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历史结论 改写四大名局

 

颠覆历史结论  改写四大名局

中国象棋博大精深,尤其是历史上盛传下的四大残局,她不仅闪耀着先智们智慧的光芒,也成了今天棋坛上亮丽的风景线。

四大名局,始于清初,民间流传盛广,嘉庆六年(1801年)刊印的《百局象棋谱》正式收录,并以成语谚语命名。此后几百年间,一些有影响的棋谱,如《心武残编》、《竹香斋象棋谱》、《渊深海阔象棋谱》等均有收录,丹麦友人葛林瑞还以国际象棋的形式,对其中之一的“七星聚会”罗列了各种变着三百余种,用英文于1916年在上海出版,包括现在的《古今中外象棋名局荟萃》及张强等名师的破解视频,已达四十余种版本,并且我国第一届象棋大赛,就以其棋局之一的“七星”而冠名。

四大名局果真就这么富有魅力引人入胜吗?

我怀着“破除迷信、挑战权威”的心理,从这些版本中寻找纰漏,可又不知不觉爱上了这些名局。她们的精妙令人着迷:忽儿给人一种“豁然天开”的美妙享受,忽儿又给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感觉,忽儿又叫人坠入五里云雾……我身心陷入棋海,所有关于书画方面的活动,都置于脑后,有些单位的邀请被我谢绝,甚至连邮件、短信、电话不看也不回,有人搞不懂了,直接问我为什么,现在,我只好在这里一并作答,并深表歉意。记得佛滔算命的测试报告说,我这个人因其姓名“被认为是世界征服者甫明的庞大钻石”,“拥有能从平凡生活中挖掘出极其怪异或美好一面的天分”,而这种“天分”带给人的是两种成胶着状态的体验,那就是幸福与痛苦。幸福是寻到了宝藏,痛苦是友人的失望。由于过分专注,一旦轻松下来,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使我想起了几年前一位空巢老人的逝世,他歪在沙发上,几天以后因尸体发臭才被人发觉,为此我还写了一首诗《孤独》(见“我的动态”),凄楚的意境,平实的字句,我想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只可惜在当代诗坛上找不到感同身受的人。但不管怎样,我又是幸福的,我得到了宝藏,一个人们很难发现的甚至是不可能看见的地方,我看到了,并作了一番“旅游”,这个地方,就是四大名局的缺陷。作为人为的编排,她的确非常精妙,高超,后人破解,编撰棋谱,与创作者见地一般,也委实不易。但同时又不是没有缺陷的,先智们在编排时,过分注重了反将陷阱设置,却忽略了“月圆则亏”的道理,因为她把人逼上一条绝路——寻找控制她反将变着的新套路。我就是在寻找这种新套路的时候,一步一步地看到破解曙光的。如如号称残局之王的“七星聚会”,不管别人用多少个着法,多少变招,在我这儿统统为零,因为最多我只须六招,就可以狂胜收官。四大名局中,唯有“野马操田”是需要杀到二十招以上的棋局,因为前十二招,已成定势,不好更改,但从第十二招开始,就有机会选择了,抓住了这个机会,就抓住了胜券,败方以“拖”的办法“拖”上几招,最终还是失败。

四大名局中,只要双方都竭尽全力,没有一局是和棋,这个残酷的事实,可能跟所有人的思维,认识是相悖的。但事实终归是事实,我们不能因看不到无线电波,就否认其存在,若是这样,那就太不理智了。

我从迷恋残局,又很快从残局中走出,允许我再说一遍,并不是残局没有魅力,她对于一般棋手,永远是有魅力的,对于那些有严重思维缺陷的人,永远充满着“不可战胜”的迷信色彩。我例外,只因我搭着众人的肩多看了一眼,而这一眼又使我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但愿所改写的新结论(棋谱),能与一切事实求是、锐意进取的朋友分享

欲知详情,发送短信至:15997589675,定有佳音。

附:四大名局改写表

棋局名称

排位

影响度

历史

结论

改写后的新结论

七星聚会

残局之王

四大名局之首

有一定影响份量的棋谱都有收录

一方狂胜(6招)

对方绝无招架之力

蚯蚓降龙

四大名局之一

基本同上

一方完胜(14招)

对方绝无求和余地

野马操田

四大名局之一

基本同上

一方完胜(25招)

对方绝无求和余地

千里独行

四大名局之一

基本同上

一方完胜(21招)

对方绝无求和余地

说明:表中一方完胜指的招数并不是固定的,只要胜方在关键几步棋上到位(即非得那么走),其他多走几步或因败方失误少走几步,都有可能,但改变不了胜负格局。
棋谱封面

鲁ICP备16014325号-6