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编者按:2014年12月24日至28日,由广西书法家协会、来宾市文联、柳州市文联主办的“弘道养正——陆远怀书法作品展”在柳州市博物馆隆重展出。广西众多书法界领导、专家出席观展并给予积极评价。本刊特约请选取一部分同行观感,以飨读者。
《弘道养正——陆远怀书法作品展》集评
韦克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广西书法家协会第六届主席)
远怀同志是广西书协第六届主席团重要成员,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大展中入选或获奖,他本人入选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2006年度“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并担任中国书协维权鉴定委员会委员。同时,他还是广西书法界的资深评委,担任全区各类重要书法展赛评委近十年,倡导和创办过《八桂书风报》,组织过广西书法家协会首届国展冲刺班,对推动广西书法整体创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远怀同志精研书法数十年,对书法有独到的审美价值取向,他的书法根植传统、功力深厚、秀雅雄逸、自成面目。他书法风格的形成,是源于他率真的性情、深厚的学养以及对经典的把握。远怀还酷爱古典文学、诗词曲赋,于诗联创作都有不俗的表现。更难能可贵的是,2011年他身患重疾仍然坚持工作和艺术创作,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这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和探索,都有过人的禀赋和顽强的坚守。
我认真地看了整个展览,我只用两个字表达我的感受:震撼!
罗方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柳州书法院院长)
看腻了当代在各种全国展和地方展中获奖或入展的所谓“新二王”体行书,再来看陆远怀兄的这个展览,不唯使我耳目全新——这是多么清新的“二王书风”啊,又完全没有时风的俗媚!心动之际,我吟诗赞曰:“苍茫高古卷风烟,翰墨淋漓真气旋。不是胸中丘壑壮,如何挥洒似神仙!”“从来雅士味清真,满纸烟霞濡古今。笔底波涛笔外趣,胸罗万象溢精神。”更令我动容的是,远怀兄年届六旬,笔下纸上却无半点“老手”窠臼,全是一派生龙活虎气象。此番景致,又岂是同龄者所能望其项背的!故我诗又赞云: “年临花甲艺尤新,不让潮头气盛人。愧恨余侪枉天命,荒疏池墨几沉沦。”
赵 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来宾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甲午岁末,陆远怀先生在柳州成功上演了书法个人“首秀”,观者如云,好评如潮。尽管作为八桂书坛的实力派和组织者,他的书法早为人们所熟知,但观其全貌,还是让许多四方赶来的同道大呼“震撼”、“盛宴”。除却喧哗,倘佯展厅,给我最深的感受和启示有三:
一是神采飞扬。古人论书,神采为上。展出约八十幅均为近作,遒劲鲜活,神气完足,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一股正大气象。这无疑是他甲子节点、从艺四十年的阶段性总结,堪称桂中乃至广西书法界的个展标杆,而这竟是出自一位身患重症、动大手术者之手,着实令人叹服!
二是笔墨酣畅。艺术终究是要靠作品说话的,线条、点画跃然纸上,笔墨功夫便一目了然。远怀先生主攻行草,醉心帖学,挥毫收放自如,腕底功力了得;用墨酣畅淋漓、枯润相生;大字气势夺人,小字精到隽永。他将二王、王铎、米芾风格等有机揉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这般“纯度”与“高度”,决非一朝一夕可以“抄近路”的。
三是人文情怀。此次展览,人们除了品尝艺术大餐,还领略了他的自撰诗联。其实,远怀先生兴趣广泛,文可吹拉弹唱,武能驰聘球场,丰厚的学养让他在书法创作时,多了几分诗情与从容。他历来注重书写性,作品直抒胸臆,不刻意显摆四体皆能,不过多变形夸张,在浮躁日盛的当今书坛,这种回归书法本真的守望愈发难得!
