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

——黄江龙印象

文/朱 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童叟皆成诵的柳河东《江上渔者》,用以写照我眼里的黄江龙,应是贴切至极的。

江山黄江龙——我常对人这么说。

在我眼里,江山,是一个大气的地名;江山人,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混在机关,头儿总是用“看看江山人”来“栽培”我等。事实也如此,在衢州,“江山人”的执着、务实和闯劲是公认的不同凡响。江山黄江龙,天生就有着“江山人”固有的特质——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有时候甚至是一意孤行。

——歧途,也走正步

1985年,我和江龙一起入衢州师范求学,幸为同窗。那时的衢师,学风浓厚,因为毕业后要传道授业,写字被列入基本素质训练课程。时值一场群众性的书法热潮刚刚兴起,校园内习书练字一时蔚然成风,我们所在的883班几乎成为一个“书法班”,男生女生都出手不凡,班主任每以为荣。

资料和师资的匮乏,是当时学书最大的障碍。我们能找到的字帖,除了图书馆借来的《柳公权楷书》,就是人手一册的本校老先生毛志云手书的《描红字帖》。直到很久以后,我们才下了很大决心买了一套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书法自学丛帖》,就像温饱还堪忧的人去买了一件奢侈品。“无师自通”,是我们学书的起始,对着字帖苦思冥想如何描得更像,说白了就是——瞎琢磨。记忆里,江龙应该是“想”得最苦也“描”得最像的人,常引得一片赞叹。

菱湖畔的三个寒暑,我们将大把的时间,都用在对字帖的“误读”或“作对”上。三年,就那么地过了。回首当初,江龙每每感叹“歧路误人”,落了满心的“误解”和一手的“积习”。

诚然,我辈凡人,有谁能突破时代的局限?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那个纯粹的年代,除却歧路的“误会”,在与古人“套近乎”的经历中,逐渐在心中萌生并扎根的对书法的向往和对传统的信仰,又何尝不让人受用一生?如若不是,我便找不到江龙后来毅然辞去公职专事书法篆刻的根源。

所以,在歧路上,江龙其实是得了正果。

——低调,是在高处

作为一个屡获专业大奖且在业界得到广泛好评的书法篆刻家来说,江龙的低调和自谦,有时候在旁人看来是近乎矫情的。然而,这就是他——谦恭待人,不事张扬。但是,如果你以为低调是因为他的性格如此,那你就没看懂他。

江龙常说自己写不好行书,因此很少以行书示人。这与当代书家应景创作每以行草“一挥而就”的流行做法大相径庭。但看过江龙行草的都知道其中的内涵。之所以不轻出,是因为他自己心中的一杆秤——那是以传统经典为参照的极高标准。

低调,是因为身在高处、其标自高。自谦,本质是一种自责、一种自傲。

谦谦君子的风范背后,其实是一个书家在砚田久犁深耕之后的高度自信和严苛自律,以及内心深处的铮铮傲骨。

不然,谁敢用古代先贤的经典衡量自己笔下的得失?

不知江龙以为然否?

我很欣赏江龙的一句话:“恨不书奴。”这是他对传统的态度——以敬畏而近于膜拜,由坚守而至于捍卫。

每次去江龙的工作室,江龙总会毫不吝惜地捧出一摞摞的待选作品客气地请我这个老同学“提意见”。而对我来说,除了努力发现其作品里的“存量优化”和“增量扩充”,更加吸引我注意力的,是角落里一堆堆的“废纸”——那是他与古为徒的一个个坚实脚印。

每当此时,我总会油然生出对这位老同学的深深敬意。

——追寻,大道无垠

当代书法篆刻,风尚和趣味成为主流。多少书者,唯恐自己的作品没有“辨识度”,生怕自己的创作不对评委们的“胃口”,挖空心思、别出心裁地奉迎和逐流,与传统书法的精神内核渐行渐远。对此,江龙深以为鄙。一如他自己所言——做时风的“跟屁虫”是一个书家的悲哀!

在我看来,与大多数人刻意打造自家面目进而吸引眼球的艺术价值追求不同的是,江龙把着眼点放在了更本质也是更艰难的所在——与传统书法最大限度地“合辙押韵”。有时,他会为一个点画不到位而唉声叹气,也会为一个动作的不明晰而愁眉苦脸,真是个作茧自缚、自讨苦吃的主儿。

当很多人在追求“动人”的时候,黄江龙“八风不动”,铁了心地刨根问底。当很多人觉得已经“扬名立万”的时候,黄江龙依然四处奔波,寻师问道……我想,或许有一天,当“动人”者们色泽黯淡、韶华褪去,黄江龙一定会呈现给你一种“撼不动”的刀笔力量!

因此,品读江龙的作品,须得抛却了时风的“口味”,站在一个“生态化”的视角和立场上。他的小篆,远绍秦汉、近取清人,笔下精致却又充溢浓浓的“写意”,线条流畅而富有节奏的韵律,字式于整饬间透出空间的变化,不板不滞,秀润雅逸。其书隶,以行草笔意入简帛,游刃有余的掌控和若不经意的荒率,于萧散间时见奇宕。其印作,刀笔浑成,秀而不媚、雄而不恣,每出佳构,深得计白当黑之妙。至于他的行草,我想,会是古龙武侠小说里“金左手”剑客荆无命的右手剑——“世人都以为我是左手剑,其实我的右手剑更快”!

江山黄江龙,一位地道的“江上渔者”。他驾一叶小舟,迎着扑面的风浪,无论你能否看见,他都在浪里,不动如山……

(朱  璋   浙江常山人  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