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对书法,艺术,书法家定义的曲解,源于对润格,对文由己出,对审美取向的误导。还有,对申遗成功后如何传承,都需要认真研讨 。笔者不才,略抒浅见如下 。
(1)若问:书法究竟是什么 ?
我答之曰是艺术 。又问 :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当然是文化 。再问 :文化的实质是什么?文化的实质是国家的灵魂 ,民族的血脉 ,个人的素质。继续问 :素质归艰到底是什么?素质是一个人品德与才情的凝聚 。因此,我以为 ,书法的定义应该这样表述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 ,是书写者品德与才情、性趣与爱好整体素质的展示 。”古人所谓“书如其人”,“ 书为心画” ,就是对“书法”这一定义的最佳阐释 。
当今书坛把书法的概念浅表化了 。如《辞海》把书法定义为“指毛笔字书写的方法” 。复旦大学编著的《大学书法》解释为“以汉字为表现对象 ,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线条造型艺术” ,等等 。这些定义所指 ,都是书写的技能 ,离开了文化这个产生书法的根源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没有文化的滋养 ,怎么可能有书写者的气质与素养的展示 ,怎么可能有 “神采为上 ,形质次之”的书法核心内涵的表达 ?仅仅把书法的概念定位在视觉艺术范围之内 ,书法的实际操作者便只能涉及皮毛 ,不能鞭辟入里 ,当然也就不可能出佳作出人才 ,当然也就不可能回应张海先生对经典与大家的呼唤 。这大概是当今书坛各种时弊之根吧 。那么 ,怎样才能促使书法艺术健康发展呢 ?笔者以为 :
还须滋养源头水 ,方可浇开满苑花 。
(2)何谓艺术 ?
“现汉” 说: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笔者以为 ,这个定义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社会意识形态之说 ,好象沒有包含书法艺术在内 。当然 ,所有的艺术都是由人工造成的 ,都是术与艺的结合 ,书法也不例外 。广义上说 ,术是技巧 ,艺是意境 ;术是工力 ,艺是气韵 ;术有常规 ,艺无定法 ;术在重复 ,艺求创新 ;术可成匠 ,艺能成家 ;术是通向艺的桥梁 ,艺靠术来实施创作 ;术有尽而艺无涯。艺术相互渗透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意境、气质与神采 。书法艺术的术 ,是特指书写者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技能 ,而艺则是书写者的修养 ,风格 ,自我气质与自家面貎 。我的这个理解 ,来源于林语堂先生的教诲 。林先生曾经说过 ,“一切艺术的闷葫芦都是气韵问题 ,是以欲期了解中国艺术 ,必自中国人所讲究的气韵或艺术灵感之源泉始 。”这个闷葫芦是由气质与神韵的相互渗透而形成的 。人的气质是由他的个性 ,年龄 ,学养 ,心态 ,兴趣爱好 ,审美取向等决定的 ,俱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 。它可以被感知而不可以被量化 ,可以表现而不可以复制 。书者的气质决定书法的气韵,书法的气韵就是书者本人气质的笔墨化,艺术化。
先说技吧 ,当代主流书作,获奖作品 ,评委作品 ,都流露出在没有掌握基本技能(如笔法中的中锋运笔)的前提下 ,急于求成的浮燥风貎 。在许多书作中看不出提按顿挫 ,看不出乍徐乍疾乍轻乍重 ,更看不出疾涩起落、拈管挥运于字中带有节奏感的笔痕墨迹 。总而言之是书写者还没有“得笔” ,或谓初知技能但不熟练 。 没有“得笔” ,加上急于求成的自我张扬 ,追名逐利的时代潮流 ,便产生了浮躁书风 ,烟火气习 ,同时也产生了作秀 ,仿真 ,贿赂评委 ,花钱买版 , 请人“炒”成名家大家 ,等等现象 ,导致书坛腐败之风甚嚣尘上 。
再说艺 ,技不精 ,艺必不良 ,没有入法便不可能出法 ,不能出法便不可能创新 。如要硬创 ,必然是狂怪丑乱一蹋糊涂 。这就是当前书坛国展现状 。究其原因 ,还是患的文化缺失症 。完美的艺术 ,应该是丰厚的学养与高超技能的结合 ,髙尚人格与精湛技艺的结合 。如果我的这个理解不错 ,以此来衡量当代书坛的艺术成果 ,恕我直言 ,我会感到失望 ,悲哀 ,以致伤痛 。联曰:
胸无国学墨难雅 ,腹有诗书气自华 。
(3)何谓书法家 ?
