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贯通 文言一致

胡光艺术网 08/12 11:16
 

                 心手贯通 文言一致

                                                                     /张愚

     中国书法是涵盖了文字表现形式,东方审美情趣,甚至东方哲学思想的一门艺术。我推测,书法的基本功训练同许多艺术门类相似,可以通过多看,多临摹经典得以提高。但审美情趣的提高有时显得无迹可寻,读、写的同时善于思考、提炼、总结,或许是一种选择。古人对临帖有意临的讲究,便能啜尝此味。而书法创作,道理是一样的。我相信胡光先生深谙其间妙义,他一定运用了许多办法,在线条的世界里用黑白寻找到了自我。一方面,他在研究临摹经典中找到了自己的审美逻辑,借此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并努力在创作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他又在创作中恣意表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不刻意追求什么体式。如此反复推敲,在深厚扎实的传统审美基础上,逐渐达到形成自己审美情趣的目的。仔细想来这背后有我们看得见的规律在,更有我们看不见的性趣在。

 因此我说,胡光先生的作品亲和力是很强的。

 回想这次在三远堂看胡光先生的作品,我觉得最大特点是言之有物。真挚的情感隐现其中,着实没有被类似八股的东西所干扰。其作品有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也有打破常规,取笔险势的。显然,胡光先生研读经典后,没有匍匐在古人的表现形式上,而是回归自身思索,在怀疑、研判中获得沉淀。我认为如此,就算观点错误亦是自己的偶的,随着不断提升,自然能够“去伪存真”。  “真”的不断积累,结果是我们现在眼见的胡氏之节奏,胡氏之线条,而没有套路的罗列。胡光先生作品不同意趣的传统,让我忽然悟出他审美的变化与内在的脉息。这样看来,无论从传统中来,还是到传统中去,胡光先生艺术审美的锻造是植根于经典而不囿于经典,他立足当下,忠实个人情感妙语却又与古人尝尝暗合。

 因此我说,胡光先生的作品,穿透力是很强的。

 三远堂沈恩赐先生介绍,胡光先生习书,自幼家传,纯属业余爱好。这让他能够真心挥洒,又收放自如,相比职业书家更容易达到心手贯通,文言一致。书法不是凝固的艺术,它追求的是催促生命自觉,不断内力丰富的过程。我在聆听一些书家探讨经典时,常常有一丝不满与遗憾,觉得那些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审美总是有难以言表的隔膜,当大家对先贤惊为天人,对其作叹为绝唱时,我终究无法忽略内心那一丝迷茫。或许这源于我的时空感,或许这源于我的欣赏力,不得而知。看过了胡光先生的作品后,我隐隐感受到他的创作不以古人的好恶为好恶,线条间,干湿处,浓淡中探寻表达经典的同时,又努力表达自我的突围。我想那该是胡光先生一种超越旧识的冲动,一定是他意识到经典如果被凝固,被神化的可怕,而专注现实,凝视自我生命觉悟状态的召唤才可知经典之外的天地如此宽广。如今有一些书法作品,似乎缺少了什么,直觉中,似乎缺少那么点个性成长中的青涩,缺少与真实生活的亲近感。基于此我们是否应该倡导摒弃那种僵硬上午模式化的浮华美的笔触,是否应该倡导也许不那么完美,也许会有点粗糙和幼稚,但一定是指向属于自我艺术审美不断“写实”的书风。眼前胡光先生的作品,恰似清风徐来。

 因此我说,胡光先生的作品,生命力是很强的。

 我与胡光先生缘一面,但他的作品能让我懂得心手贯通,文言一致的人文情怀,这也正是令我羡慕不已的!

鲁ICP备1601432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