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继续沉下去10到20年书法领悟将是另外一个高度
今天是周末,我到西安去看望张维老师,他对我书法的指导,我是默齿难忘,早晨从泾阳县城出发,由于坐的是公共汽车,一会堵车,一会停,到了张维老师的住所,已经是中午了,我拿了近半年临摹的《张骞碑》和自己的十几张行草书,希望张老师给我一一过目,提写意见,我这是第三次登门拜访张维老师,他是书法上唯一感到可以作为导师的人,他的书法对我影响最大。
见到张维老师,他还是那样亲切,和我谈书法,也问我家庭生活怎样,父母可好,他虽然年龄感觉不那么大,但做人确实是我感到是一位长者学人。张维老师说,搞书法要沉下去,沉入你心中的神山、灵水、圣土,贴近那感动的古典源泉,生命的根基,用人性的悲悯来书写那儿经受的所有不幸、苦难与欣悦。高山与大地的那种幽淡无华、荆棘丛生的卓绝之处,可能更宜滋养我们艺术的信念、思想和品质,使我们的作品更有力量,更大气,更丰厚、丰富、丰满。
张维老师说,人生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沉下去,其实我们老早就听到过一种召唤,只是我们缺乏对各种侥幸到来的得意的警惕,靠麻木和自欺来掩盖内心的不安,陶醉在假象里,或是靠短期效应的押宝来孤注一掷,或是靠收买的吹捧来抬高自己,或是靠权力的赏赐拾以牙慧,或是靠揣摸文坛的风潮朝秦暮楚。
张维说,“沉潜下去去领悟”“蓄积与勃发”有三个层次含义:一是指一种策略,一种权宜之计,一种智慧,属于谋略层面意义;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三是指一种“忍”“韧”的哲学理念,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心理素养,一种收敛、内向、自省,锻造灵魂的手段。它当然可以指具体的人或物,书画家可以写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指抽象的哲学思辨。可以写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更可以写心理出手一鸣惊人。
张维说,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面前困难重重,出头之日遥不可及时,何不学学企鹅的沉潜?这种沉潜绝非沉沦,而是自强。如果我们在困境中也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在喧嚣中也能沉下心来,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玩弄于股掌之间,直至筋疲力竭。
古来圣贤,许多其貌不扬而言不慧,然其行必灵巧异常,如《老子》中所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真正有才能的人,不会总将自己的才能消失易尽。他们的目标是天空,所以他们不会满足于在水面游弋。他们会将自己沉得很深很深,如同企鹅一样,然后等待,厚积薄发,等待一个能使他们奋力冲出水面的时机,那将是另外一个场面。
我临走时,张维老师再三告诉我,你那么年轻,基础知识又好,一定要沉下去,取浮躁,专心致志,再过20年,你就是一位书法上叫得响的大家,你肚里没墨水,笔下无功,那就是东施笑频了。
(陕西于右任书法协会副主席 何元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