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书法家评比大会上,启功、沙孟海、沈鹏等书法大师莅会,张维的书法作品被评为第四名。先生的书法也呈显出不同阶段的变化,在上世纪80年代,以颜筋柳骨为主,而在撇捺方面,糅合了黄庭坚的笔法,格外显出舒展气派,社会上称之为“长腿柳体”,这说明先生对柳体的学习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上世纪90年代,先生着力学习清代的何绍基书法,笔法较为突出。上世纪90年代后,糅合了晋代王羲之、元代赵孟畹谋室猓涫樘灞硐至送酢⒄缘男阋荩卜⒒恿搜铡⒘脑瘸啤⒐ふ诽褰峁沟难辖鳎罕幕牒瘢时手蟹妫崾矢┭錾耍娇虮誓谠餐夥教卣饔任怀觯旧闲纬闪烁鋈说姆缑病1998年,由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张维书法作品选集》更臻精妙,字字娟秀,书卷气韵隆盛,端严遒丽的结构、秀逸飘洒的笔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先生的草书、行书信笔写来,挥洒自如,字字珠玑,跃然纸上。一时使在新疆工作的外省人士,莫不以得一幅张字带回家乡为荣。特别是书法爱好者,相继改临“张维体”,以取其圆润挺拔的笔法、工整洒脱的结构,从而吸收规逸的气质、风韵独具的姿态。
任何一种独特风格的书体,都有他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到清代中叶以后,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开始大力宣扬北朝碑版,特别对魏碑作了很高评价,充分肯定了魏碑书法的艺术价值。学者包世臣、康有为分别著《艺舟双楫》和《广艺舟双楫》理论专著,康有为在他的《广艺舟双楫》把《魏碑》归纳为十美。十美是: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志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在这种氛围下,尊碑既成风气,以之成名者亦多,声名最著者有邓石如、何绍基、张裕钊、赵之谦、康有为等。其中,张裕钊其书渊源以南北朝碑版为主,尤得力于《张猛龙碑》《吊比干文》,并融合欧楷,自出新意,遂成独家风貌,传世书迹有《南宫县学记》《楷书千字文》等。
而张维先生长期临习张裕钊的《南宫县学记》《楷书千字文》字帖,再加上先生对柳公权《玄秘塔》《神策军》碑的字有较好的功力,把两者楷书有机地结合,使“用笔以内圆外方为特色,结构匀紧慎重,笔势峻峭挺拔”的风格化为自己的书体,形成风格独特的“德渊体”。楷书书体,在我国唐代发展到顶峰之后,宋代没有突起楷书的旗帜,只有元代的赵孟钣兴⒄梗峁褂帽蚀泻艽蟮男锌馕丁6略ㄏ壬馨烟瓶颓宕罕岷希闯隽苏庵挚椋悄涯芸晒蟮奈按蟠淳佟
张维书法这种楷书,外形挺拔,结构匀称舒展,开朗大度,点画遒劲,笔笔中锋,用笔以内圆外方的特色,结构匀称,以柳公权的书法为主要骨架,取柳骨的长处,结构严谨、挺拔。取晋、隋、初唐的瘦硬,加以丰润,酝酿变化,融会贯通,形成遒媚劲健之风,卓然成一大家,为后世树立了千古典范。其传世书迹以《书品》最著名,结构精密紧凑,笔画遒劲挺拔,楷法严谨,为初学者入门之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蓝本。
总之,先生的作品犹如“锥画沙”的刚毅,骨气清秀,阳刚健美,独创一体,具有“变法”创新之举,激励着一代的人们,滋润了又一代的后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