罗云贵(柳州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柳州市剧院党组书记)
观远怀先生书作,总联想到北方秋冬季节山岗上的大林子,疏朗而不失厚重,雄健却略带苍凉,纵横斜倚疏密错落之中的意趣一如林子般的率真,自然之妙令我叹服。所谓道法自然,大概如此。
常见人用交响乐来形容远怀的书法,是蛮贴切,但总觉得还不够尽意。如果非要从音乐的角度去求解,我更认为远怀的创作象一个音域极广技艺极高的歌唱家,从容地驾驭着一首首变奏神曲,时而高亢嘹亮,时而沉涩深厚,疾若风雨雷电,徐若逆水行舟。一曲终了,便是我们眼前的满纸云烟。这样的自信与功力让我想起自由王国这个概念。
孔子曾用“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总结人生境界。借用于书画艺术,“从心所欲不逾矩”正是许多人毕生追求的高级境界,这是即便兼具了秉赋和勤奋再假以岁月来磨炼也不一定能达到的境界。观远怀先生书法,我还是想用这句话来表达我的折服。
吴怀民(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河池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池学院艺术系副教授)
陆远怀先生乃广西书界名宿也,其书多以行草书面目示人,是展亦然。余观陆先生之书似扎根明季王铎,复远绍魏晋,有清刚雅正之气,无蛮荒草率之俗,真“养正弘道”之书也。窃以为远怀先生作书大字苍雄,小字清和,各有取法,而以中等字最佳,如名士脱巾,不衫不履,情趣自生。妙处在略脱旁依,别出新意;用心处在字中飞白,枯而不燥,神采焕然。而先生之文人风度、诗人情怀复统其书,此真胜人处也。余于展厅中多品读其自书诗联佳篇,心有戚戚,不能自已矣!观展归来多日,仍常忆起其诗联之佳,有动于心,遂作俚诗数首以为观感,虽粗陋,但荐吾心耳:(其一)远绍魏晋探骊珠,近法明季王觉斯。养正修道风骨在,砚田耕种读书时。(其二)五体兼能未必夸,浮华浅涉遍天涯。卅年面壁追逸秀,落笔天然便是家。(其三)大字不易小字细,不衫不履写胸臆。守中一任虚灵出,满眼墨花是枯笔。(其四)各有灵苗各自探,自将禀赋写天然。诗心一缕深情在,笔墨苍浑蕴大千。(其五)卅载攻书苦扎根,一番遭难阅死生。脱胎换骨幸中事,铁笔纵横任率真。(其六)读史品茶良友会,习画吟诗飞白书。大醉何须因酒起,天机妙语得真如。
蓝建军(柳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工作缘故,虽常年周旋于各种书展之中,但个性明朗者寥寥。岁末得观远怀兄之个展,其高雅之气道,沉雄之筋骨,秀逸之品格,令人惊为天书——
一惊:风格多样,书体齐全,各臻其美;
二惊:布展大气,中国气象,酣畅淋漓;
三惊:自撰自书,内外兼修,书中豪杰;
四惊:厚积薄发,百炼成钢,榜样风范;
五惊:人品艺品,相得益彰,弘道养正。
其实,“五惊”即“五美”也。之所以用“惊”,是想表达遇见“高峰”的一种心情,一份惊喜,一份感激,一份敬意,更多的则是一份期待……
谭念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来宾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来宾书画院副院长)
远怀先生广临法帖,博取众长,擅长行草,自成风格。他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成为近年来广西书坛的领军人物之一。
远怀先生书法根植传统,其书出于王铎,小字清逸秀雅,大字气势磅礴。欣赏他的大幅行草书作,浓淡飞白,枯润相宜,疏密有致,痛快淋漓,无论是书法高手,还是书法爱好者,观后都有一种“爽”的感觉,这就是远怀先生书法艺术的魅力。
我和远怀先生共事多年,常在一起品味人生世事,一起探索书法艺术,他为人正直,心胸开阔,字如其人,书如其人,确实如此。
杨耀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河池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河池市书画院副院长)
参加陆远怀先生个人书法展的开幕式,当时就受到了震撼:一是作品数量大,形式多;二是小字写的优雅,大字弄的生辣、雄强、气足;三是自作诗文的书写犹见性情,潇洒自信。我就感觉着陆远怀先生作了聪明人不愿意去做的事,而且作的那么执着,那么的有滋有味,着实令人震撼。这震撼来自于他的内心,来自于“我喜欢”。
黄小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桂林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主席团成员)
我跟远怀兄既是同学,又是书友,相识三十年,自以为对他的书艺早已非常了解,但是参观他的这次展览仍然给我以震撼。总的感受是三句话:一是路子正。入正门,走正道,不取巧。二是功夫深。几十年来不间断的临池挥毫,手头功夫果然了得。三是格调高,老陆好读书、擅诗联,深厚的国学素养为其书作增添了书卷气。
廖炳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隶书网总编、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柳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柳州书法艺术院院长 )
与远怀兄相识已好些年头,可谓老朋友了。远怀兄为人耿直、豪爽,令我敬之。其个人书法展每件作品均流露出这一正大豪迈的性情,无一丝怪气、邪气。时下,书坛有两种弊端:一种为了追求所谓的意趣而远离古法,最终落入荒诞;一种则为法所缚,描摹涂画,生息全无。而远怀兄均能避之,既见古法亦达情性。观其作品,远留“二王”遗脉,近有明清王铎影子,而又能注情怀于其中,体现一种博大、超然的气象,实为难得!
