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镇原怀有深厚的感情,对镇原书画发展有卓有独到见解和体会,提出镇原各级政府、民间、全社会要发挥书画优势赶快建立书画产业发展平台。
采访中,我们旅游了西安、宝鸡、咸阳的好多景点,采取边走边谈,在整整的六天中,在车上,在饭桌、在旅游景点、在宾馆,张维先生思路清晰,一路谈来。
我们的话题从谈论镇原开始:
张维说,镇原自古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地方。镇原也是华夏始祖轩辕氏部落发祥之地。古属雍州,夏商为戎,夏后氏政衰,周先祖“率部奔戎狄”,在此设邑施政,“教民稼穑”,历公刘至庆节十余世,为我国最早的农业区。周为“镇之古原”、“置大原于此地 ”(镇原、原州之名即来于此)。战国时期,秦势力扩展至此地,置北地郡。秦统一后,仍置北地郡,置朝那县,此“乃镇原置县之始”。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析北地增设安定郡(今镇原,属凉州刺史部),元魏称原州,唐置原州至元朝改为镇原州,明初仍为镇原州,洪武二年降州为县,归平凉府,清改属泾州。民国初,改属泾原道,十五年后直属甘肃省政府,十七年,属甘肃省第三区西峰专署。建国后,1949年到1956年属甘肃省庆阳专员公署,1956年庆阳、平凉合并,归平凉专员公署。1960年庆、平分署,又归庆阳专员公署管辖。地理位置于黄河中游,泾水之北的黄土高原,为华夏古土。逐步形成了兼容并蓄、雅俗纷呈、光彩斑斓的地域文化氛围。据有关史料记载,在四五千年以前,镇原地区就有人类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两千二百多年的文明史中,这里文化底蕴显得更为深厚。
第二天,我们相约在西安南郊的大唐芙蓉园,张维邀请我一起品茶。张维一边品茶,一边说道:每年我都回镇原转一转,看一看,他快80岁的老母亲和兄弟在镇原生活,所以对镇原算是比较了解。他谈到,镇原至今在民间流传着“家有书画不算穷”的俗语,可见其影响之深。东汉时期,诞生在镇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王符,就是一位书法上有造诣的书法人士,相传他的字笔法遒劲豪放,饱满酣畅,所书语句又多是勉耕促织的佳句。他常常为乡民书写,求者喜不自胜,端悬于堂屋。王符之后镇原又出现了许多书画名人。官拜兖州刺史、武威太守的李恂,镇原是他的诞生之地。传说他写得一手好字,每次回乡不带金银珠宝,只带一些字画条幅分赠乡友,大家视作珍宝。明正德年间进士、官拜兵科给事的许理,景泰年间任南京、四川道检察史的张凯,成化年间进士、援工部主事张王叔,都是当时善书法的官吏,他们怀着热爱镇原家乡故土的赤情,寓民间礼俗、风情于毫端,到处留下凝重的墨迹。
张维说,清代中后期到民国年间这段时间,镇原的书画名家更是层出不穷。清嘉庆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刘之霭,笔力雄健、书法超群。他曾任贵州普安直肃厅同知和丙子科贵州乡试内监视,但由于他人品孤高,性情疏阔,自知不宜做官,便“呈请开缺修墓”,回到家乡,致力于著书写字,在当时影响很大。清朝末年的张宸枢,染翰临池,勤学苦练,一举成名。他的楷书结构严谨,笔墨饱满,遒劲有力,入木三分;草书笔法潇洒,气势磅礴,笔触圆润,“见者爱不释手,争相乞之”。同时代的张炳麟,书法刚劲有力,所画的墨竹,风、晴、雨、露分明,竹竿直斜适中,竹叶稀密合度。民国时期,张玉玺的行书,墨迹饱满,笔力雄厚,焦国理、焦澍生的草书,起笔如蛟龙腾蛇,有力透纸背之功;张继先、蒋国宝的楷书秀丽潇洒;张元三的篆隶,苍劲古朴;张文德、蒋瑞清的书法,师承颜、欧,气度不俗。还有刘福庵的花鸟,张瑞清的墨竹,朱民勤的博古,都有极深的造诣。这些笔墨大家,丹青妙手,以其不同的风格,各领风骚,为我们镇原书画增添了无比的风韵和色彩,促成了当地书画之风的盛行。 在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老孙家羊肉泡馍馆吃饭的时候,张维说,镇原爱好书画比西安人热烈。镇原人的最大嗜好就是书画了。他们爱书画,习书画,谈书画,研究书画。书画之风使那块黄土地生机盎然。诸如知名度较高的邓博五、段思坎、蒋玉书、张廷柱、赵宝玺等,还有一批后起之秀,如郑墨泉、金希明、张旭等,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书画队伍。特别是邓博五老先生,乃陇上书界名宿,从事翰墨生涯60余载,其字溶魏碑贴法,自成风格,笔力遒健;所画竹子兰草,水墨淋漓,意境优雅。他的字画不仅为陇东人民所喜爱,而且得到日本友人的青睐。有40多幅作品在国内多种报刊发表。蒋玉书以楷书见长,其字秀丽俊逸,圆润工整。他书写的“十八鹅”,形象生动,独树一帜,流传甚广。要说我是地地道道的镇原人,我也多次受邀去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表演过书法。
第三天,我们到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在休息室,张维说,80年代初以来,素来酷爱书画艺术的镇原人,如鱼得水,如沐春风,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创新精神,使全县习字作画蔚然成风,很快掀起了书画热潮,“人人爱书画,家家挂字画”,“家中无字画,不算镇原人”几乎成了现实,出现了远近闻名的“镇原书画现象”,并将书画艺术向书画产业转变,已具雏形。
张维总结性的说,镇原书画现在又了一个好的苗头,总体来看:
——人文环境氛围浓郁。镇原县位于甘肃省东部,也是兰州、银川、西安等地的辐射带动区。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特别在近年来,全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提出了“两个坚持不懈”、实现“八个新突破”和举红色旅游旗、兴镇原农家乐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文旅活县、科教兴县战略,着力培育马铃薯、草畜、劳务产业,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镇原,取得了一些成绩,全县已呈现出一派政通民和、事业兴旺的良好局面。全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从而为书画艺术事业和书画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环境。正如群众所说的:“有吃有穿,清吉平安,字画满堂,生活自然”。
