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先生是我在新疆大学时期书法方面的良师益友,他也是我书法上的启蒙老师,写点文字作为我们共同学习以厉互相促进。 |
|
张维先生有着一般镇原人共有的特点:做事热情、快速,约会准时,做事说一不二。他称呼别人一律为“您”,不论男女。大家都认为,他知识渊博,张维先生说话风趣,爱打比喻,喜欢说笑,有时插一句半句“庆阳土话”,因大家谈话的气氛始终活跃。有时你说错话了,他也不计较,再幽默一下,以消除你可能会产生的难堪。他对后学者和初学者的书法作品,不是简单地判定,往往还要多鼓励几句,他还要告诉你,还有几种别的思路和方法。因而和他交往,你会总感到,你真正在享受一个大家的人品、才学和智慧。 后来渐渐知道,张维先生不愧是一位杰出书法家。他曾先后深造于苏州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教育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的四所高校。在书法上和文学上,特别是在练习书法时,遇到不解的问题,我仍常常去请教他,而他真可以说诲人不倦,每次都解释得很详细,让你获得许多相关的知识,感到有这样的良师益友和学习环境多么值得欣慰。这时,他不再叫我“您”,而以“先生”相称了,可能觉得已经是“同事”了吧。张维先生家里吃用比我们要宽裕一些。所以每次除了茶水以外,还有糖果、点心相待,离开时,还要我提一点,有一种童年时上外婆家的感觉。 离开西安以后,与张先生的接触就少了,路远是主要原因。进几年联系很快又频繁了起来。出于书法上他和我的师生情谊,我当然乐意。从此以后我跟张维先生的关系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除了上述原因,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原来的交情,改革开放,他这几年在国内的人气和知名度的提高,因而心情比较开朗了,所以我再去西安未央区兴隆园看望他时,他显得格外兴奋,不仅忙着张罗点心水果招待,还郑重地把他的亲密伴侣、画家李玉莲女士介绍。我见到张维先生格外欣喜。同时心里却感到难过:这位体格壮实,在书法上、人品、学问上都有建树的书法大家,张维先生的书法人生表现了中国知识阶层中少有的“硬汉子精神”。认识张维教授之后,我对张维先生和她的夫人画家李玉莲更钦佩、更尊敬了:张维先生没有因心中的委屈而懈怠神圣的书法文化教化社会的使命。可以说,张维先生始终怀着对这个社会的大爱,把一生的智慧和心血都贡献给了中国书法!张维先生的精神风骨与他的书法作品在人生上一样可圈可点,使我树立和认识了张维先生这样一位坚强的伟大的书法家文化精神。 2001年我初次作为访问学者去海南,张维先生知道后很高兴,一心动员我去海口居住,说那里有他的书法上的朋友,可以让他们关照我。但这时我已经确定在青岛了。后来第二次去海南的时候,我在海口安排了两个半月,并有熟人为我解决住处,就告诉张维先生不必为我操心了。但他仍兴致勃勃向我介绍海南有哪些值得参观的地方,尤其是他一再叮嘱,三亚是大文豪苏东坡流放的地方,你一定得去看看。 在手机作为奢侈品的年代,我和他联系只能通过传呼机和短信,逢年过节,尤其是元旦、春节都要问候一番。平时去西安,有事没事都要顺便去看看他。他住的是一幢较狭小的旧式楼房。我曾试图劝他换住楼房,他就爱这种与环境相谐调的房子,自豪地说:“你看,我一开门就有阳光迎接我,夏天更有荷花的笑脸!哪有这般享受!?” 听张维先生畅谈古今,他的人生经历、学术功绩,看看书法界那些既想做官、把做学问作为余事的人,是笑话。张维先生是书法因缘人的一份具体例证。从张维先生的追忆话语,不仅让人知道张维先生的行迹,更感受到他的深仁厚泽。现在,张维先生,一代学问大家,书法大家,谨以此文作为一个真正研究书法的书法家一点补阙。
张维教授确实是幸福的,连造化都奖励他,成全他,他说,我是镇原人,再超后推50年,镇原要出一位象沙孟海、梁启超这样的文化大师、书法大师。我不行,但后来的镇原人一定可以。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维先生在镇原书法发展上的业绩在镇原文化史上,至少在镇原书画的发展史上将留下抹不去的一笔,他的书法精神和书法作品将永远铭刻在这些学习书法的人的心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