一首诗,遂戏改之: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胎无金丹。谁知长安王西水(王晓鹏原名),下笔便到乌丝栏。
王晓鹏工行草,笔画遒劲而秀媚,雄浑而飘逸,空灵而含蓄,自然而典雅,古朴而旷达,极具立体感、力量感和节奏感。观其书法作品,无不笔墨飞动,迤逦跌宕,大气磅礴,满纸云烟,似无图的画,无动的舞,无言的诗,无声的乐,以其独有的气势之美、韵律之美融入诗情画意,最终达到了有血、有肉、有骨、有气、有神的境界。其自撰的一首论书绝句说的好:
铁线铮铮似有声,绽梅虬枝腾虎龙。
落墨错白起云烟,满目山花夕照明。
中国是书法的国度,更是诗的国度。书法创作的主力军之一便是诗人,他们以自己精深的文学修养和字外功夫丰富提高了书法的境界,又以书法作为倾吐喜怒哀乐的诗文的最直接工具,这是有意识地进行书法创作时最普遍的现象。
在书法史上,书写他人诗文的作品极多,一直沿袭至今,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偶尔有诗文功底的书家自书诗文,诗书双壁,颇有灵性,耐人寻味。王晓鹏便是后一类书法家,在他已发表的诸多书法作品中,除自撰的楹联、格言及个别应命专题之作外,其余全是自作的诗词。他是一位文字功力深厚的党报高级记者,奔波于基层近半个世纪,采写发表了数千篇稿件,多有获奖,其中不乏通讯、特写、言论、评论、散文、杂文、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如记述童年轶事的《祖母泪》获首届真情人生全国纪实散文大赛二等奖、报告文学《入梦三峡》获稿2006年国际优秀作品奖等等。有趣的是,唯其诗词创作源于那一段佛缘,缘于书法创作之需要。自那以后,王晓鹏应邀创作了大量诗词,已分别入选《中华诗经》、《中国当代诗人大辞典》、《中华诗词大观(至尊版)》、《国学经典·当代百家律绝词赋精编》、《共和国经典诗词·格言选萃》、《中国当代诗坛名家精选》、《精英集粹颂中华》、《世界诗词全书》、《国学·作家·诗人名鉴》、《中国作家著作录典藏》、《人民艺术家精品典藏》、《中国大百科全书·国学卷》、《世界华文诗词艺术家传世宝典》等诸多典籍,多次荣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创新奖、突出贡献奖、杰出成就奖等,并被授予“当代国学名师”、“国学形象大使”、 “中国当代诗仙成就一代大家”、“中华诗词·当代律绝词赋宗师”、“中国诗坛百杰”、“中华诗词名家”、“中国特级著作家”、“中国一级国学艺术家”、“中国诗词李白杯成就一代大师”、 “世界华文诗词艺术名家”、“世界华人杰出文化名人”、“世界汉学家·国际文化交流使者”、“民族文艺领袖人物”、“世界杰出华人艺术领袖”等等荣誉称号和勋章。
令人感叹的是,王晓鹏创作的诗词又都无一例外地演变成了书法作品,被分别选入了诸如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献礼专辑《中华名家翰墨典藏》、《新中国六十年大阅兵全国题贺艺术大典》、《共和国书画艺术名家作品集》、《魅力世博会·中华国粹题赠艺术大典》、《中华之魂·热衷公益事业的人民艺术家作品集》、《寅虎咏春·全国诗书画印四绝大赛精品集》、《“和谐亚洲·激情亚运”中华国粹题名艺术精品集》、《颂歌献给党——书画名家题贺大典》、《华夏诗文书画艺术大赛金榜集》、《辛亥百年书画雅集》、《中国作家论坛——首届“金笔奖”中国作家诗文书画艺术大赛金榜集》、《巍巍中华书画大典》、《世界华人艺术家辞海》、《人民艺术家精品典》、《海峡两岸荷花诗书画大赛精品集》、《传世孤本·百年国学浩典》、《盛世名家翰墨典藏》(国礼卷)、《品读当代艺术名家》、《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大辞典》、《中国艺坛巨匠》、《共筑中国梦·当代诗坛名家经典》、《共和国功勋诗词格言精选》、《古国艺术·名家列传》等各种典籍,·且在国内外书画大赛活动中多次获奖,由此被授予“华夏传奇艺术家”、“中国文艺功勋人物”、“当代中华文化名家”、 “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精英”、“中国艺坛巨匠”、“知名国学领袖”、“文明古国·人民友好使者”、“世界华人杰出文化名人”、“德艺双馨·世界桂冠国学家”、“中华文化精英人物”、“中华文艺大师终身成就奖”、“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海峡两岸一家亲·中华诗词和平使者”、“传承经典艺术100强书画家”、“当代诗书画大师”、“中国诗书画大师” 、“世界杰出华人艺术领袖”等多种荣誉及勋章。
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的艺术。王晓鹏认为,从根本上讲,书法作品所反映,所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换言之,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笔墨化。就是说,书法的本质就重在一个“神”字。他说,写字要转化为艺术,就要赋予笔画以感情色彩,使笔画造型与文字内容的情感宣泄相吻合相匹配,追求书体笔画与书写内容和审美情感的和谐统一,进而符合大众的审美情感需要。不注重书写内容的书法只是徒有美丽外表的空壳。如果喜、怒、哀、乐都用一种笔法写,当然表现不出感情来。行笔、内容、情感融为一体,才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情感世界纷纭复杂,千变万化。书法作品要活灵活现地反映之,就绝不是一种或数种笔墨技法所能胜任的,绝不是那种“托坯式”的、“流行式”的、“模具式”的、“拜师式”的千人一面,万人一孔的情形,理应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也就是说,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既是书法艺术发展的要求,也是书法之灵魂。当然,书法是一门技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临摹范帖十分必要。但我们不能书奴式的继承,一代又一代只沿袭古人的笔墨技法,不敢有丝毫超越。古人云:理通法自现,法无定法,顿悟为法,以无法为有法。我们应做到法为神用,勇于变法,创作出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心灵震撼力的作品。
一如前述,王晓鹏的书法作品大多是自作诗词。其诗词创作源于书法创作之冲动,反之,书法创作又常常缘于诗词的感情宣泄,相互感染诱导,一发而不可收。说实话,其沉迷书法创作13年来,未曾拜过师,也没专门临摹过哪位古今大家的碑帖。每当临池前,他总是先抱着几本书法字典翻来翻去,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也不管是二王的还是颠张狂素的,以自己的审美观点,根据所书内容的情感需要,觉得谁某一个字写的好就采用谁的,随后就在万次水写纸上反复临摹,进而揣摩章法,根据诗词内容,仍在水写纸上反复锤炼点画、肩架姿态,谋篇布局。这一过程也常常成为修辞炼句,诗词定稿的过程。犹如龙舞凤鸣,书法与诗文相互感染,启迪,激发,相得益彰,相映成辉。这一过程也成为王晓鹏感情凝聚喷发的过程,以致情不自禁地在宣纸上舞笔挥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家独特的书体,诚如其另一首论书绝句:
笔舞凌云幻无穷,挥洒自如借神工。
写活万象抒胸臆,岂随他人脚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