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充王符仲长统合传的原因

环江墨缘斋 05/29 15:03

   
著名书法家张维
  
   史记的人物传记中,有不少是两个或三个甚至是一群人合为一传的。比如:孙子吴起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贾生列传,还有游侠列传、货殖列传等等有的是把时代相同或相近的同种类型的人物放在一篇传记中,让读者可以很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更好地挖掘他们的性格特征。有的是写完一个,再写一个,人物之间似乎毫无干涉,完全独立。但实际上他们之间似断非断,有着一种说超然联系,像提到的屈原和贾谊,他们都怀才不遇,遭遇相似。而后汉书里面的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三人合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首先他们都属于同一时期——东汉,他们三人的年代合起来刚好是整个东汉,从公元25年到220年,所以研究三人可以对整个东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另外他们也具有比较相同的社会背景,比如说一些相同的官职制度,土地政策,经济的发展情况,社会风气,主流的思想文化等这都可能会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到他们,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可比性。其次,王充,是会稽上虞人,即现在的浙江省人;王符,安定临泾即如今的甘肃镇原人;仲长统山阳高平即山东省人,三人的出生地以及以后的活动都在偏北一带,那么三人的接触的人文地理也会有一定相同点。清代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说:“王充、王符、仲长统三家文,皆东京[转载]论王充王符仲长统合传的原因之矫矫者。”所以,探寻三人合传的原因不得不提到他们的作品。他们三人都擅长写政论散文,王充著有《论衡》,王符则著有《潜夫论》而仲长统也有《昌言》一书。《论衡》《潜夫论》《昌言》这三本书都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哲学政治著作。在哲学方面,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在汉朝,儒家的思想体系是董仲舒提出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提倡“天人感应”。而他们三个对传统的儒家正统思想都产生了怀疑,对鬼神都持怀疑态度。另外,他们的作品都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如:王符《潜夫论》中的《贵忠篇》写的是有德有才的人才能做官,要不然“故德不想称,其祸必酷;能不相称,其殃必大”,而《浮移篇》写的是重农抑商以及那些奢侈浪费的现象,总之在他们的作品中从不同的方面都体现了他们对社会关注。

    且外,我认为他们三人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王充“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王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而仲长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他们在官场上做的都是最本性的自己,不会随波逐浪,人云亦云,清正廉洁,不留恋官场。

    总之,把他们合在一起即便于研究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又便于对他们三个本身的对比研究,更好的挖掘他们的性格特征,经历学识,思想见解等等。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