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书法艺术不能在小圈子里孤芳自赏
曹文彬2009.8
前些日子,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长春在参观中国书协副主席邵秉仁书法作品展时指出:“书法要贴近人民群众,为更多的群众所接受。中国主流书法观念还是要求书法要面对普通大众,书法家们不能低估大众的审美,书法艺术不能在小圈子里孤芳自赏。”看来李长春虽然日理万机,但对当前书法界的状况了如指掌,一语中的。笔者以为,这是对今后中国书法发展方向的点拨,意义深远!
曾记否!前些年,中国书协一位刘某副秘书长在陕西“智性书写”双年展座谈会上发言中说道:“如果我们完全按照老百姓的标准与审美水平去创作……这样下去我们当代的书法将何以面对历史的考验”。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老百姓不懂艺术!最近,又有某学院的王教授,在《关于当代书法艺术标准的看法》一文中说“当代书法艺术标准,是由当代书法界、当代书法理论家以及书法界的其他人士来决定的”,“外行的意见固然要参考,但是,我们书法人自己首先要有主见,主见得到书法界多数人的承认,那就是当代的标准”。文中将“对书法有业余爱好的哲学家、作家、诗人、画家们”都列为“外行”,那就更不用说广大爱好书法的平头百姓了。
认为老百姓不懂艺术的人,在书法界不是个别现象,还真有那么一些人。但是刘先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却忘了自己也是一个老百姓,就连他寄以厚望的“智性书写”作品展的作者有几个不是老百姓?老百姓的称呼是相对于官员而存在的,除了官员,其他不管你是劳动大众还是社会名流,统统在老百姓的行列之内。有没有既不是官员,又不是老百姓的呢?有,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叫“皇上”。写草书的人,多少受些“狂颠”的影响,但也不至于会到这个地步!所以我想到刘先生所指的——不包括自己的老百姓,应该就是劳动大众的平头百姓了。而王教授的观点就“更上一层楼”了,他的文章告诉我们,不仅平头没有发言权,就连哲学、文学、艺术各界的名流也都以“外行”的理由而被拒之门外。必须要指出的是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祖宗留给华夏儿女的财富,人人有份,人人有发言权。再说,书法艺术只有风格,没有标准,如果一定要强行设个标准把它套死,那中国书法才真叫做“没有希望”了。可见李长春关于“书法艺术不能在小圈子里孤芳自赏”的告诫是多么重要!
曾记否!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看图识字的“现代书法”,到90年代杀气腾腾的“流行书风”和“越丑越美”的丑书,以及“主题先行”,剪剪贴贴的“学院派”,哪一起不是学者、教授、理论家“轰”起来的,他们都想做“引领时风”的领袖。但事与愿违,每一次都在一阵吹吹打打,热闹非凡之后烟消云散。为什么?笔者以为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脱离大众,他们的创新得不到大众的认可!所以李长春告诫书法界“书法要贴近人民群众,为更多的群众所接受”。
曾记否!奶牛听到悦耳的音乐能多产牛奶的新闻一出,着实让人民感到惊讶!动物尚知审美,何妨做为高级动物的人,而且是有几千年文明传承的现代中国人。所以李长春关于“书法家们不能低估大众审美”的意见是多么值得那些脑子里没有老百姓的书法家的反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