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墨痕 正大光明
——观陆远怀书法作品展
孙根宁
甲午初冬,“弘道养正——陆远怀书法作品展”如期在柳州市博物馆开展。走进展厅,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数十件佳构形式多样,字体涵盖真草隶篆。无论是小品,还是鸿篇巨制,皆为远怀兄近些年的精心创作,给参观者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
书法是一门于共性中求个性的艺术,共性是基础,个性是灵魂。时人议书贵衔头,不免“碌碌如玉,珞珞如石”。我以为远怀兄的书法的确是好,称之为上品名至实归。诸体中当推行草书成就最高,可以用四字来概括,即:“正、大、光、明”。所谓“正”者,指的是书脉正。大道甚夷,众人好径。远怀兄于书,走王铎一路坚守数十年,路子渐行渐宽,书写性强,线条愈加纯正、厚实,得“沉着痛快”三味。其书不仅具有传统书法的笔墨之美,同时也兼容当代书法的审美元素。更为可喜的是,他能自觉、自如地将自作诗文融入创作之中,从根本上与传统文人书法之正脉——“书文一体”相吻合。在当下崇尚展览视觉效应,重形式轻内容的时代背景之下,尤显难能可贵。正所谓行大道者,虽远必成。“大”,指落落大方,不刻意娇柔做作、玩弄技巧,化有形于无形,天然胜雕饰;也指大气,正襟危坐,极具阳刚之美。“光”,是光亮、爽朗、明快、清新,充满正能量。好似“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令人心旷神怡。“明”,指的是明白、明了。《道德经》说:“知常曰明”、“自知者明”、“见小曰明”。反映在书法作品上就是牢牢把持住书法本体与自我性情,且能使二者水乳交融。不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艺术创作是作者营造自我精神家园的过程,就书法而言就是“书如其人”。它非指如其形、才,而是如其性情。远怀兄之书如其性,刚正、劲健、果敢,不怒而威,有庙堂之气。大凡成功者必有内因,不出四维:天智第一,勤勉次之,再次得天时地利,再次家庭支持。远怀兄四维俱占,焉有弗功成名就之理?事物又皆有二面性,有道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远怀兄之书法倘若能使“虚、空”的内容稍加丰富,其韵味、韵律还会更佳,境界亦随之更臻上层。
欣赏、品读陆远怀书法,既可以看到他对书法精神的敬畏及上下求索,又能感受到其对生活的感悟和美的无限向往。应当说它是一次心灵撞击,是一种高级享受。想起来总有些留恋忘怀……
(孙根宁 :书法史学者,论文入选全国第九、十届书学讨论会和第三届“兰亭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