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写一笔好字,怎么成问题了呢?
李伍久
在过去,我国的读书人是人人都能写一笔好字的,字写不好,就会被人耻笑。这与他是不是书法家无关。可现在,45岁以下的有文化的人们,能够把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汉字写好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参加央视举办的“汉字书写大赛”的中学生们也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人人写一笔好字,为什么成问题了?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必须深思。
我是个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教了一辈子中小学的人,对于学生写不好汉字的问题心知肚明,却无能为力。现在却很想说一说,提供有关部门参考参考。
读书人写不好字,可以画一条明显的界线,就是以“文革”的开始为界。“文革”之前的读书人,基本上都会使用毛笔,都会写毛笔字,因此,即使使用硬笔书写,写出来的字也是好看的。原因在于在学习写毛笔字的时候,都要遵循汉字书写的规则,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要按照笔划顺序书写,并写出汉字笔划的特征来。因此,掌握了汉字书写的基本功,写出来的字就美观,好看。但是,“文革”开始之后,中小学教师都被打成了“走白专道路”的“臭老九”,学校也停课“闹革命”。复课之后,老师们已经不敢再认真教学,也没有人再教学生写毛笔字了。学生做作业,都是写钢笔字,字写错了,老师们也不敢、或者不愿意指正,写的不好,那就更无人去说了。学生不懂笔划顺序,左一笔,右一划地乱写,写字的良好习惯也就无法养成,怎么能够把字写好呢?80年代,我曾经给小学教师上培训课,给他们纠正错字,有老师说:“哎呀,李老师,我从小学读到师范毕业,从来没有哪个老师给我指出过这些字这样写是错误的,今天您不指出来,我还自以为是,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呢!”这就是80年代从已经成了老师的人们的身上反映出来的情况。
现在,教育部强调了小学教育中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一个星期安排几节写字课,却起不了作用,因为教师缺乏教好学生的能力,安排了也白安排。从央视“汉字书写大赛”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现在的学生写字,依然是不懂笔顺笔划,更写不出汉字笔划的特征来。要改变这种现状,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过去的读书人,一开始读书,就要在写字上下功夫。从描红开始,一笔一划,每天写一篇大楷,在大字的右下角写一个小楷字,写好了,要交老师用红笔批阅,写得好的画个大圆圈,“给个鸡蛋”,或画半个圆,给“半个鸡蛋”,学生会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得的“鸡蛋”多。通过描红,用笔的方法基本掌握了,就转为写阴本,老师写给一张字做称底,可以连续写几天。同样的,依然要天天交老师批阅。这大楷所写的内容,描红也好,写阴本也好,写的往往是古诗,一首五言绝句,或者七言绝句。写上几天,字会写了,诗也会背了,而且记得很牢,忘记不了。这个写字与背诗,都是国学的功底,打牢固了,就受用了。
现在的小学生,一年级生不是先学汉字,而是要学汉语拼音,写洋文字母,只画细棍子和圆圈、半圆圈。这对于学生学习写汉字是十分不利的。再加上不使用毛笔写字,写汉字也用硬笔,学生写汉字的基本功就没有办法学习和掌握了。这就从根本上撤销了学生写好汉字的途径,学生也当然就无法写好汉字了。因此,学生写不好汉字,这只能怪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教材编写有问题!
汉语拼音,对于汉字的记音而言,的确是很好的。但是,让小学生一来就学习汉语拼音却是很不恰当的。这样做,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更耽误了学生学习汉字、书写汉字的最佳时机,是得不偿失的。要让学生学好汉字,写好汉字,一定要在小学初始阶段就抓好时机,打好基础,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在小学写不好汉字,到中学就更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学了。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陈传席教授说的,过去的人读7年书就够用了,现在读17年也不够用,学很多东西把学国学的时间挤掉了。这话说的很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学文科毕业生就不懂诗词,不会对联,连有点文化的农民都不如,不知道他们到底学了些什么。现在的学生,人人都得过英语关,为了学英语,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很多课程都学不好,这不也是一种悲哀吗?无论哪一级学校,语文教材的编写安排十分重要,忽略了对于国学基础的学习是十分不妥的。
当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写好汉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魂,连汉字都写不好,是愧做炎黄子孙的啊!
现在很多人在学书法,而出发点却有问题,因此出现了不少歪门邪道。这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是有害的。中华书法发展到今天,最实用、最普及的字体是楷书和隶书,学习汉字也应该从学习楷书和隶书着手才是正道。可有的人为了追求尽快的成名成家,楷书也不会就写狂草,或者把日本人恶意丑化汉字搞出来的“现代书法”当作标本,竭尽全力地仿效、“创新”,让被国人称之为“丑书”的东西层出不穷地出现。这是我们值得警惕的!
书法艺术,其根本的问题是写什么和怎样写。所写的内容必须是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作者没有文化根基,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只会抄写前人的文字的作品,那是没有生命力的。字怎么写,没有自己的特色,老在技巧上下功夫,就会走向歪门邪道,如所谓的“画意入书”,把书法搞成字不是字,画不是画,让人家怎么看也看不懂,那还有什么意义?
把字写好了,你写的字还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写的内容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这内容还具有历史的意义,那就是极具特色的书法作品!这样的作品,也才会是有价值的。
把字写好的意义,也不在于你是不是书法家。一个人学文化,学写好字,为的,首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文化基础,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培养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才能与智慧。出于这样的目的,努力这样要求自己,从小就努力地把字写好,这能成什么问题?能有多大的难处呢?过去的读书人能做得到的事情,现在的读书人却做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时代进步了,科学发展了,学习的条件更好了,学生写字却退步了,真是没有道理!为了我们中华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安全,我们都必须认真改进我们的工作,让学生从小就写好汉字,学好汉语!
我建议,小学的语文教材,必须改变一来就学汉语拼音的做法。小学一年级必须从学习汉字开始,从使用毛笔开始,从描红写汉字开始。要提供给小学一年级学生描红本,至少一个学期,第二学期开始可以写阴本,也要提供给学生可以写阴本的教材。本子要用透明度高的纸张。写阴本的文字称底,也要印好给学生,选好便于学生学习背诵的古诗,先用五言的,再用七言的,一星期一首。让学生一天写一篇,并规定好写字的时间,可以全校统一,最好是下午第一节课。写阴本,从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开始,直到六年级毕业。如此坚持,定可见效。描红本和阴本称底的文字,则不宜选用颜、柳、欧、赵的字体,应该使用现在规范的楷书用字,也就是现在印课本所用的规范字楷书字体,这是最恰当的。而汉语拼音的学习,可以放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再学习,学生学会一些汉字了,学习汉语拼音也就不会那么困难,不需费太多的时间了。
关于古诗是教学,如果在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中使用了古诗,课文中就不需要再安排了。学生每星期写写背背一首,也就不少了。即使学生不懂意思,会背会写,也就行了,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但愿通过改革,让我们的小学生个个都能够从小就会写一笔漂亮的汉字!
(201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