苏洪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来宾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柳州师专艺术系副教授)
期待了很多年,远怀兄的个展,终于与大家见面了,除了“震撼”,给我的感觉还有 “侠情文心” 四个字。远怀兄性情刚直而不失温和敦厚,坚持原则而不失人文关怀。多年来,在他的倾情打造及身体力行下,来宾市书协成员团结共进,他对后辈的关爱与扶持让许多后学心怀感激。他的这种侠义之情与仁爱之心在他的书法作品里得到了很好的折射。远怀兄喜欢王铎书风已有十多年,早在柳州地区未撒地建市之前,他的王铎书风就已经让人深感佩服。现如今,由于退休后更能专注于对书法的深入研究,他的书艺得到了突飞猛进,对王铎书风的演绎可谓挥洒自如。从他对大字的驾驭看,豪迈中有雅致,大而不霸,辣而不火,行留有度,收放自然。大字易得气势,难得文气,然远怀兄的大字中却透出一股浓郁的书卷气,这与他的才情(本次个展有许多自作诗)密切相关,也与他内心的谦逊与温情有紧密的联系。衷心祝贺远怀兄,同时也期待他今后能打造出更多的佳作。
李忠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柳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陆远怀先生是大柳州书画界德艺双馨的老大哥,比他稍小的书画家师弟因辈份关系称远怀为陆叔,因此,大家都亲切称远怀先生为陆叔。认识陆叔有将近二十年了,那是在著名画家潘文经师生书画展会上,陆叔是潘文经众多得意门生之一,其一手流利、洒脱充满浓郁古典气息的行草书令我们这些初入门道的晚生敬佩不已。从此,在参加活动的间隙及闲暇之时,经常向陆叔请教书法技艺的问题,渐渐与陆叔建立了良好的师友关系。陆叔为人正真、豪爽、热情、大方,对一些不良现象敢于直言,其人品在书画圈内有很好的口碑。陆叔是中文系的科班出身,学养丰厚,精通文史、诗词,所作格律诗工稳蕴藉,读来耐人寻味。陆叔的人品、书艺、文学修养都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近期陆叔在柳州成功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引起了大柳州及八桂大地的轰动。我认真拜读了展厅每一件作品,第一印象就是正大气象。展览作品以行草为主,兼有隶书及行楷,陆叔选择行草书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书体,是一个成熟书家的最好归宿,行草书可塑性强,能较好地表现作者性情,增强艺术感染力。展览作品以六尺或八尺竖式为主,增强了展厅的展览效果,在形式上以传统形式为主,部分作品兼做些适当拼接,很好地吸收时尚元素,使古老的书法艺术焕发新的时代气息,作为年届花甲的陆叔,能与时俱进,实为难能可贵。既有六尽整纸只写一个字的巨幅榜书作品,又有字数繁多的小字作品,其大字以颜字为底,融入王羲之萧散、雅致的晋人笔韵以及清人王铎的气势,驻足观之,则有气势扑面而来之感;小字以二王为宗,精到、细腻、古雅,富有浓郁的书卷气。观陆叔书法作品,确实令人赏心怡目。
陆叔此书法作品展所达到的水平高度,窃以为在柳州举办个人书法展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是在柳州这块文化历史悠久的古老土地上树起的文化标杆!陆叔正处在艺术创作的盛年时期,祝愿他艺术与日俱进,艺术之树常青!