——书画队伍不断壮大。在异军突起的全县书画创作队伍中有工人、农民、国家公务员、教师、学生、社会青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有习字作画者和有一定创作水平的人员达50000人。农闲时“放下锄头,拿起笔头”习字作画的农民作者有几万人,其中年长者80多岁,最小的不足10岁。他们中有不少人闻名县内外。自恢复高考以来,镇原县每年向各大专院校输送的美术专业人才很多,镇原籍书画人才已遍布全国各地。
——机构阵地基本建立。县上先后成立了镇原县书画协会同时还建成了文化广场和青少年宫,为全县书画事业和书画产业乃至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了解决基层书画活动场所,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县上已新建乡镇文化站。
——书画创作成果喜人。镇原人崇尚艺术,钟情书画,习字作画之风长盛不衰,同时也取得了可喜成果。“人间仙境在蓬莱,世上书香数镇原”。
——市场交流日趋活跃。书画艺术作品走向市场营销是书画产业的主要形式和具体体现。“镇原书画现象”吸引了众多书画名家来镇原采风、交流、指导,促进了镇原书画事业和书画产业的发展。
第四天,我们转道西上,来到宝鸡参观。在宝鸡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张维深情的说,我通过这些年的思考,对镇原的定位、印象和感受非常深刻。感受最深的是书画艺术和书画产业具有的浓郁的气息和良好的氛围。我每到一地,映入我们眼帘的不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名牌,就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欢迎您”的标语;不是鳞次栉比的画廊,就是“文房四宝”的店铺;不是名家前来交流献艺的“书画讯”,就是书画义写、拍卖、交易的现场。安徽太和所形成的县城、集镇、乡村三级书画网络和老、中、青、少、幼五个层面的“书画热潮”使人惊叹不已;我们一到江苏胥口镇,《胥口美术》等多种书画报刊就被送到手中;我们入住山东高唐县宾馆,打开电视看到的是电视台开设的《每日书画风情》专栏节目。这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我们广泛的普及、迅速的提高,形成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出人出作品的书画氛围”。这种浓郁的气息和良好和氛围,给我以很大的启示。
第五天下午,我们回到西安。在咸阳西安国际机场游览时,张维说,书画要成为产业首要的关键是领导重视。山东高唐县是1995年10月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安徽太和县是1994年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此后,他们都坚持着一个“例会”制度,就是县上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以书画为议题的常委会或党政联席会,或出台政策、或安排工作、或通报情况、或解决问题。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而这个“例会”制度没有变。我在山东高唐县期间,县上四大家分管领导一直陪同我。他们介绍当地书画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给我们以很深的印象。高唐县的文联秘书长告诉我们:“‘领导是关键’这话不假,我们县的书画事业和书画产业都是领导亲自扶持发展起来的”。安徽太和县在80年代中后期的20多年来,每届领导班子对书画事业和产业的支持发展都做到了“四到位”,即:“政策扶持到位、精神支持到位、人力配备到位、资金落实到位”。县上为了推动和鼓励书画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设立了100万元的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全国书画大展中入展获奖的作者。江苏胥口镇是1995年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由于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书画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文化部产业司在这里建立了“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胥口展览中心”。
张维说,第二是健全体系是保障。书画产业是人才的产业。山东高唐县人口与我县差不多,每年有很多人参加省级以上展览或到美国、日本、台湾等地举办个人展览,全县收藏和研究名人字画的多达2万人。安徽太和县是个一百六十万人口的大县,从事书画活动的在8000人以上,国家级会员19人,县书画协会以上会员就有1100多人。他们为了书画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重点抓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就拿太和县来说,在政府文化部门的统领下,以最早成立的县书法家协会为龙头,先后成立了县美术家协会、县青年书画协会、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县青年书画研究会,于2000年成立了太和书画院后,还在全县31个乡镇都建立了书画活动组织。
张维说,第三是设施建设是基础。山东高唐县是一代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的故里。其文化设施建设规模大、标准高、数量多。李苦禅艺术馆,是目前国内一流的名人艺术馆,占地10多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共分9个展厅,5个画室,一个报告厅和一个藏画库。高唐书画一条街,设计精美、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除政府投资200万元外,其余全是经营户和建筑商筹集建设的。我们到安徽太和县考察时,正值县政府拨付300万元启动资金的“太和书画街”破土动工,观众纷纷赞叹,“这又是太和书画设施一大景观”。江苏胥口镇的“中国书画名家街”和“胥口书画市场”气势不凡,均为二至六层仿古楼阁,在当地负有盛名,全国著名的刘大为等20多位书画名家在此都设有工作室。
