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茂友,1963年出生于江西九江瑞昌市,1982年于瑞昌二中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书法师从启功先生和秦永龙先生,绘画拜崔如琢先生为师。作品朴茂厚重、大气磅礴、个性鲜明,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在书法、水墨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历朝各代以牡丹画多以工笔重彩、或者兼工代写为表现手法,然以纯水墨写意画牡丹的画家,却寥若辰星。纯水墨画的基本三要素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现代均有持续发展。自明朝徐渭开大笔水墨牡丹先河以来,画史上能数得上的甚少,而论及当今大写意水墨牡丹,当代名家蔡茂友苦研的水墨牡丹画,从墨分五色到墨分千层,主要是立体感,明暗变化。水润冰心,主要是牡丹的质感,水色鲜嫩欲滴,更有一种情绪,一种愉悦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为当代画坛为数不多的水墨牡丹画名家。
江寒汀(1903—1963),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原名荻、庚元,笔名江鸿,石溪,号寒汀居士。十六岁从同里陶松溪习花鸟画,二十八岁开始卖画为生。中年流寓上海,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曾任上海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传世作品有《百卉册》、《百兽图》等,1960年应周恩来总理邀请为人民大会堂绘制的巨幅《红梅图》,江寒汀擅长花鸟画,尤以描绘各类禽鸟著称于世。他的绘画内师传统,外师造化,广泛地从传统中吸取养料。他曾认真研究历代花鸟画家的技法,上溯宋元诸家,下至明清的陈白阳、徐渭、恽南田、金冬心、八大山人、新罗山人,对双钩填彩、没骨写生,均所擅长。尤对任伯年、虚谷画艺潜心揣摩,系统研究,以致他临摹任伯年、虚谷的作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画坛上有“江虚谷”的美誉。这幅水墨牡丹图在技法上主要延续明清两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写意画风,注重水的运用,以湿笔为主,水中用墨,使墨与水浑然一体;花瓣之间浓淡墨相衬,墨色清雅,浓淡相宜,线条圆润,叶片俯仰具动势,构图具有节奏感。
近代 江寒汀《牡丹》

蔡茂友水墨牡丹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