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化人的“自由”

求文化人的自由

(2015-01-05 10:13:06)

    刚才我又接到一位好心人约我参加书画展览的电话,被我婉言谢绝了。我想自己搞书画纯粹是为了养心,能在中国书法网上与世人交流已经足够了。然而对于太多的电话、太多的信件我实在觉得百般无奈,唉!此时此刻我想起了2006年自己在嘉兴日报-桐乡版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就拿来重发一下吧!

文化人的自由

20061026 19:56来源:嘉兴日报-桐乡版

    大凡爱好文艺的人,交流和验证水平是他们参与赛事活动的初衷。我也这样,觉得对于文化人来说,名和利本不重要,追求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才是最终目标,这是我等在孩提时代就受师长们教化的。

    可是到了如今这个年代,一个本来只想从文化领域去寻找一些清静的人怎么也会黯然生长出浮躁来呢?环境决定论者认为这是环境造成的,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现实生活。尽管比赛、展示、拍卖等活动与浮躁本无必然的联系,可是现实却把它们扯到了一起,使得许多人似乎搞创作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得名次。就连求师交友也全然变了味,拉帮结伙,排斥异己,金钱至上,争名夺利者大有人在。

    于是乎,人被异化着,艺术圣殿被污染着,文艺这个本来应当清净的地方也变得浮躁起来。长此以往,艺术家们所追求的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不见了,显然,这种状况是极不正常的,即使以平常心去对待也会觉得不平常。然而,自身不能静,总不能老抱怨环境不好吧!于是就走极端,关起门来搞创作,除了参加组织活动之外,拒绝任何应酬,一抽屉的邀请函连看都没去看它。这样一来,感觉似乎轻松了许多,只是内心向往的却依然是提升自己的地位,求上进的欲望依然冲动着。

    可见,所谓的平常心也不是真的平常心,没有了真正的平常心,也就没有了自然的状态,人被欲望拖累着,最终还是不自由的。至此,我方有所醒悟,始感人求上进也有其两重性,它既有可褒的一面,又有可贬的一面。就整个社会而言,以功利主义为导向的个人奋斗是一切浮躁心态的根源,正是这消极的一面死缠着人们需要净化的心灵,使之与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相距越来越远。这种状况对于一个热爱中华文化、有志于弘扬中华文化的业余作者来说是于心不忍的。

    围绕文化人的自由这个话题,我曾写过几篇小文,但都未提及功利主义的问题。其实,功利主义不仅是一个包袱,而且它在驱使人们为实现某个目标的同时越来越远离艺术本身,使一些人把大量时间花在了赶场子搞圈子捞票子上,似乎这样很得意、很风光。相比之下,那些真正的学子虽然显得有些寒酸,但他们默默地耕耘着,广泛地吸取着,取法乎上,潜心研究,既不排外,又不迷信;既不自卑,又不高傲;既不轻率,又不霸道。他们的作品晓畅明丽,惟本色是上。他们为人诚实守信,犹如他们的作品所体现的风格一样,终被世人称为真隽才

真隽才是我所钦佩的,因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由而不失法度,看到了严谨而富有创意。他们给我的启示是,注重修养,淡泊名利;虚心谦让,和而不同;物我两忘,率真抒情。我想,这就是我所要寻求的文化人的自由吧!
        还有,“自由平等、广泛交流”大概也属于文化人自由这个范畴,因此,对于象《今日桐乡》以及《桐乡文艺》《桐乡文化报》那样不收作者分文而给予提供平等交流平台的媒体应当感恩,应当向这些媒体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说声谢谢,这是顺便要说的。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