书法家是俱有精湛的毛笔书写技能 ,丰富的书学国学知识和崇髙的品德操守 ,其作品风格俱有自家面貎 ,被社会至少是被书界公认的行家里手 。绝对不是泛指会用毛笔写汉字的人 。我的这个定义是根据书法艺术的基本内涵界定的 ,它包含三要素 :即技巧 ,学识和人品 。清朝著名学者杨守敬 ,曾说书艺之集大成者 ,一要天分 ,二要勤奋,三要品髙 ,四要学富 。他解释说 ,“品高则正笔妍雅 ,不落尘俗 ; 学富则胸罗万有 ,书卷之气自然充溢其间” 。这样的书法家 ,有如近现代之康有为 ,于右任 ,沈尹黙 ,毛泽东 ,郭沫若 ,赵朴初 ,启功等 ,他们不仅为当代人所敬佩 ,而且会世代相传 ,青史流芳。
然而 ,当代书坛的所谓“书法家” ,多如牛毛 ,泛滥成灾 ,为人所鄙薄 。究其根源 ,一是体制造成的恶果 。凡市县的书协都是经社团登记、组织批准的“书法家协会” ,入会会员多数是刚起步学书的爱好者 ,绝不是实至名归的书法家 ,但他却成了名正言顺的县级市级书法家 。那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是否就是实至名归的书法家呢 ?也不尽然 。笔者参加中国书协较早 ,但自知学识浅薄零散 ,胸中文不养艺 ,腕下笔不生花 ,还不佩称家 。其它的中国书协会员不佩称家者 ,恐怕也不在少数 。二是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 。啇品经济的竞争性 ,激励着人们的世俗观念,使追名逐利成了许多群团、媒体、个人的价值追求 。在相互吹捧相互得利的意识形态驱使下 , “书法家”失去了自身内涵 ,演变为社会交往的恭维词 。有顺口溜说:美女帅哥遍地有,书家学者满街走 。再加上所谓的名人书法家 ,领导书法家 ,将军书法家充斥于书法界 ,其后果就是书法艺术的低俗化 ,歪曲化 ,平庸化 , 脱离传统的形形色色的时尚书风、浮燥书风垄断书坛 。笔者有感于兹 ,曾撰一联自警自励 ,曰 :
盖世浮名花上露 ,滿堂赞语瞬间风 。
(4) 何谓润格 ?
润格 ,辞书说 :“指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定的报酬标准”。“所定的”,谁定的 ? 辞书未作阐释 。笔者拙眼观潮 ,以为能定润格的有三种人 : 一是为人作诗文书画的作者本人 ,对自己作品艺术价值的估量与表达 。如郑板桥先生的自定润格 ,堪称润格中的经典。二是求得诗文书画的受纳者 ,以其自身的经济条件 ,认识水平和对作者艺术品含金量的估计 ,回馈给作者的货币或物资为报酬的数额。三是在当今金钱崇拜 ,物欲横流的世俗意识驱使下所产生的所谓“润格证书评审委员会”的操纵者 。他们利用“书家”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 ,为获得评审费而吹捧包装作者所定的高价位的报酬标准 。前两种类型的润格 ,合情合理合民意 ,极其正常 。而这第三种类型的润格 ,实属拜金主义豢养的欺世盗名行为 。正如去年2月18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的牌匾一样 ,授牌方是所谓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其目的是骗取医院的评审费 。而医院则为了获取浮名 。使自己生意兴隆 ,糊弄病人 ,诈骗老百姓的钱财 。书坛的《润格证书》 ,同假冒的《百姓满意放心医院》牌匾一样 ,纯属欺诈骗局。这是当代改革进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恶劣文化世象 ,是传统文化的负能量 ,也是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悲哀。
话说回来 , 在作者自定润格和受纳者回馈润格两种类型中 ,我个人最崇尚的是后者 ,即润格随缘 。缘 ,是说书法创作者的作品能够被求书者所喜爱 ,是双方自然形成的同一美感心态 ,能有这种共同的心态便是一种缘分 。尊重这种缘分 ,就是尊重书法作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 ,就是尊重求书者对自己的那一分赏识 ,就是尊重自己不是单一的靠卖字为生的商人 。这种尊重 ,造就了润格随缘的文化世象 。这恰好是书坛应当倡导的 。联曰:
法书宗古 ,书风韵雅 ;
润格随缘 ,格调纯真 。
(5)文由己出何时起步 ?
