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书法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内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更多的人开始致力于研究书法时一个深邃的话题便随之产生:女性书法,受传统男权主义思想的影响我国女性书法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规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平等”的思潮已经深入人心,随之女性在艺术领域范围内的活跃程度大大深化,其中书法艺术便是其着重涉足的领域之一。本文详细探究了我国人才辈出的女性书法家及其书法特色,最终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呼吁更多的女性加大对书法这门艺术的重视程度以促使我国女性书法快速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书法艺术;女性书法;现状;发展
前言:
女性心思细腻、手腕轻柔,在书法气韵上更突出的是娟秀、空灵之美,与男性的粗犷、豪放之气相辅相成,两种性格特点迥异的书法艺术更能彰显我国书法艺术的色彩纷呈、博大精深。受传统男权主义、“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女性书法艺术较男性书法艺术而言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自“五四运动”以后“男女平等”的思想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也成为民国才女频出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受到先进思想的熏陶,女性书法家逐渐成长起来,尤以孙晓云、林岫等为代表的女书法家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女性书法家这个群体也越来越朝着知识化、年轻化的方向发展。为推进女性书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我们必须在清楚掌握当前女性书法家的现状的基础上详细探究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女性书法家人才辈出
(一)建国时期
建国时期随着封建男权思想的进一步瓦解,虽然书法界中仍处于“阳盛”的状态,但部分有思想觉悟的女性已经逐渐从桎梏的风险思想中走出来且部分女性书法家开始在书法艺术领域展露出头角,如萧娴、于立群等均可称之为当代女性书法家的典范。
以萧娴为例,萧娴师承康有为,在推动我国女性书法发展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其辞世后被世人敬称为“中国女书圣”,其书法艺术风格清映厚重、重古取意、字划完整,其在书写过程中忽略了男女手腕处着力的差异,将更多的磅礴大气之感融入书法作品中,给人以强烈的感触。
(二)文革时期
文革时期是我国文化、学术等领域陷入低谷的时期,但也让更多的中国人丢掉轻便的钢笔、铅笔,重拾毛笔来进行书写,因而随着各种书法展的开展,觉醒的女性书法家也在其间氤氲着,以徐润芝等为代表的女性书法家以其理性思维与独特的审美视角诠释了女性书法的内涵。
以徐润芝为例,其师从陆维钊,著有《北魏嵩高灵庙碑初探》、《苏东坡的书法艺术》等学术论文,对后续的书法家的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助益。徐润芝的书法艺术风格上抱有风格自立的特点,其主攻的是北魏时期的书法艺术,在逐渐掌握魏碑的书法艺术精髓后又开始着重于研究晋朝、唐朝以及宋朝的书法,并将不同朝代的书法艺术融汇贯通从而形成了其磅礴与细致、刚劲与优雅并存的风格特点,对后起的书法家的影响较大。
(三)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书法艺术领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女性书法群体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孙晓云、周慧君、胡秋萍、解小青、胡朝霞、韦斯琴、蔡梦霞、毛燕萍、杨茹及陈秀卿等更是被誉为“中国当代十大美女书法家”,这些杰出的女性书法家在对我国女性书法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以孙晓云为例,其师从朱复戡,三岁执笔,主要沿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的书写风格,并将古代传统的书法形式与现代的审美观念巧妙的融汇起来从而独创了女性书写时独具的灵活气韵,其书写的洒脱是男性书法家所无法效仿的自然洒脱。
二、女性书法家的共有特色
(一)时代性
女性书法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传统封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严重制约着女性思想的解放,其更多的是被冠上“三从四德”的帽子,过于有才华便被世俗所不容,因而传统封建思想是导致我国书法艺术领域长期处于“阳盛阴衰”局面的罪魁祸首。“五四运动”后越来越多的先进思想传入中国后,长期被压迫的女性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推动了我国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我国女性书法家的共有特色便是其书法中充分的展现了时代性,萧娴、孙晓云等师承男性书法家,学习到的下笔、着力、弯钩等的处理均是男性书法家的艺术思维,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与女性思想有所不同,因而在师承著名的男性书法家并掌握了正确的书法知识后,她们没有止步于现有成就并在逐步深化了对我国历朝历代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或碑文等的研究,从而在传统书法艺术与男性书法思想的的基础上形成了女性独具的书法艺术特色,从而为我国女性书法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细腻性
“丈夫气”与“女子气”是一般书法评论家常用的两种评价思维模式,而“女子气”更多的是评价一个男性的书法家的作品中线条、变化等过于柔弱、缺乏男子汉的气概,而“丈夫气”则赞扬一位女性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的豪迈大气。从力道上讲一个男性书法家的“女子气”与女性书法家的“丈夫气”都是其书法的特点,但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男性书法家无法真正体会到女性书法家的书写精髓,同理女性书法家亦然,二者之间更多的是相互模仿却很难真正体会。女性书法家更为细腻的性格特点使其在书法艺术中更占有一定的优势,以萧娴为例,其虽然师承康有为,但其并没有继承康有为松散圆滑的书写风格,而是在康有为的书写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书写风格,在笔尖转动处的细腻笔锋既融汇了男性书法家的磅礴又增添了女性书法家的细腻,因而独成一派,值得书法家们研读。
三、女性书法的发展
(一)根植传统:坚持以正确的学术基础为书法研究导向