张维说,第四点启示是发展经济是目的。山东高唐县有书画廊、店48家,一些农民书画爱好者都已脱离土地,经营起了书画。高唐县书画交易额每年都有3000万元以上。书画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使高唐人走出家门闯市场,八方商贾来高唐,书画成了最好的信物;另一方面通过书画产业这一特殊的品牌,促进和推动书画转化为商品,拉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其实,在江苏胥口镇考察时就已证明了这一点。胥口镇位于太湖畔,发展经济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其经济的飞速发展更使我们大为震惊。2006年财政收入7个亿,而且他们提出2008年要达到10个亿。
下午,我们坐索道游览天下闻名的华山。在华阴市华山旅游管理局的朋友交谈中,张维说, 镇原的书画艺术事业已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书画产业也有了思路,但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发展书画产业的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尚处在探索、起步、培育、发展阶段,其发展过程中带有一定自发性和盲目性,有待进一步理清思路;二是书画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建设比较滞后,现有的基础设施满足不了书画产业发展的需要。
张维说,镇原书画组织没有发挥作用,形同虚设,主管部门的监管和协调服务不够到位。三是发展书画产业的市场观念和全局意识还不够强,注重个人行为和个人收入的多,关注公共文化和书画产业发展的少,作为产业还没有真正起到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四是书画队伍内部的团结协作不够紧密,较长时间存在以人取艺、文人相轻等不利发展提高的缺憾。为此,借鉴外地成功经会给我们以启示。
张维说,我题几条建议,供镇原书画同仁和支持书画产业的领导参考:
第一要提高认识,形成发展书画产业的共识。今年全国“两会”提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要求,这是镇原发展书画产业的“及时雨”。书画产业是新兴产业,又是一个商机无限的产业,同时也是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镇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建设富裕文明新镇原具有重大意义。要重视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书画产业。通过举办书画产业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展览会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县委提出的“文化强县”战略上来,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出台《关于镇原书画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或《镇原书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切实推动镇原书画产业的发展。
第二要发挥优势,打造镇原书画产业品牌。在“中国书法之乡”和“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的品牌上做功夫。“镇原书画”的特点是以书法和国画为主,百花齐放,各显千秋,体现出了我们镇原人热爱生活、纯朴厚道的艺术追求。进一步引导干部群众关心书画产业,参与和支持书画产业的发展,借助我们的优势和特色搞好宣传、做好文章,要整合资源,夯实基础,重在提高;要扩大规模,强化营销,做大做强;要立足镇原、走向全国、面向国外,要借助“外来凤”,不断提高通镇原名度。
第三是优化条件,搞好书画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书画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我县文化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还满足不了书画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设施同时,建议县上在文化广场周边或在开发中及早规划在文化广场南侧建设“镇原书画一条街”或“镇原书画长廊”。可采取由政府拨付一定规划启动资金和招商引资、谁建谁所有或用户集资建设等办法解决建设资金问题,然后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或拍卖使用、统一标识和统一管理等办法建设和管理使用。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的落实工作,以满足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和全县书画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领导,健全书画产业管理服务体系和机制。
要作为首要的任务,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在文化部门的主管下,建立宣传、财政、工商、物价、税务、广电等部门分工负责制和新组建成立的文联、书协、美协等群团社团组织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本土书画家开店置业,可以不征收税收,政府还可以给予补偿。要加强和规范监督管理,不断规范净化文化市场。在注重书画产业对经济间接促进作用的同时,重视其直接的经济效益,对县内营销要采取目标管理与考核奖励结合、申报与征收结合,对外来营销由主管部门采取登记、备案、沟通联系等形式,分别做好其税收征管工作,增强纳税意识,真正形成推动镇原文化事业、书画产业发展,促进镇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又好又快发展的合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镇原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