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磅礴 老到自然--赏析张维先生一副书法对联

鹤墨斋 06/02 08:38

   张维先生对联书法《诗若长城四境独守,学如大海百流兼归》,纵180厘米,横60厘米,该书以王铎书法为取法对象,行书为体,古为现用,刚健之中,得清气于俊朗之外,锋藏划劲,气清韵古,颇具个性。

   每个真正在艺术上有造诣、有成就的书法家,莫不采取精研古帖几十年、甚至终生,思考、探索、研究。因为他们从本身的书法实践领悟到艺术原理和规律,从原理和规律的角度,他们能尊重和理解书法艺术,即使书法艺术的表现方法与传统上有不小的差异,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在书法领域有卓越表现的书法家的人生轨迹,张维先生就是这样。

   张维书法字如磐石,铿锵有力,是对人生生命的最好诠释,更是对生死的超越。整幅书法作品创作心情起伏跌宕,字如行云流水,作品气势贯通,浑然一体。可以看出张维先生在充分释放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作品中体现的微妙情感变化,与古人气韵相契合,真正做到形神兼备。

   张维先生这件行书作品的风格正是由此而生成,此作无论是在用笔上,还是在点画和结字上,都能以“遒”、“逸”为指归,为我所用。其用笔以王铎笔法为主,起笔无论粗细,多作斜切方笔之状。承袭了用笔的险劲之势,但不作夸张刻厉之态,故方而能秀,刚而能媚。其少数起笔的衄挫动作则明显来自于王铎之风。可见,张维先生深谙王铎用笔之昧。张维书法点画瘦劲挺拔,自是王铎书法本色,尤其是撇、捺,舒展飘逸,绰约多姿,流美生动,深得王铎书法之“逸”态。在结字上,张维书法骨架正规,以长形为主,字势峭拔。但他并不是一味地字字峭拔,尽量将字势横展,得长、方、扁等多种形态的变化;加上用笔和点画上的温润处理,故能有效地缓和王铎书法“孤峰崛起,四面削成”的森严之状。

   张维先生以行草书法抒情达意,但情兴而不狂,性雅而不萎,能技进乎道。他在韵度、意蕴等更深层面上颇能造味溢趣,博得众人之喜爱。他的书作巧妙地控制着行草线条和弹性感:或舒缓,或激越,或轻盈,或跳荡的旋律,并善于把握线条的粗细长短;布局结构的正侧俯仰。空间分割的大开大合、大疏大密、大轻大重、大干大湿、级长级短等矛盾因素。他又灵活地用笔,中锋、侧锋并用,以中锋为主,推拉提按,贤淑天成,耐人寻味。  

   苏轼云:“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故而欲创造个人之风格,要在熟知书史、广览名迹、深刻胆识、增益学问。张维先生在此基础之上,再对所要调和的书家做风格上的深入剖析,挖掘本质上的相通之处,然后明之以取舍,施之以勤奋,济之以学问,则庶几可成矣。否则,急功近利,必因“识浅、见狭、学不足”而导致反相龃龉,终成驴头马嘴、非驴非马之书。与其如此,不如专爱一家。虽乏个人面目,但假以时日,尚有可观之处。

   观张维书法,在“尚意”之风,张维既无意于狗尾续貂,又不愿随当代人亦步亦趋,因此他选择了回归传统。但他又不甘死守一家之法。张维先生精于书法,张维先生最为欣赏“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的治学思想和“重躬行践履,实事实功”。他旁通学问,自有酿花得蜜的书外功。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情感真挚的书法家,让人读来,仍令人心生书法艺术的美好。

   张维,著名书法家。甘肃镇原太平西坡村人,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现在西安居住,不求闻达,40年钻研书法,终有所成。他八岁始临碑帖,曾在苏州大学书法专业脱产学习两年,受教于书法大师沙孟海。主要著作:1998年由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张维书法作品集》,2000年由香港中华国际出版社出版《张维行草书法艺术》,2005年1月由陕西省出版局出版《张维书法》。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