书法艺术源自我国古代,在我国的文化传承中已经拥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传统书写作品、碑文文化等的传承表明了我们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不足,仍需要向古人学习,因而女性书法发展过程中要根植于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积极汲取男性书法家书法创作的优点与特点,女性书法家只有在掌握了传统书法艺术与男性书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通过研究创作出独立于二者的书法派系,从而推进我国女性书法的深入发展。当前,一些女性书法家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便急于独创属于其自身的书法派别,这种盲目追求个性的想法会大大桎梏女性书法家的创作方向,使其将自己桎梏于狭窄的范围内,所以女性书法发展过程中必须根植于传统书法,以其正确的学术基础为书法研究的导向,切不可在没有明确的理论或现实依据的支撑下草草开创自己的派系,其结果往往是固步自封。另外,很多女性书法家也会囿于传统的书法艺术或男性书法家的书法风格,长久的效仿使其实现真正的突破,因而女性书法发展中必须以传统的、正确的学术基础为书法研究的导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学术研究与尝试。
(二)博览众长:容传统书法家之所长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女性书法发展过程中不能单独的以僵化的学术论著、书籍等为导向,其更应博览众长,在广泛的涉猎并潜心研究古代各大家的书法艺术并领略其中精髓后独创自己的书法风格。很多女性书法家往往钟情于某一个书法家的作品并潜心进行模仿与研究,但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即使是古代的书法大家在创作过程中也会存在其自身的不足,因而执迷于某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可能会僵化研究者的书法思维。女性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种书法艺术的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总结出自己的书法艺术所追求的方向,这样其才能在逐渐的学习与发展中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以徐润芝与孙晓云为例:徐润芝主攻魏碑书法艺术,后又在掌握魏碑书法艺术风格后潜心研究晋、唐及两宋时期的书法,从而将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贯通,最后形成了其独特的书法风格;而孙晓云主攻“二王”的书法风格,后又将中国古代的传统书法形式与现代的审美观念融为一体从而独创了极具女性书法细腻风格的书法艺术。
(三)自信自强:摒弃消极情绪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综合分析女性书法家与男性书法家,不难发现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女性书法家的书法创作,经过系统的研究可将其具体分为社会、家庭及女性书法家自身心态等三个方面:首先,从社会的角度讲,目前的书法界仍以男性书法家为主,很多男性书法家对女性书法家尚存在一定的藐视心理,而还有部分人认为过于成功的女性书法家的意志与毅力过于顽强以至于其不像“正常的女人”,这种来自社会舆论压力上的排挤使很多女性书法家想要追求更为卓越的人生却又害怕过于成功后自己被打上男性化的标签,这种社会舆论思想的大量存在是制约着女性书法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女性书法家也要面临日常的家庭生活,而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的束缚下,更多的女性作家被禁锢在家庭生活中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书法创作中去,很多女性只能将书法当做其的一种娱乐方式而无法将其视为事业一样进行追求;最后,多数女性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突破精神,这种不自信的心理负担使其无法真正逾越自己,严重阻碍着女性书法的创新与突破。综上,来自社会、家庭与女性书法家自身的心理因素问题是影响其在书法创作方面深入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推进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女性书法家必须摒弃这些消极的影响因素,重塑自己追求书法艺术的自信心,从而在自强不息的精神的鼓励下促使自己实现书法创作与人生价值上的突破。
(四)与时俱进:拓宽女性书法的传播途径
女性书法是推进我国书法艺术深入发展的重要一脉,因而新时期我们有必要采取更多方式深化女性书法的传播与发展。首先,加强女性书法作品展的举办,使更多优秀的女性书法家及其作品得以更为广泛的被人所熟知,经过优秀作品的展览会激发更多有兴趣的女性参与到书法学习与研究的队伍中来,对女性书法的发展有较大的助益;其次,多举办女性书法家的交流会,每个女性书法家在书法研究中都会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有必要多举办各种交流会为更多的女性书法家提供相互交流的渠道,交流的过程中便是女性书法家相互学习的过程,此举为女性书法领域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途径;最后,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强化女性书法作品的宣传力度,目前有很多人对女性书法家及其作品有一定的兴趣,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无法真正的学习与研究,所以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技术为更多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个学习与研究的平台以使更多的人加强对女性书法的关注力度。
总结:
女性书法是推进我国书法艺术深入发展的重要一脉,其与男性书法相比虽然仍处于劣势地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书法家的涌现其必将成为我国书法艺术领域上不可取代的异彩,所以我们必须在充分探究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其未来发展途径,从而为女性书法创作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氛围以推进其长远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刘亚丽.现当代女书法家十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2]陈凤珍,新世纪语境中女性书法的身份意识[J]。邢台学院学报,2010,10,04:73-75.
[3]许凯铃.毕节市书法现状及发展路径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13,10:112-117.
[4]韩笑.女性书法的艺术特色[D].南京师范大学,2011.
[5]孙琪.近代女性书法活动追踪[J].荣宝斋,2013,11:254-261.
[6]常春.宋代女性书法文化探略[J].理论导刊,2012,01:98-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