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来有以

 

悦来有以

——为李樯先生《杞芳堂读碑记》序

 

古德碑帖,韫诸人心,毫楮之间,无迹可寻。盖其溯本清源,经史相一;故而时空不二,自足闲适。落笔乃彰,思飘云物之外也。是以,百年未竟,各自千秋;垂范于今,与时俱进。

曷似当世之尤,欲附风雅,饥肠如琴者。呜呼,遣墨成形,心性遁影。或为逐利,或为追名。一夜伪功,逡点巡划;千里走穴,砚浅毫腥。陋峕强作古兮,媚权慢圣;目非以为是兮,积秽为城。

奈何?不知有汉,遑论魏晋。承天意不拘小节,绝法乳难绪大统。世事洞明,易如探囊反掌;人情练达,难在固本培元。永乐公云:“书法者,心法也。”不修本具之明,何来清朗;除非博览其故,怎除固僵。

三年之前,贫僧之次古邾。仰首四山之间,随处高士,洵洵然,一城君子雅范,不由欢欣而抚掌!噫,春风起于“杞芳堂”。

堂主使君李樯公,邹城故郡达人也。秉性淡雅,胸次郁勃,善养浩然之气,夙负豪杰之资。俯仰尘世,标帜文坛;口吐莲花,峄山奇葩。

使君善书,尤以正体之隶名世,中和信直,无心偏戾,迥异时人。盖其笃志为学,深得孟子“良知”之说、《大学》“亲民”之旨,反身诸道,沛然其自得乎?

观其积学之作《杞芳堂读碑记》,浩博渊邃,清明精切。举凡两汉、魏、晋、南北朝之石刻,含碑文、墓志、造像记,大体统涉;尤于文字、人物、典章、制度、民俗、伦理等,随机缕析,多见性者也;或以石正史,或以史正石焉。

所谓“佛度有缘”。即使硕儒,虽克尽其能,未必人皆首肯;但喜明公,其焚膏继晷,必遗识者口碑。盖,使君著书,非博名闻,聊尽学者格物之本份耳。

诚如杞梓、芳兰者,纵怀旷世之奇香矣,实本无所求也。嗟乎,不古名笔,难排成住坏空之律;使君雅怀,永葆元亨利贞之心。

欣悉,《杞芳堂读碑记》不日刻梓,庶传四方,而垂来世。祈愿有志者但领其心,心心相印。则,使君之学之道不亡,后仁之悦之来有以矣。

癸巳六月初九日,于鹤堂。

   伍灯法师,原名张培元,中华国学总会创始人,香港书谱出版社第三任社长,香港书谱学院院长,汉字书法研究会主席,虚云老和尚法孙。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