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劲挺拔 清秀俊美

徐喜荣书法网 06/18 15:35
 

遒劲挺拔    清秀俊美

——我学习柳体书法的体会和心得

徐喜荣

我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常常醉心于中国博大浩繁的书法艺术之中,读帖、临帖,勤学苦练,孜孜不倦吸取古人书艺技法,不断充实自己。下面就自己学习柳体书法的一些收获和心得与大家一起商讨。

柳公权(公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元和进士,官至太子少师,后封河东郡公。他幼年好学,史书记载他在十二岁就能吟诗作赋,被人称为“神童”。他精工书法,尤其是对楷书研究,功力很深。

柳公权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得力于颜真卿和欧阳询。如果说颜真卿着重雄浑端庄的话,那么,柳公权则强调了劲媚峻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柳体字刚劲中含秀润,严谨中有生动,平易近人,实用性强,即能写榜书,又能写中小楷书,历来影响较大,成为楷书基本功练习较易入门的好书体。

如今,最常见的柳体碑帖有,《玄秘塔碑》全称《大达法师玄秘塔铭》,建于公元841年,全碑共一千二百余字,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书字体严谨,笔画瘦劲,端庄俊秀,用笔干净利落,寓圆厚于清刚之内,是柳体代表作,此碑对后世影响很大,学习柳体书法多用作范本。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建立于公元843年,现存于西安碑林。此碑书体结构严峻,除多出欧法外,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势雄力厚之中,刚柔相济,骨肉停匀,是高度概括了前人楷法的珍品,世人许述此碑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其生平第一妙迹”,也是学习柳书重要范本。

另外,如《全刚若经》、《福林寺塔铭》、《官相帖》等也是柳体之代表作品。

我认为,柳体的总体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点:

柳体继承了初唐四家和颜字的优点,以方为主,方圆兼施;中心攒紧,四边伸张,引筋入骨,笔力挺拔,即有欧体险绝的格调,又有颜字浑厚的雄风。

引筋入骨,笔力挺拔,系柳字一大特色,柳字用笔,提得起,拿得稳,决不轻易下笔,更不轻易铺笔。即便写得最粗的笔画,笔毫也只铺到二分笔,尽管如此,每至顿笔处,果断雄健,力透纸背。圆笔谨慎地笔锋提起,方笔虽落笔甚轻,但方形切的干净利落。通观柳字,骨力铮铮,法度森严,凛然不可犯也。

结构平稳,浑厚端庄,乃柳字又一特色。横画平稳,撇、捺相顾;错落适度,重心平稳,有粗有细,巧妙组合;匀称豪健,浑厚端庄,中宫收紧,四边外肆,从而使柳体展现出挺健,清秀的俊美风格。

柳体字笔画用笔特征是方圆兼使,方多圆少,方笔多兼隶意,圆笔多存篆意,由于人们有“颜筋柳骨”之称,认为颜字肌肉丰满,应属圆笔,柳字骨力劲健,应属于方笔,而实际上颜柳用笔都是方圆兼使,只是颜字圆多于方,柳字方多圆少,方笔居多。柳字用笔方圆兼使有的笔画棱角突出,刚劲有力,有的圆润丰腴,又浑厚健美,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在于顿挫有力,笔笔送到末端,无一笔潦草轻率。

柳体字的结构体特征即有传统上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柳体的结构,即不似欧体的严谨秀丽,也不同于李邕字的奔放开拓,也不像颜字的宽博端庄,而是他自己的创新——“柳体”。具体分析,大略有以下特征:中宫收紧,外疏内密;左右竖画,有长有短;柳字有向有背,多有变化;平捺肥壮,厚重平稳;宝盖外展,覆盖严紧。

 “书到瘦硬方通神”,柳公权的楷书即是以瘦硬取胜的,他吸取了欧体的紧密以及颜体的纵势,形成了遒媚劲健的独特风貌,他的传世名帖《玄秘塔》和《神策军碑》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好范本。那么,我们在临习柳体字时应注意把握什么要点呢?

首先,柳体用笔方圆兼使,方笔居多,且非常顿挫。我们临习时决不能信笔挥之,必须意在笔先,字居心后,一点一画要有顿挫,以表现出柳体精神来,表现“柳骨”之骨。

其次,柳体结构中宫收紧,横画放长,四面伸展,宽严结合,疏密适度,即不同于欧体的严谨瘦长,又不同于颜字的宽博方正,我们在临习时应充分注意观察,仔细分析掌握其结构特征,做到下笔有度,心中有数。

第三、史传柳公权写字,用的是长锋柔毫,写出的字苍劲、遒媚,一般说来,苍劲是书法家的功力,而遒媚则是柔毫之助,因此我们学习柳体,笔选长锋羊毫为佳。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