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评:回归传统回归生活的“书写时代”
曹文彬 2014.3
2013年12月24日,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在上海艺术宫举行“书写时代——全国名家书法作品展”并召开了座谈会。今年《中国书法》第二期,用长达54页的篇幅,刊登了14位书协领导等人的发言,还有研究文章与展出的部分作品。对这次规模不大的展出的宣传与评价,是历次书展所没有的,因为它对当前中国的书坛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赵长青先生以时代为创作导向为题,指出:“这次展览的最大特色,就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突出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精神。”陈振濂先生说:这种展出“在其它的现代艺术展览是很常见的,但在书法界确是第一次。”并称这个展出“是一个非常漂亮、华丽的转身。”“导向”与“转身”,这四个字就足以说明这次展出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导向”与“转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简单讲,那就是“书写文本”,也就是关于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这些年来,一些号称“精英”的书法人,他们认为:“书法在‘键盘时代’的实用性已经消失殆尽”,而今的书法已成为“视觉艺术”,而且是“纯艺术”。所以写什么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写才叫艺术!“书写时代”则重在写什么?提倡写时代、写生活、写大众。这就是“纯艺术”与“书写时代”的区别。
“书写时代”的策划者戴志祺先生说:“来到书协之后,不作画不写字,但是站在门外谈书画,却思考了一些当代书法发展存在的问题。”到底是旁观者清,一目了然。这短短的38个字,蕴含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书协领导人应该有所为,也应该有所不为。我在2011年5月写的《股票上市与书协换届——兼说“官军来了”》一文中写道:“书法家协会换届,也和股票上市一样“热闹”,若能带上一顶主席的官帽,其身价也和股票上市一样,一夜之间其作品行情也会出现十几倍、几十倍的飙升。人还是那个人,笔还是那支笔,字那是那个字,就是因为有一顶官帽,就能创造奇迹;况股票有涨有跌,甚至跌破发行价,而主席的作品行情却能只涨不跌,真是一劳永逸!难怪有那么多的人要争当主席。”现在看来对书协主席在职期间,应该有个制约,那就是:一不卖字,二不搞个展。也就是说不能戴着官帽卖字,不能以书协的平台为自己卖字作广告;如果还有公款介入,那就有以权谋私之嫌了!书协主席只有弃掉这两件不可为的事,才有精力、有威信去抓该为的事。这个制约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中国书协的具体落实。有人说:这样的主席没人愿意干?我说,如果这样的书协主席没人干,那就说明中国书协应该解散了。其实,首届中国书协主席舒同先生就是这样做的,值得怀念,值得敬仰,值得学习,值得仿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