“文由已出” ,即书家所写的文词内容是自己创作的诗词曲赋 ,而不是指把古人别人的文学作品落墨成书 。文由己出 ,在古代是平常的自然的顺理成章的事 ,古人绝无只会写字不能为文者 ,更无只能吟诗作赋 ,不能挥毫作书者 。 而 在 当代书坛 ,文由己出则成了稀缺、罕见、甚至为“书家”不屑一顾的事 。什么原因 ? 首先是书法的定义没有文化内涵 ,导致书艺的整体水平低劣 。不懂诗联格律 ,不通文理 ,文化程度又偏低的所谓“半文盲书家”太多太多 。照抄照录尚且经常出错 ,自作诗文更不可能 。其次是 ,书协的各级领导人自身文化素养不足 ,自然就在吸收会员时把文化素养排除在外 ,评审书作时把书写内容排除在外 ,而局限于笔意墨痕的审视与评论 ,抡眼为好。这是当代许多主题书展实际上失去了主题内容的根本原因 。
当然 ,抄录前贤的诗文也是一种传承 ,不能说错 。但是 ,从书法艺术的构成元素来说 ,文词意境也是书法艺术的构成元素符号,更是它的观赏层面之一 。从古至今,书法绝对不能脫离文词内容而成为纯线条的展示 ,也绝不能用汉字作任意拼贴 ,而是需要组字成文、组字成诗成词成联的 。书法艺术应兼有笔墨线条的神韵美和文辞内容的意境美 ,二者的统一渗透交相晖映 ,属于真正的原创 ,这样的作品方才有可能成为经典之作 ,如书史上之 “兰亭序” ,“祭侄稿” ,“书谱” ,“寒食帖” 等等 。可谓艺文双臻 ,珠联璧合 。因此 ,笔者郑重呼吁 :文由己出这个书法艺术中的优良传统应大力倡导 , 绝对不能丢弃。有感于兹,遂吟诗以自勉 :
书家本应是骚人 ,笔有情真墨有神 。
艺文俱美追书圣 ,气韵悠悠展性灵 。
(6)传统审美取向是什么 ?
马克思主义认为 , 劳动创造一切 ,自然也就创造了美的生活 , 美的艺术 。俗话所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是指凡是能使人的味觉视觉听觉触觉产生愉悦感的事物 ,即是美的事物,这种美的事物能使人产生欢乐抒畅之情 。例如 :美味佳肴 ,美文美画 ,山灵水秀 ,柳绿桃红 ,悠扬悦耳之音 ,和谐美满之事 ,都能使人产生美感 ,产生舒适愉悦之情。人的五官体态、肌肤色泽、气质神韵亦具有美的活力 ,能使别人产生美感 。那种美感程度最髙最具有影响力的人 ,便是所谓的美人 。由此可见 ,美的本源归属于自然天成 ,绝不是人工雕琢所能取代的。
书法艺术的传统审美取向源于国学 ,受儒释道三大主流思想意识的影响而形成 。看重自然美 ,中和淡远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提倡中和美 ,主张无过无不及 ,一切洽到好处 。这种传统审美取向所形成的书风 ,被称为书卷气 ,不骄不噪 ,有气定神闲之韵 ,无刻意雕琢之痕 。诚如北宋时期的黄庭坚对苏东坡书法作品的评论:“学问文章之气 ,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 ,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 。这个评论 ,可以看作是对书法气韵的最佳阐释 ,也是书艺最佳审美取向 。
现代社会的审美取向已误入岐途 ,其根源一是否定“文革”后所产生的逆反心态 ,以为否定文革必须否定一切 ,否定传统 。再加之经济大潮的冲击 ,便使这种心态形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审美取向 。 君不见社会上十分流行的人工装钸 , 包装外表 ,手术整容能舍命 ,奇装异服重赶超 ,这等等审美取向 ,已形成所谓的时尚风气了么 ?这种审美取向表现在书法上 ,便是以抢眼惊人为美 ,以任意夸张为美 ,以追求展厅效应为时尚 ,对大幅作品特别青睐 ,对草书以至狂草特别偏重 ,对作品装饰的欣赏胜过了 对书写功力与艺术表现力的要求 。这种追求外在的形式感与点划的视觉剌激 ,极大地降低了书法艺术的文化底蕴 。它的实质是离经叛道 ,但它却以参展参赛为平台 ,以炒作包装作秀为手段 ,逐渐形成潮流 ,形成所谓 “现代书风” ,垄断书坛 。致使当代书艺走入低谷 。有杂文家言,“假如王羲之 生活在现代 ,他的作品也不能入展 ”。面对这种状况,我吟诗云:
追名逐利卖风骚 , 时尚书家时尚娇 。作秀招奇犹善炒 , 贪金术诡计谋髙 。
