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书画鉴赏中的人生四境界

冀东书法 06/25 15:29

    许多人都将书画鉴赏与收藏看成是一件十分玄妙、高不可攀的事情。其实,凡是有志于这个门道的人,只要肯下功夫,方法对路,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都是可以学会的。在我周围的许多书画收藏爱好者,原来文化水平不高,但鉴定收藏书画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有个别所谓的"画贩子",其眼力并不比专业搞鉴定的差。其实鉴定书画犹如熟悉了解人。有一位你熟悉的朋友,老远看到并不一定看清楚,但只要视其形态,你就能大致分辨出这人是谁,一旦走近了你就会一目了然,鉴定书画也是同样的道理。学习鉴定最好先从某位名家入手,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个性风格。看多了,看久了,就会总结出一些特征,然后再波及其他书画家,举一反三地进行对比研究,你就会慢慢地掌握出一套基本的知识与方法。

    自然,要真正精通书画鉴赏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长,自古至今书画家不计其数。每个时代都有不同风格面貌的书画家,同一时代也有不同的书画流派与作者,就是每位书画家本人,其早期、中期与晚期的创作风格也各不相同。更何况,书画自有经济价值以来,历代就不断有人采取各种手法伪造做假,以欺人蒙骗谋取利益,这就给鉴定书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复杂性。因此,要真正掌握书画鉴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实践出真知。鉴定书画说来说去还是要多看多比较原作,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真迹与伪作的比较分析,弄清不同流派的个性特点。是加强自身修养。在古玩各门类中,书画鉴赏是较难的一门学问。故而,学书画鉴赏还必须学习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学、美学、美术史等方面的知识。另外,还必须了解书画创作的基本方法与创作过程。同时,还须了解书画作伪的常识,这些对提高眼力都很有帮助。鉴赏与收藏结合。学习鉴赏必须与收藏相结合,只有敢出钱买东西,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眼力。至今为止,还没有听到一位会鉴定而从不收藏的人。
    自然,并不是说学习书画鉴赏必须具备上述知识才能进行。但不加强学习,要提高鉴赏水平也是很难的,一位有志于学习书画鉴赏与涉及收藏的人,只要边干边学,持之以恒,是能够成为一位鉴定收藏家的。
投资收藏名人书画成败的关键,主要依赖于鉴赏水平的高低这一论点,目前已成共识。而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其各自的特点,了解自己所处阶段的特点,以便扬长避短,对收藏的成效是十分有益的。
    鉴赏要把握四个境界:
    第一阶段:“第一个三年学看书画”。初入道者,往往处于“画盲”的状态。他们既没有鉴赏书画真伪的基本知识,对书画名家的名头又知之甚少,了解的几个名家通常也是家喻户晓的大名头,只是凭借一腔喜爱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痴情入市。他们四处奔走,八面接触,通过看画展、观书画笔会、结交朋友,急切地希望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资讯,此时他们往往不会大动干戈、以较多的资金购买大名头的作品,就是购买也是小试锋芒,只在书画家家中或书画笔会上与其本人直接交易,一般不会上大当,处于“学习阶段”。
    第二阶段:“第二个三年敢看书画”。由于经过前一阶段的不懈努力,书画真迹见得多了,工具书看得多了,收藏爱好者与最初相比,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这时其往往会盲目自满,宣称能辨真假、识优劣,“敢看画”了。而实际上这时他仍处于“半画盲”状态,对真迹能看得比较清楚,对假仿的或几可乱真的伪作懵懵懂懂,是只能识真而不能辨假的“半瓶子醋”。此阶段,其“敢”在市场上买画、于拍卖会上举牌,往往购入大量的藏品以拥有而窃喜,上当“吃药”在所难免。
    第三阶段:”第三个三年慎看书画”,随着书画投资购藏“实战”经历的增加,“学费”交多了,收藏者变得见多识广,认识到书画实迹的真与伪,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在不少情况下是真伪夹杂,真中有伪或伪中有真,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真的不一定是优的,伪的不一定是劣的,深切地领悟到书画鉴赏之功,非轻易即可修炼而成,其应是一种终身致学的课业。此阶段其购买藏品将会格外慎重,见书画精品当仁不让,势在必夺;而对应酬之作,不管其名头多大,价格多低,一律不予购藏。
     第四阶段:“第四个三年,收藏投资八九不离十”。我经过四十余年的学习、钻研和在书画研究上的“跌打滚爬”,收藏者此时不仅能对遇见的名家作品过目不忘,而且还能对见过的伪品特征了如指掌,即从曾经我眼的书画实迹中均能获取收益。此时其方可深悟名人书画投资收藏中,“名头、质量、价格”,不要光重视名头、官职,要看作品,看作二十年后、三十年后怎样?长远看怎样?关系之相辅相成,深感“机遇、眼力”与此道缺一不可,深悟中国名人书画地域内知名之特性,进而渐入“遇真迹一见如故,见精品为之一惊;看假画一目了然,视劣品厌恶之极”的佳境。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