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丹枫阁记研究》有感
发表于名作欣赏杂志,诗书画印林鹏专刊
吕丽军
林鹏先生是一位思想家、文化学者、傅山研究专家、书法家,虽年过八十,但仍思维敏捷、精神矍铄、风趣幽默。学贯中西而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各界学人都不顾路途遥远上门求教,先生也一概来者不拒,热心解惑答疑。2012年10月28日,由西泠印社出版的林鹏先生新著《丹枫阁记研究》在山西图书大厦举行首发式。如果说《丹枫阁记》是傅山的行草书代表作,那么《丹枫阁记研究》则是林鹏先生研究傅山的重要学术成果。
一,都云作者痴。曹雪芹于《金陵十二钗》前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林鹏先生对文化执着、对书法艺术执着、对书法研究中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执着。先生对傅山情有独钟,尤为痴迷《丹枫阁记》。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石头记》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名其书《金陵十二钗》,而林鹏先生对《丹枫阁记》却研究了三十年,三十年的思考、探索,三十年的孤独与坚守,或许是傅山地下有知,或许是机缘巧合,在研究过程中,竟然发现了以为可能早已不在世间的国宝《丹枫阁记》真迹,可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丹枫阁记研究》是林鹏先生书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成果,也是后人研究傅山书法的必备资料。当代中国,以书法研究为业者何其多也,但能不为功名利禄奔忙,为一个课题而坚守三十年者,恐怕绝无仅有!《论语·宪问》中,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认为,古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己,不是为他人而学。《论语·子张》中,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君子”是儒家的最高人格理想,“君子”学习是为了得“道” ,“道”是什么,其内涵与外延很广。《论语·学而》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认为:“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道”不是单一的书本知识,而是贯穿于待人接物,在与长辈、同辈、晚辈的接触中体现“道”。林鹏先生可谓得“道”者,“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多年来在其简陋的寓所“蒙斋”中相继写出《丹崖书论》、《蒙斋读书记》、《林鹏书法》、《蒙斋印话》、《平旦札》《中国书法全集·傅山卷》及长篇历史小说《咸阳宫》等,在“学文”的过程中,实现了传统儒家的人格理想。林鹏先生“痴”于此“道”,并且“迷”于此“道”,这是那些“尸位素餐”者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
二,《丹枫阁记》出版版本概况
1934年商务印书馆赴渠家拍摄《丹枫阁记》真迹,并出版《傅青主征君墨迹》,
20世纪80年代林鹏先生根据文物出版社《清傅山书丹枫阁记》,写研究文章《读〈清傅山书丹枫阁记〉》,经过研究认为商务印书馆拍摄的《丹枫阁记》是真迹。
1987年山西人民出版社以商务本为底本出版《傅山书法》,
1989年文物出版社以辽博本为底本出版《中国书迹大观》,
1993年上海书店以辽博本为底本出版《中国历代书法墨迹大观》,
1994年山西古籍出版社以商务本为底本出版《丹枫阁记》,并将林鹏先生的研究文章《读〈清傅山书丹枫阁记〉》附后,
1996年北京荣宝斋出版社以商务本为底本出版《中国书法全集·傅山卷》,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辽博本为底本出版《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2007年在由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活动中,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以辽博本为底本出版《傅山书法全集》,
2011年辽宁美术出版社以辽博本为底本出版《历代名家法书墨迹珍品》。
2012年西泠印社出版社以商务本为底本出版《丹枫阁记研究》。
三,谁解其中味?从《丹枫阁记》版本流传可看到,以辽博本为底本的出版物数量较多,在由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文物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一书中,编号为辽1—347的《丹枫阁记》被定为“真迹”,其规格为:九开,纸本,册页,20.8厘米×13.4厘米。林鹏先生发现的真迹则是“绢本、微黄,册页装,织锦封皮,高34厘米,宽27厘米,前后共盖有6枚小印。墨气生动,笔法自然。”这些“鉴定大家”究竟有没有见过真本?假如没有见到,为何会得出辽博本是真迹的结论呢?答案不得而知。学术的要求很严谨甚至是苛刻,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做出论断,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历史不负责任。万幸的是,河北易县人林鹏先生数年前从朝鲜战场转业来到山西,从此定居于太原,在经历种种不平时,遂投身于学问之道,诸子百家无所不读,诗文书印无所不学,多年以后不仅“技”成,更重要的是“道”成,儒家的“志于道,游于艺”在林鹏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丹枫阁记研究》即是得“道”的标志之一。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林鹏先生,《丹枫阁记》真迹不知何时方可重见天日!
傅山是山西书法的代表,是山西文化的代表,林鹏先生对《丹枫阁记》的研究成果在学界早已成为权威。但是,在最重要的纪念傅山诞辰的活动上,有关方面却没有采用林鹏先生对《丹枫阁记》的研究成果,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开了一个荒谬的玩笑,林鹏先生感叹到“狗不吠,鸡不鸣,……固知国中之无人” ,多年过去,一片寂寥,“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