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先生在诗、书方面均有所涉猎且都有很高的造诣。书法修养加诸文学修养,犹如锦上添花。
张维先生是甘肃省镇原县太平镇人。他是一个才思敏捷的人,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诗大体由客观感触而萌生,然后略作文字韵调修饰就诞生了,可谓是“率性之作”:性情至而诗至,性情恬淡而诗恬淡,性情浓烈而诗浓烈。随情怡性,诗多在不经意间即兴吟咏而成,随意泼墨而就,有时甚至类似“打油”,嬉笑怒骂间脱口而出,或浓或淡或俗或文,无雕琢,无矫饰,无作态。这样写出来的诗,新鲜、生动、真切,但是要好也难。张维先生之诗之价值,在我看来是他对人物风物抒情诗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所见所闻,感触良多,提升了他的理趣美。写出来的抒情诗,言之有物,推之成理,有哲理味,有历史感。一些咏叹诗代表他的文学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
曾有方家评论张维先生的书法作品“貌离神合,似非而是”。说明张维的书法艺术以形写神,意在笔先,已达中国书法艺术的妙处。他的书法正是在文化养书的风格中突出了他的性格,展示了他的精神面貌。了解了张维先生的为人,再细细揣摩他的作品,我认为专家们的评论恰如其分。
张维先生自认为他的书法大体可归入传统文人书法一类,重意而不重笔,以传达情趣心境为快。他的诗歌作品除部分恋乡思土之作外,或大草、或行书,大抵也不脱常见的题材。但是我感到,他的笔墨情趣和传统文人还是有较大的不同。传统文人的意趣往往脱离不开顾影自怜的窠臼,而他的笔墨之旨除了少数温情之作之外,往往有客观在,有主观对客观的应答态度在。他的书法艺术层次清楚地表达“伸屈有度”的见解,有非常丰富的文化文人的内涵,集中代表了他书法艺术的旨趣和境界,透露出作者内心谨慎、细腻、负责、自律的一面,坚挺孤傲,个性强烈,书品、人品超然卓立,有一般书法家无法企及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张维先生近年来的书法作品,特别是那些宏大作品,视野开阔,心思久远,似乎在追求一种“笔下河山”“江山人文”的新境界。无论笔墨点化,或大笔所到,题髋落印,浑然一体,给人一种超然物外,三才轮回复永恒的感受。讲究力,讲究韵,蕴藉着自我独创的见解和人文情怀,是张维书法艺术的主要特征。
张维先生从小练笔,40年经年不断,在书法一域造诣很深。他的书法,转益多师成一体,博采众长,各体兼通。其风骨从沙孟海先生而来,挺拔秀美,飘逸基于稳健,刚毅不失温柔。灵巧与厚重互为表里,俨然形成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小字注重谋篇,大字讲究气度,有功力而不拘泥用笔。他的行书反映了性格中谨慎持重的特点,落笔虽不拘小节,谋篇布局却绵密匀称,放得开也收得住。
沙孟海先生论张维的书法,说“有力度,有气质”,“既能有闲庭信步之古风,又能寓冲腾豪气于恬静淡泊之中”。达到如此品位的作品首推斗笔长卷《沁园春·长沙》。从第一个“独”字始,大气磅礴之气度跃然而出。随着诗意的意气风发、婉转曲折,书者之笔法渐入化境;行云流水中时而奇峰突起,高潮不断而又绵密如丝,收尾直上云端,呼应开笔,词意冲撞笔法,笔法宣泄激情,是张维先生“快意笔墨”艺术观的真实反映。
张维先生论诗书画,第一看重境界,第二讲究笔墨。古人认为“有境界自成高格”,张维先生的书诗的生命力就在于传神入境。在他看来,境界反映了一个人的哲学思维和思想深度。他的诗书之作大抵都在反映这种认识和实践中的喜与怒、哀与乐、恬淡与冲动、坚决与顽强。
笔墨是中国书法的基石,几千年的浸润使它已经有了独立的审美生命,字不如意则诗也无骨。张维先生能够抒情饱满,达意酣畅,书法功底已可铸造大器。他的技法没有刻意追求“中规合矩”。“心似白云常自在,德如清露不染尘”。这两句自况诗当切地描述了张维艺术思想的内涵和意趣。以恬淡之心对待个人荣辱,以公正之心待物接人,有所不为,有所作为,确是一种高境界。
诗书历来为文人陶冶性情、表情达意之物。书法和诗歌,是张维先生审美客观的形象显现,也是他对中国人文思想袒露赤子之心的一面镜子,达到了人生的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