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连利回忆向崔学路学习书法创作

郝连利艺术网 03/06 05:43

郝连利回忆向崔学璐学习书法创作


    近日在拜访书法家郝连利时,他向笔者讲述了当年向著名书法家崔学璐学习书法创作的经历。
   1985年公安部为庆祝当年干校的一个造纸厂建厂十周年,请来了当时在佳木斯《青少年书法报》任社长的崔学璐和黑龙江省著名书法家王乃勇等进行现场画笔会祝贺,郝连利做为当地爱好书法青年被邀请参观了崔学璐老师的现场做书。
   那年的夏秋之交,在文革时期来到黑龙江笔架山农场(当时是公安部五七战校)“改造”过的当年公安部老领导于桑,刘复之等故地重游,期间主办方按排这些老领导与当地书法家们的联谊笔会。
  在笔会上,崔学璐那时的写的作品就透出了“写意甲骨”、“放意大草”、力求遂性、化度、见己、舒心、朴实的创作风格。观看的老一代书法家们都赞叹崔学璐的书法基础坚实厚重有传统功力,惊奇在北大荒的三江平原上竟有写得如此了得之人。
   创作中间歇时,崔学璐告诉郝连利,学书法要临好贴,多读书,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对秦汉,晋唐的法贴要认真吃透,最后要写出自己的风格。
郝连利回忆向崔学璐学习书法创作
崔学路当年的创作现场  郝连利在旁边学习
   记得当时公安部一位领导喜欢崔学路的书法,让其写了幅行草的清朝王之春的《箴言》
 中的一段。因这段文字较长,由崔学路和王乃勇分写两张,让人叫绝的是两人的行草风格很是相近。郝连利还依稀记得当时他们写的内容: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勇而气和,斯为大勇。有作用者,气宇定是不凡;有受用者,才情泱然不露。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清;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观操守在利害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崔学路,号玄一,别署龙骨山房主人、弱水三千居者、佛堂。1945年12月6日出生于哈尔滨; 山东省平原县四女寺乡佛堂人; 书法家、书法教育家。 1985年创办《青少年书法报》,任社长、总编辑;1986年领导举办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大奖赛。作品参加全国四、五届书展,三、六届中青展,国际临书大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第五届书展评委,香港艺海拍卖公司艺术顾问等。
  1994年卸去报社社长、总编职务,隐居北京郊区八丈岩下龙骨山房,闭门绝世,潜心书艺。
  据知情人介绍:崔学路在隐居期间,以“读书、临帖、释道、写心”为旨,做“非古、非今、非人、非我”的人。崔学路字为玄一,他的作品强烈地在表达着“玄”的抽象类和意向类,把生活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震撼心灵、开悟心扉的艺术特效,也彰显了书法艺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对“易、儒、道、禅”的思想的基本运用,崔学路把甲骨文用草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将是崔学路书法创作里程碑式的创举。
  从崔学路的艺术轨迹可以看出,他精进的每一步都给人的感觉是“有才而性缓”。是当代书法家中的“大才”者。
郝连利回忆向崔学璐学习书法创作
郝连利书法作品《多心经》
  三十年过去了郝连利一直不忘崔学路老师的当年教诲,临贴以米、颜、赵、王为主。书体攻楷、行、草、魏、篆,研前人理论,注意兼收并蓄。观摩当代精品常做齐鲁燕赵之游。
   后从当代书法家张君亮学书十多年,使之眼界愈宽,作品亦越发凝重透神。面壁十年,终有所悟。
多年隐忍,不趋浮燥。几次参展,都获好评。
曾获:黑龙江神龙杯书画大赛二等奖。
中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青年组)特别奖。
海峽两岸艺术交流书法特邀作品奖。(作品在台湾各地巡展)
山西黄帝陵中国书法碑林优秀作品奖。
大连国际艺术节书法作品佳作奖。
黑龙江中日书法交流特邀作品奖。其作品被日本书画家称赞不已,互换收藏。
2011年获得孙膑杯书法名家邀请展一等奖。
“第二届中国菏泽艺术节”由菏泽市文亭书画院承办的“伯乐杯获一等奖。
2013年书法作品在钓鱼台国宾馆被将军部长们收藏
“过程比结果重要”是他十年前对采访他记者说过的一句。
那篇报导他的文章题目叫 《永不停歇的追求者》。
重温与崔学路的交往,郝连利不无惭愧地说:崔学路老师才是大家,他的人品修养和书法境界,当代没有多少人能与之比肩的。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