卢和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池学院艺术学院专业书法教师)
陆远怀先生以行草书见长,成就亦最高。其作品大气磅礴,沉着痛快,激越豪放,摄人心魄,给人以高昂奋进,余韵悠远的审美享受。其书深入二王、米颠、孟津之法,融会贯通,不为所囿;又得当代张海等名家点拨,师承有绪,秉悟独到。其作品用笔简练、沉稳、老辣、奔放,燥润互见,虚实相生;结字巧妙,意态生动,不落俗套。无论大小字作品均精气弥满,一气呵成,又有浓郁的文人气质,水墨写意情趣,别有一番韵味。在他诗书合璧的作品里,可以窥见其丰富的学养与历练的足迹。
他年长技进,取得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是“八桂书风”标志性人物之一。
黄正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桂林市女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赴柳州参观陆远怀先生书法作品展,感受很深。进入展厅即被一幅幅或雄强纵逸、或潇散简远的精美作品所吸引。陆主席的书法有着扎实的传统功底,能在魏晋风度的基调上做出自己个性化的探索,在痛快淋漓、飞扬飘逸中见凝重;在洒脱浪漫、磅礴大气中见法度,是在理性与非理性状态下的一种尽情挥洒,可谓是一场视觉盛宴。由衷佩服陆主席的勤奋,以及他对书法的体悟和对艺术的执着。
韦耀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柳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观赏远怀道兄书法个展,现场慨叹有言:“意境高远,神采飞扬,气势磅礴,撼人心魄”。静心闭目,历历复观,观感有五:一展厅整体,辉煌荡气,传递当下正能量;二作品章法,大气动人,时代感强烈震撼;三墨气淋漓,浓淡飞白,尽得五色之妙趣;四造字精妙,自然合意,多见魏晋之遗韵;五笔法刚断,力能扛鼎,尽展笔墨之劲健。
记得刘熙载《书概》曾言:“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以此观之,远怀兄之书,皆有所得也;实为龙城书坛近30年罕见,令吾感佩!
然若谈微疵,吾以为,倘若于“刚”中再有些“柔”之味,相信远怀兄之书自达更高远之境也!
王 昕(柳州师专中文系副教授、来宾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远怀之书,文人之书,其缘有三:
远怀博学!陆兄大学时期即受教于当时广西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伍纯道教授门下。其书先学颜公,脉正功深,后转益多师,尤于王铎及二王用功颇多。天赋超群加之勤思善悟,终成其雄秀飘逸、中和典雅之独特风格!
远怀识广!陆兄系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学贯古今,文采风流,毕业后又长期供职于党政部门,历任办公室主任、市文联主席等职,社会阅历日深月广。书需“识” 养,方见温润敦厚。融汇之际,乃可蕴藉烂漫,今观其书,信不余欺!
远怀诚挚!初见陆兄,其书名已誉满八桂,位列来宾市书协主席、广西书协副主席、资深评委,然对后进者悉心指导,倾囊相授。其言揉庄谐,情溢颜蔼,使人如沐春风。“书为心画”、“字如其人”,品其书,点画修短合度,结构欹侧多姿,章法融通矩规,或似初月出天涯,亦犹众星列河汉,自然而然,心手双畅。
志也、学也、情也,融为其书也!
吴汉春(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来宾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柳州师专艺术系书法教研室主任)
看了本次展览,有收获有启发。
首先,展览很成功,作品质量高,有看头,有品位。大字气势磅礴,很有震撼力;小字雅润,耐人寻味。
其次,书家的成长道路值得年轻人借鉴。陆先生早年浸淫王铎、鲁公,后上溯魏晋,路子正、积淀深、气象大、格调高,对当前浮躁的书风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太值得年轻人学习了!
再次,先生的诗做得很好,充分体现了书家的学养和胸襟,对后学之辈很有启发,虽然是老调重提,但要做好它却是一辈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