抬头常见九头鸟 , 绊脚方知三脚猫 。老拙休闲常吃墨 ,漫挥拙笔伴逍遥 。
(7)当代书坛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
“申遗”成功后 ,我曾吟诗颂之曰:
举世赞扬书艺美 ,华人个个脸开花 。
光宗耀祖千秋业 ,继往开来靠大家 。
“大家” ,既泛指广大书法爱好者 ,又特指造诣极深的著名书家 。靠他们团结一致继往开来 ,共同传承国粹 ,谋划书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为什么要这样说 ?这是因为 :髙科技的生活电脑化 ,信息手机化 ,书写无纸化 ,使书法艺术失去了毛笔写汉字的基础 ,硬笔写汉字的实用性 ,面临走向低谷以致走向消失的困境 。而当代书坛的岐形发展 ,有热热闹闹的景观 ,却没有实实在在的繁荣 ,还有可能把传统书艺引上邪路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当代书坛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是传承 !只有传承才能保护“申遗”的成果;也只有传承才能保护古圣先贤留传下来的文化精粹 。
从当今书坛的现状来说 ,传承的本旨是要回归文化 ,深刻理解 “文化是书法的根基 ”,“文化是书法的核心”这个传统 。 所有的书人都要补文化缺失课 ,以提高书法的文化品位 。具体的传承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大约有四种类型 ,可供研讨 。
一是工力型 。凡是华人 ,其骨髓里大概都有一种热爱传统书法的基因 ,喜欢工力深厚的真草隶篆 。例如 ,老人休闲以挥毫作书为乐 ,小孩启蒙读书 ,父母要他写字临帖 ;普通百姓家的装饰 ,喜欢有书作以示风雅 。大凡旅游景点,寺庙啇舖 ,都有工力深厚的书法制成的楹联牌匾展示风采 。每年的春节 ,如果大门两侧沒有贴春联 ,就好象失去了过年的“年味” 。此等民风民俗民爱 ,就是书法艺术之根 ,书法艺术最博大的群众基础 。故尔当代书法界的同仁们除了自己要对传承勇于担当之外,还要承担起对工力型广大书友培根固本的任务 。
二是啇贸型 。由于民风民俗民爱之所需 ,加上现代印刷复制仿真技术之所能 ,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印制的贺春对联,寿庆对联,婚庆对联,以及居家装饰的书作横幅、斗方,等等 。这些印制品五颜六色 ,刺激性很強 ,但书法的技艺却很平庸俗气 ,禁止是不行的 ,但需要引领提髙 。
三是时尚型 。以国展为中心 ,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时尚书风 。如所谓现代派,学院派 ,艺术派,装饰派 ,民间派,等等 。这些时尚书风的理念是“笔墨当随时代” ,显然是把文学艺术的指导性理论依据強拉到自己身上来了 。上文已经谈过 ,时尚书风是书艺发展的岐途 ,不是真正的传承 ,应当纠正引导 。
四是学者型 。在书法界 ,有相当一部分技艺精湛,书风儒雅 ,德才兼备的学者型书家 。他们因根深而叶荗 ,因品正而不落尘俗 ,因学养丰厚而气韵妍雅 。他们是书艺传承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是书坛出经典出大家的源泉与希望 ,也是书艺紧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骨干力量 。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脈 ,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园 ,上述四种类型中,工力型是基础 ,学者型是榜样 ,啇贸型和时尚型都需要引导 。让我们全体书人都自觉地担当起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吧 !但我人微言轻 ,说说而已矣!联曰 :
有权发言 , 写点心中真见识 ;
无力回天 , 任随书界假繁荣。
一孔拙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